小学生分层作业的内涵和设计原则

2023-09-21 17:29肖静
天津教育·中 2023年8期
关键词:分层题目作业

肖静

五根手指长短不一,学生个体之间也有着显著差异。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教育过程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成长路径。分层作业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体差异,重视培优补差,促进全体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利用分层分类的方式实施教学和布置作业,能有效解决个体差异问题,实现整体共赢效果。

一、分层作业的内涵

(一)解决大容量,防止“一刀切”

传统作业统一布置、统一完成、统一批阅、统一评价有一定的弊端,例如,部分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较为薄弱,但教师仍将此知识点的相关作业布置给全班学生。再如,教师布置提升类的作业对学困生来说望尘莫及。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学生无奈地做了对自己来说毫无意义的简单的作业,一部分学生做了对自己要求过高的高难度作业。

分层作业是传统作业创新衍生的产物,其价值就在于防止传统作业“一刀切”的现状,学生只做适合自己的针对性的作业,有效解决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在一个班级中,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接受能力强,思维灵敏,书写习惯好的学生,大约占全班总人数的30%;二是思维较灵敏,书写习惯很好的学生,大约占全班总人数的60%;三是思维反应较慢,但学习态度和书写习惯也很认真的学生,大约占全班总人数的10%,这一类学生就是俗话说的“开化较晚”,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恰恰是最需要教师帮助的一个群体。在传统的拓展题目训练中,他们往往难以独立完成,挫败感也就时常伴随着他们,而实施分层作业后,这部分学生与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一样,可以从拓展训练中选择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题目,那么学习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作业也就不再是艰难的任务,而是成为增强信心的活动了。

(二)发挥个人特长,因材施教

分层作业是教师为某一类学生量身定制的,其目的是通过作业找到与其相匹配的思维旅程,从而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例如,在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三类自主分层作业。

第一类是基础必做题。这类作业重在夯实字词基础,使学生灵活运用词语。

1.读拼音,写词语;

2.把词语补充完整;

3.按要求写句子。

第二类是可供选择的提升作业,学生可以任选一道完成。这类作业重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概括能力。

1.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有……也有……”的句式描写了圆明园风格各异的建筑。请你结合搜集的关于圆明园的资料,用“有……也有……”的句式写几句话;

2.圆明园中收藏了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通过查阅资料,你还知道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选择一样进行简要介绍。

第三类是拓展挑战题,这类题目学生也是任选其一完成,目的在于增加积累,增长见闻,从说说写写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五(6)班举行了“勿忘国耻”主题活动,请根据积累列举事例,如甲午战争、南京大屠杀、_______、_______。

2.“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类似的句子在《七子之歌》和《和平宣言》中也有,请查阅资料摘抄下来。

这些都是因材施教的具体实践,从作业中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发展,通过交流互通实现互动提升。

(三)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有机统一

分层作业与传统作业各有优势,在实施过程中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并行不悖。分层作业首先是对学习对象的分類,其次是知识点思维梯度的分层,最后是具体作业的呈现。

多元化是指分层作业的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难易程度区分明显,学生能恰到好处地对应合适的作业。在教学实践中,分层往往与分类联系在一起,其实质就是多元化的题目与作业主体的个性进行匹配,从而达到分层的效果。

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主要从作业的数量、作业的难度、完成作业的时间这三个方面进行分层。例如,在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三类作业。

第一类是基础性作业,要求所有学生完成,时间大约为12分钟,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字、词、句。

1.我是拼音高手。

2.写出同音字。

3.把词语补充完整。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难道会怕廉将军吗?”将这个句子改写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第二类是提升性作业,这类作业学生只需要任选其一完成,完成时间大约为3分钟,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和阅读积累情况。

1.《将相和》这个故事中,“将”指的是(     ),“相”指的是(     ),“和”的意思是(        )。本文是根据(       )改编的,《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很有价值的(      ),被鲁迅先生誉为(             )。作者是(     )代的(          )。

2.请找出下面历史典故中的相关人物。完璧归赵——(      )    闻鸡起舞——(      )  卧薪尝胆——(     )草木皆兵——(     )凿壁借光——(     )。

很显然,第一道题较为简单,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都讲解过,只要听讲了就会做,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一般会选择第一题来做。第二道题目难度略大,学生要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情况来作答,但对热爱阅读的学生来说,他们更乐意挑战第二道题目,如果不能全部完成,还可以与同学讨论,对他们而言,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第三类为拓展性作业:阅读《围魏救赵》,并完成后面的习题。这样的作业主要是为了突出单元语文要素,强化阅读方法的运用,拓宽学生的视野,更好地了解历史典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完成这道题目大约需要8分钟,对那些思维不够灵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要求他们完成后面的习题,只需要认真地读懂这个故事,知道故事的内容即可。这样的要求一是降低了学生完成作业的难度,二是减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这样的分层作业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那么分层作业内容的多元化以及选择的多元化特点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二、分层作业的误区

(一)学生动态分类避免“标签化”

部分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类,设计作业时按照难易程度将题目分为难、中、易三档,机械地进行对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标签效应”,对中等生和学困生来说,影响学习情绪,造成心理负担,激化家校矛盾,甚至上升到教育公平和人格尊严的高度,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其实在最初的分层作业设计中,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把学生分成果、苗、芽几类,作业分成难、中、易几类,哪个类别的学生完成哪个类别的作业,这样即是分层作业,产生的结果就是:学习好的学生要完成所有类别的作业,作业量大得苦不堪言。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因为不用做拓展性题目,作业量较少,久而久之,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惰性,没有一点儿进步的意愿。这样机械、简单的分类没有起到分层作业应有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考虑对学生实行动态分类,结合单元主题和作业类型,定期按照善于动手操作、演说表达、社会实践、写作展示等各种形式将学生分类,甚至可以根据需要组织学生自由分类,杜绝将学习能力作为唯一分类标准,更不能长期固定一个标签,要降低标签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作业多元分层,防止“负面效应”

部分学科作业分层缺乏形式上的变化,导致学生对题型产生模式化的思维定式,这一刻板印象对学困生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试图继续降低难度迎合学生,长此以往则导致学生探索能力逐步降低,直至丧失学习自信。在这一方面,对教师设计分层作业的要求更高,更需要教师动脑筋。

例如,在必须完成的基础作业中,有一道“读拼音,写词语”的题目,这类题目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在设计时,尤其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分析本课的生字哪些是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将这些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字词拿出来练习,在评价的过程中,再看看哪些学生掉进了“坑里”,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不掉入“坑里”,学生做题时变得更谨慎、认真,简单的题目也不会令他们觉得倦怠,会因为一个“全对”变得更有自信。

在设计提升性作业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有所选择,设计的依据就是班级学生的学情,教师要考虑优等生会选择哪种题目来做,学困生会选择哪种题目来做,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非但不会厌倦,还因为可以自主选择题目而保持学习兴趣,甚至挑战那些有难度的题目,从中获得学习的喜悦。

拓展性作业的设计本身就是为了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类作业主要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所以题目大多以综合性、创意性为主,满足部分学生喜欢探究的心理,对其他学生不做硬性要求。对题目感兴趣的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进行实践和探究,也会因题目具有挑战性和创意性而更乐于学习,因而分层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和科学性是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热情的动力之一。

现在还面临一种情况是:部分家长面对分层作业时,自认为熟能生巧,总想多选点题目供孩子练习。完成自身作业后,优等生家长总希望孩子做点基础题巩固所学,再挑战难度大的题目提升能力;学困生家长则希望通过题海战术帮助孩子掌握知识,大量刷题,结果都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分层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对学生进行分类

对小学生而言,比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主动参与。作业的实施对象是学生,分层作业首先考虑的应当是对学生进行区分,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的差异,按課型、作业形式、难度、梯度、呈现方式等进行分类;其次,考虑设计作业的本身。在引导学生合作分组中,要多进行“弱弱组合、强弱组合、强强组合”的互换调节,弥补分层作业带来的分化现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所学内容进行分类,每个优等生都是“师傅”,学困生则是“徒弟”,每个师傅都要带一个徒弟,师傅负责帮助徒弟将当天所学的知识彻底消化,不把问题留到第二天,这样既可以督促师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才有足够的底气去教徒弟,又可以使徒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徒弟每天的作业都能完成,没有“欠账”,这样教师就不至于分身乏术,如此循序渐进,师傅越教越顺手,徒弟越学越有长进,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如愿取得进步。

(二)对作业的分层

按照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要了解各类学生在特定的学习内容上的“认知生长点”,这样才能围绕作业目标设计不同认知水平(思维梯度)的作业内容。从学习的心理机制来讲,学生更愿意做富有适度挑战性,能体现自己价值的作业,俗称“跳一跳,能摘到”。因此,分层作业不仅是简单地考虑作业难度,更应该考虑的是这一形式的作业是否恰到好处地唤醒和启发学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促进学习真正发生。

在设计分层作业时,考虑到整册课本内容较多,一位教师不可能有太多精力和时间去设计整册课本的作业,否则设计出来的分层作业质量就会降低。因此,教师可以按照单元来设计,一位教师设计一个单元,再将每个单元的“分层作业设计单”拿到本组教研会上来讨论,通过这样的碰课交流,不断优化“作业单”,使分层“作业单”的设计更合理、科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设计出来每一份分层作业都是有思维梯度的,是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是能够真正启迪学生的智慧的。

分层反馈要提前设计。分层作业的核心即评价反馈,而评价反馈主要靠课堂教学实践去推进。既然分层作业是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那么对学生呈现出来的作业也要进行差异评价、个性反馈。有效的评价反馈能够促进分层作业的实施良性循环,确保分层作业的科学性,这些应当在设计分类时考虑周全。例如,部分学生因为喜欢或不喜欢某一类题目,影响分层作业的选择,进而影响某个知识点的掌握。那么,在进行分组时,教师要尽可能让喜欢此题和不喜欢此题的学生结队,从而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相互影响,彼此启发,以汇报任务驱动的方式倒逼学习过程,达到作业预期目标。

四、结语

总之,分层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给学生的礼物,为每个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展示自我风采、表现个人天赋提供了有效途径;分层作业的研究更是引导每一位一线教师从“教书型教师”逐步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在教学实践中,唯有多思考、多交流、多总结,才能设计出更优质的分层作业。

猜你喜欢
分层题目作业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作业
追根求源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