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海,程维刚,杨佳宝,岳彩娟
(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河南 洛阳 473003; 2.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河南 洛阳 473003; 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河南 洛阳 473003)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多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或肝细胞,起病隐匿,恶性程度极高,发病率居全部肿瘤第2位,早期无典型症状,后期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肝功能减退、黄疸等,具有较高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1-2]。对于无法进行肝脏切除术者,介入化疗是其首选治疗方式,通过碘油栓塞供应原发性肝癌的动脉从而杀死肿瘤细胞,但无法彻底清除肿瘤细胞;此外,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伴随免疫功能低下,而化疗还有一定毒副作用,需调整治疗措施[3-4]。复方斑蝥胶囊具有破血逐瘀、益气行血、补益肝肾、解毒止痛的功效。2019年1月—2021年1月,笔者观察复方斑蝥胶囊辅助介入化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增效减毒及Th17/Treg平衡的影响,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51~79岁,平均(65.12±3.62)岁;病程5~19个月,平均(11.43±2.02)月;中国肝癌分期(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CNLC)为Ⅱb期17例,Ⅲa期16例,Ⅲb期12例;肿瘤直径平均(3.89±0.25) cm。对照组45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52~80岁,平均(65.24±3.41)岁;病程6~20个月,平均(11.27±2.13)月;CNLC分期为Ⅱb期18例,Ⅲa期17例,Ⅲb期10例;肿瘤直径平均(3.93±0.29) 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按照《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5]相关诊断标准。病理学诊断:病理学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存在慢性肝病背景,有典型原发性肝癌特征,即普美显动态增强MRI、动态增强 CT、动态增强 MRI、超声造影动脉期占位病灶显影明显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减弱。CNLC肝癌临床分期为Ⅱb~Ⅲb期。
按照《中医内科学》[6],辨证属气滞血瘀型。症见:腹部积块质软不坚,胀痛不适,固定不移,舌苔薄,脉弦。
①年龄60~80岁者;②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者;③肿瘤占整个肝脏70%以下者;④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①严重肝功能障碍,Child-Pugh分级为C级者;②门静脉主干完全被癌栓塞,侧支血管形成少者;③合并凝血功能严重减退、活动性感染者;④精神障碍、无法正常沟通者;⑤有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禁忌证者;⑥对本次所用药物过敏者。
对照组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腹腔动脉造影,观察肿瘤位置、大小及数量,并确定是否存在癌栓。给予肝左右动脉插管,经导管缓慢注入碘化油注射液(由桂林益佰漓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 20201107,10 mL/支),每次10 mL;注射用洛铂(由海南长安国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 20200521,10 mg/支),每次35 mg/m2;注射用雷替曲塞(由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 20200215,2 mg/支),每次3 mg/m2。采用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由杭州艾力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20200712,150~350 μm)堵塞动脉分支。肝动脉化疗栓塞手术完成后将导管退出,加压包扎穿刺点。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斑蝥胶囊(由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 20200433,0.25 g/粒)治疗,每次0.75 g,每日2次,口服。
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疗效。
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两组缺氧诱导因子-1(HIF-1)、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TEN)、c-Myc癌基因产物(c-Myc)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两组α-L-岩藻糖苷酶(AFU)、肝癌高表达基因 10 (PEG10)、糖蛋白抗原 19 (CA19-9)、甲胎蛋白(AFP)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外周血 Th17/Treg细胞比例、CD8+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
按照生活质量核心量表-30(QLQ-C30)评价。此表包含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疼痛、骨髓抑制、发热、肝损伤、乏力的发生情况。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完全缓解:肿瘤消失4周以上。部分缓解:肿瘤缩小≥50%,持续4周以上。稳定:肿瘤缩小25%~<50%,持续4周以上。无效:肿瘤缩小<25%以下。
两组对比,经秩和检验,Z=2.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对比 例
两组治疗后,HIF-1、c-Myc mRNA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PTEN mRNA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PTEN、HIF-1、c-Myc mRNA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后,AFU、PEG10、CA19-9、AF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AFU、PEG10、CA19-9、AFP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Th17/Treg、IL-17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CD8+T细胞、NK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Th17 /Treg、IL-17、CD8+T细胞、NK细胞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AST、ALT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5。
表5 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Tbil、AST、ALT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QLQ-C30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6。
表6 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QLQ-C30评分对比 分,
两组对比,经χ2检验,χ2=6.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7。
表7 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毒副作用对比 例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疾病,每年全球患原发性肝癌有50多万人,其中我国占一半以上,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肝癌的发生多由丙型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食用发霉食物、过度饮酒、蓝绿藻类毒素水污染等因素引起肝脏疾病,并进展为肝癌。肝癌的分子机制较复杂,主要有抑癌基因的失活及原癌基因的激活,多种分子信号通路异常活化,生长因子异常表达,增殖细胞抗原类相关蛋白质过度表达[8-9]。肝脏是维持身体正常运转的重要器官,对于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首选治疗方案,将抗肿瘤药物直接注入靶动脉,并注入栓塞剂栓塞肿瘤动脉,阻碍肿瘤血液供应,从而杀死肿瘤细胞[10]。但化疗药物可产生骨髓抑制及正常肝细胞损伤作用,还伴随恶心、呕吐等毒副作用,临床还需给予一定辅助治疗措施[11]。
原发性肝癌属中医学“胁痛”“膨胀”“肝积”范畴,多因患者正气内虚、无力抵御外感毒邪致使脏腑失调,加上七情内伤郁结、饮食失调,加重脾胃、肝肾气虚,导致气滞血瘀、脏腑失调,毒邪聚集体内,久而致病[12-13]。治宜益气健脾,补益肝肾,祛瘀解毒。复方斑蝥胶囊中斑蝥逐瘀散结,攻毒蚀疮,为君药。西洋参健脾养胃,补气养血,补肾养阴,清热生津;黄芪益气固脱,消肿生肌。两者共为臣药,通过益气促进通瘀行血之功效。刺五加健脾益气,温助阳气,益肺,补肾安神;三棱破血行气,和胃消积,止痛;半枝莲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莪术破气行血,止痛;山萸肉、女贞子补益肝肾,生津;水蛭破血逐瘀,通经。以上共为佐药。甘草片益气复脉,补脾和胃,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破血逐瘀通经、益气行血、补益肝肾、解毒止痛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西洋参中含有人参皂苷 Rg3成分,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及增殖从而产生抗肿瘤作用,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14]。斑蝥中斑蝥素、去甲斑蝥素、十八碳-7-烯酸等有效成分是治疗肝癌的物质基础,可通过控制细胞凋亡与增殖来调控机体炎症微环境,抑制细胞黏附及血管新生途径,从而达到治疗肝癌作用[15]。
PTEN是一种抑癌基因,其信号通路可调控细胞增殖及凋亡,表达过低或产生突变均会诱导产生肿瘤[16]。HIF-1是一种基因,由PTEN 信号通路调控,当PTEN信号通路被激活而导致HIF-1呈高表达状态,可调节血管生长因子表达及其受体转录,促进肿瘤组织产生血管,利于肿瘤生存[17]。c-Myc是一种原癌基因,是Wnt信号通路下游分子,当机体中c-Myc基因过度表达,可促进细胞从 G0/G1 期进入S期,加速细胞增殖,诱导肝癌细胞的分化[18-19]。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HIF-1、c-Myc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TEN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复方斑蝥胶囊辅助介入化疗可降低HIF-1、c-Myc mRNA水平,提升PTEN mRNA水平。
蛋白酶是一种介导基底、细胞外基质膜降解的关键分子,有利于肿瘤细胞透过降解的基质及基底浸润至血管,促进肝细胞向远处转移或局部浸润。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蛋白水解酶,在原发性肝癌中呈高表达状态,用于肝癌诊断[20-21]。PEG10具有高度组织特异性,与肿瘤进展呈正相关,CA19-9、AFP均为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中呈高表达状态[22-23]。治疗组AFU、PEG10、CA19-9、AFP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复方斑蝥胶囊辅助介入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Treg为调节性T细胞,Th17为辅助性T细胞,生理状态下,Th17/Treg处于平衡状态,当机体产生异常,细胞因子可诱导Th17产生IL-17,介导机体炎症,导致Th17/Treg失衡[24]。CD8+T细胞、NK细胞均具有细胞毒性功能,可杀伤肿瘤细胞,调节机体免疫[25]。Tbil、AST、 ALT为肝功能相关指标,与肝功能呈负相关,治疗组患者Th17/Treg、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CD8+T细胞、NK细胞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bil、AST、 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复方斑蝥胶囊辅助介入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可调节Th17/Treg平衡,提高免疫功能,减少肝损伤。治疗组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毒副作用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复方斑蝥胶囊辅助介入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可增强临床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复方斑蝥胶囊辅助介入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可降低HIF-1、c-Myc mRNA、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PTEN mRNA水平,调节Th17/Treg平衡,提高免疫功能,减少肝损伤,增强临床疗效,减少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