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时刻严以律己、保持奋斗姿态,常怀好学之心、进取之心、律己之心,争当一名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常怀“生命不息、学而不止”的好学之心。要时刻保持一颗好学之心,读懂“有字之书”,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增强读书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要广泛涉猎,多读经典精华、多读名篇名著,真正把读好“有字之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要学会读“无字之书”,放下“高才生”“高学历”的架子,虚心向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沉淀自己、提高自己。
常怀“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进取之心。作为年轻干部,必须保持一颗进取之心,认识自己的优势不足,定位坐标、不断校正,保持良好状态,工作忙压力大时,不叫苦不叫累,沉着应对、冷静分析、扎实工作;工作少相对闲暇之时,不搞投机取巧,认真钻研业务、积极谋划工作,做到温故知新、心中有数。
常怀“一日三省、慎独慎微”的律己之心。年轻干部初出茅庐、涉足社会不深,更要学会掌握适度的原则,学会把握分寸,“八小时之内”“八小时之外”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决不破廉洁自律的“底线”、不越党纪党规的“红线”、不碰法律法规的“高压线”。既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也要常怀一颗律己之心,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和自觉,定好位、起好步、走好路。
(张济凡)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国古代经典《中庸》,意思是既要达到宽广博大的境界,同时又要深入到精准细微之处。当前,山东党员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砥砺奋进、创新实干,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一定意义上讲,“走在前”就要咬定目标、事争一流、唯旗是夺而“致广大”,“开新局”就要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细致精当而“尽精微”,而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方能“干成事”“成大事”。
走在前、事争一流而“致广大”。古语讲,“有志者事竟成”“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有了远大的志向,终究能够通过努力成就一番事业。同时,还要有“敢为天下先”“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要有凡事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勇气和信心,树立高远的大目标。所以,要实现走在前列,就要坚决摒除“鸵鸟”心态、“泥鳅”作风,清除庸政、懒政思想杂质,敢想敢干、敢闯敢试,以勇争一流的志气努力实现走在前列的目标。
开新局、细致精当而“尽精微”。“尽精微”要在“精”上求精。要树立精品意识,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态度不断追求“尽善尽美”,而不能敷衍糊弄而“锲而舍之”。“尽精微”要在“微”上作细。要从细节处着手,特别是做基层的群众工作更要深入细致,把握好小事小节,多积尺寸之功,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尽精微”还要在“尽”上用劲。做到“尽”,就要抓落实不折不扣,做到极致。
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而“能成事”。凡事要权衡大事小事、急事缓事,抓大事急事不放松;要沟通上下内外,做到上情下达、内外有别,方能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要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去统筹兼顾“大事”“小事”,始终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这才是最大的政绩,才是最应干成的“大事”。
(胡 宾)
步入新时代,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仍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迫切需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以“深化学习”提高“调研本领”。“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气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会调查研究,克服“本领恐慌”。要提高政治本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和把握。要强化创新本领,学习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要增强斗争本领,勇于涉险滩、破难题,发扬斗争精神,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
以“问题导向”指引“调研方向”。“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调查研究必须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要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研究对策措施,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从调研走访中找出破解难题的思路,探寻突破瓶颈的路径,确保调查研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以“实事求是”保证“调研质量”。调查研究不能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形式,“盆景式”“观光式”调研难有实话,少有实情,也不能简单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不能只报喜不报忧,要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赢得群众支持和信任,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
(刘旭东)
开展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是一项重点措施。检视问题就要找实问题、把准症结、深挖根源,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刮骨疗伤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韧劲将问题检深视透。
查摆问题要“鞭辟入里”。“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有问题而“讳疾忌医”不查摆,问题永远发现不了、改不掉。要敢于“开门纳谏”,采取“上级指、同级帮、下级提、群众评”等多种方式,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真心诚意地让他人给自己“揭丑”,让最真实的声音、最需改正的问题反映出来。要勇于“刀刃向内”,全面、具体、明确地查摆问题,坚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也不避实就虚、避重就轻,把问题查明摆实,防止出现“跑、冒、滴、漏”。
剖析根源要“针针见血”。“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向问题“开刀”,关键要找准“病灶”、深挖根源、清除“毒素”。要瞄准“靶心”,从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廉政等方面多维度剖析、全方位反思,逐一“过筛子”“照镜子”,找准找实“污垢之源”“污染之域”,为清除“病灶”、打掉“拦路虎”奠定基础。要直达“病灶”,往深处挖掘、深叩灵魂,往细处探索、细寻实质,用上猛药挖掉病根,谨防隔靴搔痒、避重就轻,流血而不流脓,破皮而不出毒,真正找到根子、点到要害、抓住本质,力求实现“自我洗礼”。
修正改过要“日进日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检视问题的目的在于整改提升,党员干部要树立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敢于直面问题,坚决防止“自我循环”、只出题不答题。要把“改”字贯穿始终,真改实改、攻坚克难,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闲中不放过,静中不落空”的功用,将整改落在日常、抓在平常、改在经常,谨防“小管涌”沦为“大塌方”。要端正整改态度,拿出“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姿态,用高标准、严要求提高整改水平,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付文杰)
党的事业需要组织保证,组织保证的基础是组工干部。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迫切需要组工干部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潜心干事、善作善成,立起新时代组工干部的“样子”。
胸怀国之大者,争当发展“排头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新时代组工干部要坚持将“国之大者”铭于心、践于行、修于身,始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冲在前、建新功。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坚定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要树牢大局意识,坚持兵位帅谋,胸怀全局,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
练就过硬本领,争当业务“多面手”。要大力发扬“安专迷”精神,广学理论、深学政策、精学业务,持续加强对党建基本理论、干部政策、人才政策等组工业务的思考研究,做到本职业务精、相关业务通、其他业务懂,真正成为组织工作的“政策通”“活字典”。要树立“组织工作无小事”的理念,拿出“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恪守“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严格按程序办事,按制度办事,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慎重对待每一个细节,落实落细组织工作的每个程序、每个环节、每个步骤,确保“组工出品必是精品”。
锤炼优良作风,争当形象“代言人”。要强化责任担当,大力发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强化落实力,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要坚持清正廉洁,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要加强品行修养,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初,老实做人、踏实干事,在公道正派中体现人生价值,树立组工干部良好形象。
(吕文平)
对于新时代年轻干部,要把握好“干”与“说”的辩证关系,既要善干,也要会说,做到实字当头、干字为要、说字印证,切勿“弄虚空谈”,当“嘴上”干部。
躬身入局、“实”字当头,勇当重实干的“执行者”。“名副其实”与“名不副实”差之一字,意义却相去甚远,当前少数干部好大喜功,习惯于说空话、套话,甚至假话,靠嘴编工作、骗政绩,其实如“水中倒影”一戳就破,经不起时代的检验和人民的评判。“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来源于实干的积累,年轻干部从入职到岗之日起,就应树牢“实”的事业观、政治观,做到扑下身子、撸起袖子,踏实勤勉干工作,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
奋发有为、“干”字为要,争做抓落实的“行动派”。踏实做事、勤劳肯干是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崇高品格。年轻干部要秉承前辈的优良作风,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在深耕主业中确保各项工作高标高质推动,在服务群众中确保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直达基层,最大范围赢得民心、立起权威、形成号召,最大程度集聚合力、推动发展。
点石成金、“说”字印证,甘为见成效的“宣传员”。“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年轻干部是时代发展的亲历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者。要深入群众搞调研,当好干群联系的“关键枢纽”,多坐百姓炕头、多去田间地头,真问效、看实效,确保讲好基层实景,反映政策成效,切实提升以文辅政作用发挥。要以实践锻炼推动改革创新,把每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具体,精准聚焦重点、把握要点、总结亮点,把经验提炼到位、宣传到位,积极打造可供复制推广的典型模式,为推动发展探索崭新道路。
(张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