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在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方面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形成了以“双体系”(财务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体系)为主的新型财务管理制度。文章从“双体系”背景出发,概述“双体系”背景下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与优化意义,通过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要求,分别从财务管理内容变更、财务管理原则修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人才素质4个方面,提出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践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双体系”背景;财务管理;事业单位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4.001
[中图分类号]F8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4-0004-03
0 引 言
自2019年《政府会计准则》与《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至今,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在财务管理中建立了“双体系”财务管理制度。从实践经验来看,一方面,“双体系”财务管理制度提升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加快了财务管理改革;另一方面,该制度也为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产品奠定了制度基础。当前正处于“十四五”建设关键时期,在“双体系”背景下,应持续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优化,为其落实两个“现代化”战略转型目标赋能。
1 “双体系”背景下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与优化
意义
1.1 “双体系”背景下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双体系”背景下,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数量、质量以及信息披露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从近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双体系”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主要是根据《政府会计制度》中的“三双”对财务管理进行重构后形成的新制度[1]。其中,关于“三双”的内容如下。①双功能: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②双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③双报告:财务报告和预算报告。但是,事业单位要实现“双体系”财务管理制度,需要对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作进一步优化。
1.2 “双体系”背景下财务管理的优化意义
“双体系”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提供了新原则、新目标、新内容、新要素,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衔接,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核算、财务分析报告编制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助于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改革工作中实现财务核算体系与财务管理体系的协同发展。另外,可以从根本上扩大财务管理的范围,使事业单位结合会计核算项目变化,积极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2 “双体系”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要求
从笔者近年来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研讨以及工作实践经验来看,虽然“双体系”背景下的财务管理优化要求比较多,但是,其重點仍集中在财务管理目标、原则、要素、内容这4个方面[2]。由于每项优化内容都比较丰富,部分事业单位在实际优化过程中受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共同影响,实践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问题,所以本文对“双体系”背景下财务管理优化要求展开具体讨论,为后续事业单位制定财务管理优化措施提供一定参考。
2.1 重塑财务管理目标
从“双体系”背景下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内容和重要性来看,事业单位应以新《政府会计制度》为指导原则,按照《政府会计准则》中的政策法规,明确预算管理工作需求,并结合资产管理内容的变化,重塑财务管理目标。具体而言,事业单位需要在“双体系”背景下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实际情况,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体系。例如,事业单位可以在原有财务管理内容的基础上,强化预算管理、财务监管、收支管理、预算执行、财务监控和固定资产管理等内容。又如,原有的财务管理目标强调“资金的合理使用”,“双体系”背景下应该将该目标调整到与高质量财务管理相适用的“资金的高效使用”方面,从而在保证财务管理合规性的基础上,增强财务管理的绩效性。需要注意的是,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重塑财务管理目标时须充分考虑公共职能及其责任并对相关目标作进一步分解,确保宏观政策和事业单位职能的一致。
2.2 修订财务管理原则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越科学,越能够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在“双体系”背景下,事业单位应从综合效益产出角度出发,预设有利于财务管理转型的一般性原则,具体应该包括遵纪守法、绩效管理、风险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等。例如,我国在2016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要求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参考“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此时,事业单位需要在法律法规的约束条件下,根据“双体系”背景下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目标重塑情况,对财政资源进行合理分析,并对分配事项中的各类风险进行分级管控与风险评价,尽可能预防资源错配问题,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以内。尤其是在财务管理实施过程中,实践主体是人,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应借助绩效管理方式保证财务管理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履行具体职责,使新时期的财务管理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后的类型、职能等发生了局部变化,实践中需对其中的变化部分作进一步分析。
2.3 优化财务管理要素
事业单位原有的财务管理基础要素主要包括运行基础、中心工作、重要目标、管理方式、相互关系、认识水平、数据信息、风险意识、处理流程和发展方向等[3]。在“双体系”背景下,财务管理要素有所改变,要求事业单位在实践中纳入财务信息、人员信息、信息技术等要素。例如,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模式发生变化后,应强调预算会计的重要性,提升此类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事业单位在编制“双报告”的过程中,对部门预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要求较多,两种报告分离后的专业性相对提升,而且存在互补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障财务信息的精准性,既要优化财务信息,又要进一步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其管理赋能。例如,在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将财务共享中心作为运行基础,此时便需要按照“大平台+小系统”的基本框架,选择适配性较高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软件、金蝶软件、SQL数据库、大数据等技术进行配置。
2.4 变更财务管理内容
“双体系”背景下,事业单位应及时变更财务管理内容,保障管理效用。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在变更财务管理内容的过程中,由于变更工作千头万绪,牵涉多个部门,既要在纵向管理方面自上而下进行一系列内容变更,又要在横向管理方面推进扁平化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实际变更工作尚未全面落实。以预算管理工作为例,为了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一方面,在预算编制前,事业单位上级部门与下级部门之间要提前进行沟通与协调,尽可能确保部门预算与总体预算编制工作的全面性;另一方面,预算执行过程中涉及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为了扩大协同效应、实现提质增效,往往要对相关的收支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绩效管理等内容进行同步推进,这样才能有效保障预算执行效果。因此,在当前阶段应加快财务管理变更工作,为其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双体系”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措施
2019年以来,事业单位在“双体系”背景下实施了对财务管理的优化。虽然事业单位在业务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是财务管理优化实践的总体方向趋于一致,而且把重点集中到了财务管理制度优化、管理人才优化、管理技术优化、管理内容优化等方面。下文从笔者近年来的学习、研讨及财务管理优化实践经验出发,分别从研讨政策、专业培训、技术配置、变更内容4个角度,针对上述优化重点,提出几点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的措施及建议。
3.1 细致研讨政策,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在“双体系”背景下,事业单位应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细致研讨,梳理新旧会计制度的共性与差异,然后列举与财务管理制度相关的规章制度,为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对《政府会计准则》中的各项新增内容进行逐条讨论,通过查缺补漏的办法,细化现有的绩效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内容。在“双体系”背景下,一方面,财务管理制度中应完善财务预算制度、财务核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内容;另一方面,应根据新增的财务管理内容、要素、目标、原则,对各项制度中的规范条例进行一一审核,并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健全现有的权责发生制、监督机制等。
3.2 开展专业培训,增强人才综合素质
在“双体系”背景下,事业单位应将财务管理目标与组织结构调整手段结合起来,围绕“人才”这个核心,对现有的财务会计、预算会计、管理会计等人员进行专业素养与技能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增强其综合素质,加快财务管理转型,增强实践效果[4]。例如,在财务管理理念方面,应加大宣传力度,借助联动会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在讨论中使“双体系”深入人心。又如,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和财务部门管理人员在整个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指导作用与专业操作作用,有必要通过管理咨询的方式,借助第三方机构对其进行专项培训。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已经将分层分阶招聘和专项培训结合起来,应用效果相对较好。因此,其他事业单位在实践中应汲取该方面的经验。需要注意的是,新时期我国进入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改革转型阶段,在全面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应重视科技人才与数字型人才的培养,并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3 配置先进技术,优化信息管理系统
“双体系”下财务管理工作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为了确保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协同合作,并协调好各项财务管理事宜,事业单位应提炼“十四五”建设时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成功探索的技术赋能路径,配置一些先进信息技术,对现有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如会计核算系统、财务信息系统、库存核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在独立管理时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高,但是在各系统信息共享、财务管理数据整合及分析方面仍然有所不足。对此,事业单位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中应用的财务共享中心,选择一些适配性较高的数据处理技术,优化信息管理系统。实践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通过引入大数据技术,挖掘了记账、过账、调账、编制财务报告等环节生成信息的数据特征,通过对其进行采集、存储、分析、生成报告等,实现了财务数据化管理[5]。因此,事业单位在配置先进技术的过程中,应该以本单位使用的软件为准,从数据标准化与软件兼容性方面入手,选择一些适配度较高的软件,预防配置新技术后与原有系统进行信息交互时发生数据导入与导出不匹配的问题。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做好配套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出现数据泄漏与窃取事件。例如,当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信息系统主要采用安全隔离技术、防火墙技术、安全密钥技术等,在量子计算机未推广应用之前,此类安全防护技术的功能有限,建议事业单位选择云计算安全防护技术,提升防护效果。
3.4 变更管理内容,引进注册会计师审计
目前,事业单位在变更财务管理内容时,应从“双体系”背景出发,采用以双功能、双基础、平行记账为主的会计核算模式,对同一笔业务中的会计核算要素进行扩充。在编制“双报告”时,一方面会涉及多种预算表单的部门预算报告,具体包括预算收入表、预算结余结转变动表、财政拨款收支表等;另一方面,在常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需要细化部门财务报告,从而使财务报告与预算报告之间形成互补关系,更为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及真实管理状况,并为其科学开展内部监督提供有效依据。
考虑到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信息披露与规章制度仍不完善的问题,在变更管理内容的过程中,有必要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借助审计结果为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决策提供更为合理的优化建议,对各部门实践工作进行纠正与监督,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从近年来部分事业单位的实践经验来看,财务管理工作中虽然结合业财融合加强了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但是在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方面仍未搭建专业的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不利于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因此,在引进注册会计师审计方面,事业单位应汲取前期财务管理中实施“互联网+”的改革经验,建设配套的审计信息化管理系统。
4 结束语
公共财务体系改革之后,我国形成的“双体系”财务管理制度内容丰富、特征鲜明,应用后可以产生多重作用。在新时期各行业高质量发展阶段,应用该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双体系”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要求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目标、管理原则、管理要素、管理内容等方面。因此,事业单位在当前实践过程中应以此要求为准,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适配性好的优化措施,辅助其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并在做好物質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围绕“服务人民”这个中心,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慧.浅谈政府会计双体系平行记账法[J].经营者,2020(11):148-149.
[2]钟源,李志海,邓惠志.双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下多元化考核机制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21(10):18-20.
[3]郭伟平.新形势下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J].财会学习,2023(1):32-34.
[4]韦德洪,陈势婷.论智慧财务管理的内涵、外延、特点与应用[J].会计研究,2022(5):40-48.
[5]郭复初.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加快企业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建设[J].财务与会计,2022(17):8-13.
[收稿日期]2023-01-18
[作者简介]杨惠玲(1978— ),女,陕西西安人,会计师,
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