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涛
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水利工程规模逐渐扩大,其对周围环境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我国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其建设主体也需要重视工程所在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而要保障自然环境和工程建设协调发展,就要做好水利工程生态规划工作,這样水利工程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一书从生态环境角度审视水利工程,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全书共八章,分别对水利工程基本知识、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功能和理论、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河流地形地貌的生态功能和作用、水环境保护以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水文效应等内容进行介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一书可以作为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施工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参考指导书,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同时该书对于环境保护视域下水利工程生态规划的探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环境保护是水利工程生态建设的立足点。基于此,本文从环境保护视域下对水利工程生态规划路径进行探索。
第一,做好水环境承载力调研工作。建设主体在开展水利工程规划时,了解水利工程项目选址地水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其首要工作,这样才能合理调配资源,确定工程量和相关技术规程等,最大限度地避免环境污染。一方面建设主体要通过多种技术和设备对水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调研,力求数据准确,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预判,保障规划内容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建设主体在规划中要重视水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的具体措施,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工程选址地的生态平衡,提升工程选址地的环境承载力,实现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第二,加大生态环境管理力度。在水利工程生态建设中,建设主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提升水利工程项目生态环境效益的重要手段。在水利工程生态规划中建设主体要重视工程建设中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破坏等环境问题的处置工作,要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及应急处理预案。同时,在生态环境规划中建设主体要对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调整,明确相关责任人职责,有效保障水利工程的生态化建设和生态效益,保障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统一。
第三,规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过程。水利工程生态规划要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需要协调好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水利工程规划初期,建设主体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规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过程。这样能够在工程建设之前发现影响环境的问题,同时还能够从环境保护角度开展规划工作,实现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同时,在规划中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利用技术手段开展综合评价,为规划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确保规划符合环境保护要求。此外,环境评价过程中要遵循科学性、前瞻性等基本原则,规划工作才能切实促进水利工程生态化发展。
第四,采用先进科技手段开展规划工作。建设主体在水利工程生态规划中需要借助现代勘探技术,具体来说,在勘探的过程中可以采用“3S”技术、三维成像技术等,对水利工程选址进行勘探,明确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确保工程规划中能够合理处理生态保护问题。同时,在规划工作中要对传统的设计方法进行革新,重视水域的自然属性,据此对滩涂、堤岸、河道等进行综合设计,在顺应水域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开展工程规划。
第五,重视人文生态保护。在水利工程生态规划中,除了要重视自然生态保护规划外,建设主体还要重视人文生态保护规划工作,例如名胜古迹的保护。水利工程建设可能会淹没部分名胜古迹,为保护这些历史遗迹,人文生态保护理念要体现在水利工程规划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异地搬迁的方式进行保护,做好复建和后期维护、保养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其经济和历史价值,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调整,从而在保护和发展中寻求平衡,保障其人文生态价值,最终实现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生态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主体的重点工作,开展具体规划能够有效保障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工程项目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在环境保护视域下,建设主体在水利工程生态规划中要重视水环境承载力调研、加大生态环境管理力度、规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过程、采用先进科技手段开展规划、重视人文生态保护等工作,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切实维护工程选址地生态平衡,并且在建设中实现水利工程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