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推理能力的培养

2023-09-19 06:08周自然
家长 2023年21期
关键词:双新演绎推理类比推理

周自然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

近年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等陆续发布,新教材在全国的推广以及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些都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发展理性思维。推理能力是理性思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从一个或多个判断(前提)推断出另一个判断(结论)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归纳能力、演绎能力和类比能力。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各尺度的地理空间尺度差异很大。由于学生本身认知和思维的局限性,很难直接观察、理解和掌握。而且地理知识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既有自然科学的内容,又有社会科学的知识,学生会学到各种类型的大量或个别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难以全部记忆和理解。因此,地理学习需要讲“理”,任何地理事物的分布和演变都需遵循相关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是建立在归纳基础上的,归纳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概括的思维过程,而演绎是对学习过的地理原理或规律的运用,这都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推理能力。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不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将难以及时掌握知识,容易出现地理现象“瞎猜”、地理原理“乱用”等错误,不利于落实综合思维地理核心素养,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鉴于上述关于推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标准理念和高中地理教材,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一、构建思维模式图,引导推理过程

推理能力的培养主要隐含在学生学习的推理过程中。推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是应用已有判断推导出未知判断的过程。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向不同,归纳侧重收敛,演绎侧重发散,类比侧重迁移。因此,不同类型的推理能力存在不同的思维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三种推理能力思维模式图,呈现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下文以“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特征”为例,构建三种能力的思维模式图,希望为推理能力培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构建归纳推理模式,引导全面归纳

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向具有收敛性,主要是对多个或典型的地理事物进行概括整合,提取其共同性。学生在进行归纳推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其明晰归纳对象的范围,构建归纳推理的思维模式(见图1),引导其全面归纳地理知识。

图1 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归纳推理模式

(二)构建演绎推理模式,引导合理演绎

演绎推理的思维方向具有发散性,主要是对地理规律或原理的具体运用,在区域或部门地理学习时可以经常用到。学生在进行演绎推理过程中可能会忽视演绎前提的地理科学性和地理事物的特性,演绎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演绎推理的思维模式(见图2),引导其合理演绎地理知识。

图2 运用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演绎推理模式

(三)构建类比推理模式,引导正确类比

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向也具有发散性的特点,主要是类似的地理现象之间的特征或结构迁移,可以由此及彼地发现新的知识。学生在进行类比推理过程中容易忽视所类比的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盲目推导,得到错误的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帮助学生构建类比推理的思维模式(见图3),引导其正确类比地理知识。

图3 地理事物特征迁移的类比推理模式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归纳、演绎、类比这三种推理能力的思维模式,可以让学生对推理能力的认识更直观化、形象化,能够理解推理的过程,也为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可操作平台。

二、开展师生互动,创设推理情境

地理教学应是师生交流、共同提高的互动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开展师生互动,使学生更加积极、更加乐于投入和享受学习,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途径。现行的2019 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基本上每一章节除了正文外,还提供了开篇的情境设计、读图思考、活动和案例等环节,便于开展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和新课迁移等师生互动环节,创设推理情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一)通过教学示范,确立推理的规范性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已经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示范对学生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由教师进行教学示范,可以使学生清楚推理是怎样进行的,在头脑中确立推理过程的规范性,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的关键。教师在示范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知道何为归纳推理、何为演绎推理、何为类比推理,使学生对这三种推理能力有所了解。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的含义在教学中前几次接触时需要向学生解释清楚,使学生基本清楚归纳是提取不同地理事物的共性,使之上升为一般规律或结构;演绎是运用归纳后的一般规律或结构解决具体地理问题;类比是类似的地理现象之间的特征或结构迁移。

例如,为了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教师应提供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运动方向、轨道倾角、偏心率和结构特征等资料,归纳太阳系各个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从而证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

又如,在学习“热力环流原理”之后,教师可以提供博斯腾湖湖陆风相关情境,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在湖边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等,引导学生将地理原理演绎为具体区域和具体地理现象。

再如,在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半熟的鸡蛋结构,结合图片展示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进行类比,形象记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二)通过适宜练习,提高推理的主动性

任何知识与技能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都离不开适当的练习,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适当开展练习,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改进教学的必要环节。这里的练习可以是课堂提问,也可以是课后练习。在进行推理示范后,教师可以精选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场训练或作为课后练习,调动学生学习意愿,提高学生推理的主动性,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例如,在学习“气候类型的影响因素”时,教材中着重介绍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除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分布有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吗?”等问题。结合教材,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向学生提供“北美和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差异”案例,引导学生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归纳出“地形和洋流因素也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结论。而且在学习完“气候分布规律及特点”后,教师应及时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判断某个区域的气候类型、特征及其成因,通过对该原理的演绎,巩固所学知识。

(三)通过新课迁移,提高推理的灵活性

地理事物之间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地理学习要注意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注意分析地理知识的前后联系,备课时即应该思考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能否用已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演绎或类比,把相似的知识结构借鉴过来,进行知识迁移。对于这类型的新课,开始授课时不应由教师讲解,应该让学生先试图讲解,利用已有的推理能力和地理知识进行学习迁移,再由教师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更加熟练地运用推理能力,提高推理的灵活性,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选择性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是在高一“热力环流原理”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热力环流原理,故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可以要求学生从热力环流原理角度进行思考,让部分学生尝试讲解,进行新课迁移。又如,“工业区位因素”是在“农业区位因素”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结构,在学习“工业区位因素”时,教师可以进行新课迁移,先让学生把“工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因素”进行类比,得出部分因素,自己再进一步补充,归纳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三、协调教学内容,实现推理互动

在教学实践中,三种推理能力并非相互分割,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关系,应该交叉运用。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协调教学进程,实现推理能力的互动。

(一)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互动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是一个逆过程,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而演绎则是从一般到特殊。地理学习很多情况下是不断归纳、演绎、再归纳、再演绎的动态过程。对于新出现的地理事物,应及时总结归纳,将之上升为一般规律和一般知识结构。归纳推理得到的地理原理或规律要经过充分的演绎推理,证明其正确性并确定适用范围,如果演绎后发现结论不正确,需要再次进行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能否顺利进行,得出的结论是否实用,需要归纳推理为其提供前提和保证。因此,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时,应把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结合起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实现两者的交叉互动。

比如,在学习“热力环流原理”时,教师可以将其过程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进而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最终形成热力环流。掌握了热力环流原理后,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活动要求,将热力环流的原理演绎推理到海陆风的形成。

(二)演绎推理与类比推理的互动

演绎推理与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向都具有发散性的特点,是对归纳后的地理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演绎推理的方向是从大前提到小前提,而类比推理主要是在同等级别的前提下进行。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后,需要运用演绎和类比推理将归纳的结论进行推广,学习新知识。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可以在同级区域或部门中进行类比推理推广,而类比推理要提高其可靠性,则需要通过更大范围的演绎推理来证实。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作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的案例较多,采用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理念可以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因此,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时,教师还应该把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联系在一起,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实现两者的交叉互动。

例如,在对“热力环流原理”进行演绎推理得到海陆风知识后,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思考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进行类比推理学习;在学习“季风环流”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海陆风的形成,再与之进行类比。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地理学习的过程,不只是简单的地理知识学习,更是使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推理的过程。推理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对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和自身发展意义重大。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有限,难以整理分析出推理能力培养的更高效、更全面的方法,所以推理能力培养的具体模式仍需进一步探讨,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深入研究,希望形成完善的推理能力培养教学路径。

猜你喜欢
双新演绎推理类比推理
“双新”视阈下福州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施情况及思考
“双新”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新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高中数学中类比推理的“形”与“神”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高中地理教学
2014.3新高考高二数学配送练习参考答案“推理与证明、复数”测试卷
参考答案(2)
4类比推理
演绎推理的准确表述与另一类非演绎推理
——兼论数学证明中的推理
经济学中的案例教学与类比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