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祥
摘 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也开始在教学中落实这一教学方法。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准确把握单元教学的优势,系统整合单元内的知识,制订明确的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单元整合导学案,利用思维导图、单元习题等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帮助学生构建出更加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实现其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合;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6-0177-03
传统数学教学存在不足之处,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对此,教师必须全面分析和研究教材内容,准确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并由此入手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单元整合的积极作用,打造出高效率、高品质的数学课堂,保证学生顺利内化所学知识。
1.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优势
(1)提高整合意识与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能实现教师和学生整合能力、整合意识的提高。首先,单元整合能够将有关联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单元整合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能够借助整体教学的意识突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核心,并由此入手进行层次性、递进性、循环性地教授知识,让学生能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构建出更加系统和完善的知识体系。其次,单元整合能够帮助学生整合认知。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动态化、开放性的阶段,单元整合能够让学生从认知规律上进行提高和发展。最后,单元整合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单元整合教学能够让学生系统分析和研究数学知识,认真思考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进而实现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2)提高复习和巩固的效率
单元整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出更加系统和完善的知识体系,逐步夯实其知识基础,还能使其在后续更好地进行复习。受到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影响,小学生在面对复杂数学知识时容易遇到各种问题,难以顺利掌握和学习,也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而在单元整合教学模式下,教师会融合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思维导图、小组合作、生活化教学等,能够让学生顺利消化和掌握数学知识。无论是在日后进行复习,还是在课后自主复习过程中,学生都能利用课堂中构建的单元知识体系进行有效复习和巩固,为日后学习做好准备。
2.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应用方法
(1)系统整合单元内的知识点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正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中,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核心素养。在进行单元整合前,教师需要系统分析和解读教材内容,全面探究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同时需从系统角度进行把握,根据知识点的互动性、关联性等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在单元整合模式下顺利消化数学知识,掌握更多正确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学“大数的认识”时,学生之前已经学习和了解了万以内的数,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数学教材在安排该部分的内容时,融合了多种不同的知识,包括求近似数、比大小、十进制计数法、计算工具、亿以内数的读写、数学产生、改写等。同时,为了弱化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材内容还对知识点进行分段,让学生能先学习亿以内的数,再学习亿以上的数,使学生能利用缓冲式的学习方式积累知识。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当教师讲解完亿以内的数后,学生就会产生充足的学习欲望,想要了解亿以上的数。如果教师完全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将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连续性,也会在一定程度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需要重新整合单元内的数学知识,先为学生讲解十进制计数法、大数读写法,之后再讲解大数的比较、改写以及求近似数。通过系统整合单元内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帮助学生顺利理清单元内知识点的关联,并构建出更加系统和完善的知识体系。
(2)系统设定单元教学目标
在单元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指引,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开始,还是教育的重要归宿。因此,为了提升单元整合教学的效果,教师不仅要系统整合单元内的知识点,还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让学生能更好地积累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时,教师需要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前提,确定好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一,知识与技能:探究和掌握倍数、因数的概念,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利用举例的方式,找到倍数和因数。第二,过程与方法:借助直观图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和分析乘法算式,使学生能够从算式的角度入手理解和掌握倍数、因数的概念。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准确把握二者的关系,从多角度感知数学文化,全方位感受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在确定好教学目标后,教师就需由此入手开展单元正教学活动,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使学生能顺利消化和掌握基础知识。
又如,在教学“认识时间”的内容时,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借助鐘面认识“分”,学会“五分五分地数”,准确把握时、分的概念,形成一定的推理能力。这些教学目标存在递进关系,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该单元的总结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准确判断时钟上的时间,能在不同的事件中准确把握对应的时间点,从而实现巧用所学知识、巩固知识基础的教学目的。在目标的引导下,教师需带领学生认真观察钟表的钟面,展示不同类型的填空题,要求学生思考表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和大格。在学生分享各自观点和想法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顺利理解和掌握时间的概念,可以准确描述具体的时间点。同时,教师还可展示各种事件的时间图,让学生准确阐述到校、上学、出门、起床、吃饭、睡觉等事件的时间点。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的讲解,还要渗透德育,让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作息习惯。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实现其学习效率的提高。
(3)设计和制定单元整合导学案
导学案指的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料。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中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填写,由此顺利解读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还要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自行探究、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和魅力。在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就需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并由此入手精心设计导学案,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填写导学案。这一方法能够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数学知识,还能使其发现自己的问题和薄弱之处,这样学生也能在课堂中紧随教师的教学步伐,真正实现高效学习。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三)”时,教师需在单元整合过程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精心设计导学案。首先,教师需要在导学案中加入学习重点、学习目标、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将导学案打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导向。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导学案中加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模块,同时要进行细致的划分和调整,让学生能学会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自主分析学习内容。比如,在自主学习模块中,教师可加入自主检测、自主学习提纲等方面的内容,逐步锻炼学生的自主學习能力,使其能顺利完成图形运动的分析。在合作探究中,教师需要介绍小组合作的技巧,让各小组的学生都能集中参与到图形运动的探究和分析中,使其在集体智慧中构建出系统的知识体系。通过制订导学案,不仅能够让学生自行分析和探究数学知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能使学生准确把握学习的节奏,为单元整体学习效率的提高做好充足准备。
(4)精心设计单元整合的思维导图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围绕着知识点进行逐个讲解。但部分学生完成所有知识的学习后,难以在脑海中构建出系统的知识体系,所学知识呈现出散乱性和无序性。如果学生未能尽快整理和调整所学知识,将会导致其学习始终处于表面,难以准确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日后也经常会出现知识点混淆的情况。为了让学生能构建出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必须从综合代价角度入手,将单元内容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构建出相应的数学模型。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 教师需在单元整合过程中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和作用,带领学生将原本无序、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合。首先,教师需要将思维导图中的核心词确定为“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再由此延伸出多个不同的分支,如假分数、真分数、约分、分数的意义等。其次,教师需根据思维导图中的每个分支,带领学生进行细致的划分和优化,使学生能从整体角度出发构建出更加系统和完善的知识体系。为了进一步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环节中加入思维导图,要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再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的拓展和延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思维导图,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填充思维导图,同时也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优化思维导图的样式、内容等。在所有学生都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后,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学生分享绘制的方法、经验、技巧等,再次优化思维导图的内容。最后,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评选出最优秀的思维导图,并展示出来。思维导图能够在提高学生知识整理能力方面发挥良好推动作用,因此,教师需围绕着单元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入手串联知识点,系统整合每个单元的知识。
(5)整合课时内容优化学习路径
数学教材通常都是以单元板块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串联起来,这样的编写方式能够让教材内容更具有逻辑性,更加清晰明了。但也存在非常明显的问题,即人为割裂学习主题。在开展单元整合教学时,教师应重视知识的梳理,带领学生全方位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其能分析学习起点,顺利理清教材编排的整个推进顺序。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和解读教材内容,思考是否应当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教材内容的编排是否利于学生的整体认知。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在学习该单元内容前学生已经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也了解了一些线段知识。在教材中,一共安排了四个课时任务,分别是认识角和画角、认识锐角和钝角、认识直角和画直角、利用三角尺拼角。这样的课时安排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利用小步推进的方式,难以帮助学生从整体认知知识,课时的安排缺少系统性和结构性。在学生初步了解角后,就会分别学习锐角、直角、钝角的知识以及画法,但难以构建出各种角的横向结构,也就难以形成整体认知。第二,学习过程存在重复性,难以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前三节的课时中,学生都要经历固定的过程,即“找角——认识角——画角”。虽然这一过程可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但重复的学习过程将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通过分析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将本单元整合成两节课:第一课时,将认识各种角以及画法整合为一节课。首先,引导学生在认识角后,利用现有工具绘制出各种各样的角,借助直角准确判断锐角和钝角。其次,在学生充分了解角后,引导其利用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构建出更具有系统性和结构化的学习材料,教师可趁机将三类角的区别、认知等融入其中。第二课时,设置主题活动课“三转三角尺”。教师可开展拼角活动和变角游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初步感知和体验角的动态定义,准确把握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关系,以此通过单元整合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积累知识。
3.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入手,全面分析和研究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基础等,灵活运用单元整合的教学手段。具体来说,教师需系统整理单元内容、制订教学目标、思维导图、导学案等,同时要提供与单元知识相关的习题,逐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占松.基于大单元整合设计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14).
[2]刘海霞,王志强.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03).
[3]傅玲玲.区域推进小学数学大单元整合教学的策略探索[J].小学数学教育,20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