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娥
摘 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语文学科蕴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以促进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爱国主义教育 有效路径
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青少年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学校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语文学科教学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为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为社会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一、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
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资源,利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首先,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描写我国壮丽河山的课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培育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壶口瀑布》一课描写了壶口瀑布河水急跌而下的汹涌奔腾、声震天地的盛景。在阅读课文时,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还能感受到作者借自然风光抒发的对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其次,民俗文化既是学生了解我国多民族国家特色的最佳窗口,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切入点。例如,《安塞腰鼓》一课通过对安塞腰鼓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场面的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讴歌了黄土高原特有的精神文明。本文是西北民俗的鲜明展现,因此,教师可以从民俗文化入手,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地域的不同民俗文化,让学生在多元的地域文化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开展生活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对生活和世界的感知,而不是对爱国主义意识与精神的僵硬照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生活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要开发真正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回延安》一文為例,这是一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使用了富有地域色彩的词语,展现了浓郁的陕北风情,是学生认识不同地域文化的重要资源。因此,在教学完本文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生活化的学习任务:收集具有本土特色的歌谣,并将其与课文进行对比,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这种生活化的课后任务由生活出发,不仅能让学生深度感知生活,还能促使学生主动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学的方式都较为死板单一,教师只是机械地带领学生识记教材中的知识,没有真正剖析文章中蕴含的深层感情,缺乏语言内核与感情的深度剖析,学生难以领悟文章背后的民族精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为例,本文是一则新闻,记叙了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的事件。这篇文章不仅是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素材,还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在教学中,首先,笔者给学生播放了相关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文章的情感。其次,提出问题:“本篇通讯具有动态美、语言美、情感美,这些美体现在哪些具体的语句中?”通过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细致分析本文的语句与深层情感。最后,展示一些最近的时事新闻,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新闻,并由此出发,读写结合,写一篇通讯报道。这种教学过程不仅能让学生深刻认识新闻通讯的特点、写作要求,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
(三)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德育的重要资源,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语文教师必须自觉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根”与“魂”,让语文教学起到“培根铸魂”的作用。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例,由于本文是文言文,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首先,笔者先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字、词、句的含义。其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文章的主要论点,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在学生总结出本文的主要论点之后,笔者提出问题:“本文的主要论点就是标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么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呢?”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梳理作者论述的过程,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最后,将文言文与现代生活连接,让学生思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现代社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精神含义,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要如何去做?”这种问题不仅能让学生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现代意义,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为学生爱国主义意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发挥民族英雄的榜样示范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民族英雄的榜样示范,民族英雄是后辈学习和超越的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要将重点放在民族英雄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引导学生学习民族英雄身上的优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怀,坚定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一课描写了邓稼先的功绩与品行,是一篇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表达了作者对亡友的深情怀念。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笔者播放了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升空后的蘑菇云画面,由此导入文章的主人公——“两弹元勋”邓稼先。其次,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一说文章的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最后,给学生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任务:写一写你眼中的邓稼先;写一写你想对邓稼先说的话;写一写你在读完文章之后的感想,等等。文章展示了邓稼先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品质,学生在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能受到精神上的熏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结语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语文学科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找准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民族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为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行。◆(作者单位:江西省上栗县金山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