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柏宁心定悸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房性早搏患者33例

2023-09-18 06:03车晓倩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3年5期

车晓倩

(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1225)

房性早搏(atrial premature beats,APB),又称房性期前收缩,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该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若APB次数少,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仅表现为胸闷、心悸等不适;若APB频发且未得到及时控制,加之患有冠心病、扩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可致心排血量降低,机体组织缺氧,各器官灌注不足,以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引发心源性猝死[1]。该病有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可能,增加心血管意外的风险,且胸闷、心悸等症状频发,患者往往精神压力大,易出现紧张焦虑、睡眠障碍等,极大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针对频发APB,西医常选用美托洛尔、普罗帕酮和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副作用大,禁忌症较多,长期服用可出现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头晕呕吐等毒副反应,且临床上适用于APB的抗心律失常药品种有限,如何选择不良反应小且能有效治疗APB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2]。祖国医学在治疗APB方面,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中药灵活配伍,整体调节,与抗心律失常西药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3]。本文采用自拟枣柏宁心定悸汤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气阴两虚型APB患者33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9月—2022年7月就诊的APB(气阴两虚证)患者6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每组33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22~76 岁,平均年龄(52.79±12.70) 岁;病程2~34 个月,平均病程(16.58±8.39)月。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25~78 岁,平均年龄(54.94±13.22) 岁;病程3~36 个月,平均病程(17.12±8.90) 月。2 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诊断标准 1)符合《实用内科学》[4]中“APB”的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内科学》[5]中“心悸”气阴两虚证的辨证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房性早搏西医诊断且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型;2)年龄18~80岁;3)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房性早搏总数>1 000 个;4)有典型的心悸症状,对生活和工作造成困扰;5)患者知情同意,且自愿受试。

1.4 排除标准 1)伴有II 度或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缓慢性心律失常者;2)伴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快速性心律失常者;3)伴有严重低血压或心力衰竭未有效控制者;4)伴有甲亢、肺栓塞、脑梗死和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者;5)酗酒或患有精神类疾病者;6)过敏体质,或曾有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AstraZeneca AB,批准文号:J20150044,规格:47.5 mg/片)口服,47.5 mg/次,1次/日,连服14 d。观察组加服枣柏宁心定悸汤治疗,药物组成:酸枣仁15 g、柏子仁10 g、百合12 g、炙黄芪30 g、太子参30 g、麦冬15 g、生地黄15 g、五味子9 g、丹参15 g、降香6 g(后下)、甘松6 g、生龙骨30 g(先煎)、生牡蛎30 g(先煎)、合欢皮15 g、炙甘草10 g,1剂/日,水煎取汁300 mL,2次/日,饭后温服,连服14 d。

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心悸”的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房性早搏消失或减少90%以上;好转:症状有所减轻,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房性早搏减少50%~90%;未愈:症状无改善,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房性早搏减少不足50%,甚或增多。

2.3 观察指标 1)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心神不宁、倦怠乏力、口干口渴和手足心热)评分比较,各项症状按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1、2、3 分;2)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房性早搏次数比较;3)2 组患者治疗前后P波离散度比较。

3 结果

3.1 2 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分)

3.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房性早搏次数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房性早搏次数比较次/24 h)

3.4 2 组患者治疗前后P波离散度比较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治疗前后P波离散度比较

4 讨论

房性早搏(简称房早)是心内科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难以根治等特点。与室性心律失常相比,房早诱发恶性心律失常风险相对较低,因此危害性相对较小,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任其发展,临床上仍需高度重视,尤其伴有心脏基础疾病者,更应早期干预。频发房早如未得到有效治疗,可引起心肌缺血,导致心脏结构改变,引发心力衰竭。因该病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典型突出,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且未来罹患房颤的风险相对较高,部分患者有并发严重心血管事件可能;因此,对于该病不容小觑,确诊后需及时综合干预。若房早次数多,症状明显,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应积极给予抗心律失常类药物,临床上β受体阻滞剂应用较为广泛,亦可选择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和胺碘酮等其他类型药物,若药物治疗不理想,房早次数多且症状明显,在排除禁忌症情况下,可选择射频消融术和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等,然手术治疗费用高、风险大,且术后易复发[7]。

房早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睡眠障碍、咖啡浓茶和大量饮酒等生理性因素可诱发本病;此外,冠心病、风心病、扩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甲亢、甲减和低血糖等内分泌代谢疾病,以及感染性发热、电解质紊乱、中暑、电击、重金属和药物中毒等病理性因素,均可导致该病发生[8]。目前普遍认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参与该病的发生和发展。当出现某些特定病变时,除外窦房结心肌细胞(最高自律性),其余稍弱自律性心肌细胞(异位起搏点)亦可产生不正常激动;在心梗、心肌病等病理状态下,原本并无自律性的心房、心室肌细胞,亦有可能出现自律性而引发房早;心房缺血扩大,心房内压力升高,心房肌张力增加,诱发电生理紊乱而致房早发生;当存在房室结以外的其它传导径路时,冲动亦可经旁路传导,此时存在双径路或多径路同时下传,改变了原先正常心室激动顺序和时间,诱发房性心律失常;冲动经传导通路折回原处,形成折返激动,导致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此外,心房肌代谢异常、心脏机械性牵张和氧化应激等亦参与该病的发生[9]。

中医学将房早归属于“心悸”“怔忡”等病症范畴。东汉·张仲景是最早提出“心下悸”的医家,代表作《伤寒论》中记载:“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宋·严用和《济生方》中记载:“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盖心主于血,血乃心之主,心乃形之君,血富则心君自安矣”,首次提出“怔忡”一词。该病辨证有气阴两虚证、心血不足、心虚胆怯证等多种证型,临床上“气阴两虚证”较为常见[10]。概因患者素体虚弱,外邪乘虚入里化热,消灼心阴;或平素思虑过度,耗伤心气心阴;或久病调理不当,劳欲过度,耗伤气阴,终致气阴两虚,心神失养,神气不守,心无所倚,心中虚悸,发为惊悸怔忡。笔者采用自拟方枣柏宁心定悸汤,方中酸枣仁宁心安神、滋阴生津;柏子仁滋阴养血、养心安神;百合益气养阴、清心安神;炙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长于益气补中;太子参益气生津,定悸复脉;麦冬、生地黄养阴生津、清心凉血;五味子益气生津、宁心补肾;久病入络多瘀,少佐丹参、降香活血祛瘀之品,可提高疗效;甘松理气解郁、宽胸定悸;龙骨、牡蛎镇惊安神、潜阳补阴;合欢皮解郁安神、宁心和血;炙甘草补脾益气复脉。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养阴、宁心安神、定悸复脉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酸枣仁的有效成份酸枣仁总皂苷、黄酮等多种成份可提高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缓解心律失常,此外,可降低自主活动,改善睡眠质量[11];黄芪的有效成份黄芪总黄酮能够消除触发活动和折返激动,提高快反应细胞除极阈值,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12];麦冬所含麦冬总皂甙等多种成份具有降低细胞自律性,消除折返激动,延长各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改善心律失常,保护心功能等作用[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和24 h动态心电图房早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波离散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枣柏宁心定悸汤可提高美托洛尔治疗房早气阴两虚证的疗效,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减少房早次数,降低P波离散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