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红叶,吴金飞,崔建玲,杨冬冬
(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浙江 台州 318000)
痛风性关节炎(GA)多由于高嘌呤饮食、饮酒以及疲劳等所导致,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1]。目前现代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以降低血尿酸、祛除诱因、控制急性发作等为主,但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2]。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临证采取中药内服、外敷等不同干预途径发挥药效[3-4]。近年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更好的临床疗效[5-6]。笔者于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痛风方穴位贴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32例,取得较理想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均为2019年8月—2021年6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门诊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分入2 组,每组32例。观察组:男30例、女2例;年龄34~58 岁,平均(49.74±5.82)岁;病程0.5~9 年,平均(3.58±1.72)年,急性发作2~7 d,平均(3.73±0.47)d;血尿酸水平(521.12±52.03)μmol/L。对照组:男29例、女3例;年龄33~59 岁,平均(50.03±5.86)岁;病程0.5~8.5年,平均(3.46±1.67)年,急性发作2~6 d,平均(3.67±0.45)d;血尿酸水平(519.12±54.74)μmol/L。2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以上资料统计分析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痛风性关节炎和急性发作的诊断参照《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7]中相关标准。
1.3 纳入标准 1)25岁≤年龄≤65岁;2)符合上述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诊断标准;3)加入本次临床观察前1个月内未接受相关干预,且同一时期未参与其他临床研究;4)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妊娠或者哺乳期女性;2)存在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3)伴外伤、风湿、类风湿等所引起的关节畸形者;4)肾脏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引发的继发性痛风者;5)对受试治疗方案用药过敏的患者;6)精神异常者。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1)依从性差者;2)治疗过程中自行服用其他药物或者使用其他治疗方法者;3)疗程中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病人接受西医常规干预措施。口服秋水仙碱(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53020166),每2 h给予1 mg,直至关节症状获得减缓,或者患者产生腹泻或呕吐等不良反应,24 h内不超过6 mg;口服非布司他(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批号:H20130058)40 mg/次,1次/天。观察组在予对照组西医常规干预措施同时予以自拟痛风方穴位贴敷,方药为白术、车前子、土茯苓、苍术、黄柏、防风、羌活、秦艽、威灵仙、姜黄、牛膝、延胡索、酒地龙,按3∶3∶6∶3∶3∶3∶3∶3∶3∶2∶3∶3∶2比例取适量,将以上中药饮片粉碎成细粉,过筛,密封罐存放,用时取少许蜂蜜与适量水调和为糊状,再搓成约一元硬币圆径的药饼;主穴选大椎、身柱、膈俞、血海、脾俞、三阴交;第1跖趾关节疼痛加太冲、大都、太白;踝关节疼痛的患者增以太溪、申脉贴敷;膝关节疼痛的患者增以内外膝眼、阳陵泉、梁丘以及膝阳关贴敷;腕关节疼痛加合谷、外关、阳溪;肘关节疼痛加曲池、手三里、尺泽;指关节疼痛加大陵、中渚;上述取穴都取患侧。将上述药饼贴敷在以上穴位,并且固定,每日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贴敷时间约4 h。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 周。治疗中嘱患者忌酒、高嘌呤饮食,多饮水,关节避寒保暖,每日多于2 000 mL的饮水量等。
2.2 疗效标准 依据《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8]判定疗效,分为临床控制、显效、好转、未愈。总有效=临床控制+显效+好转。
2.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关节症状评分:参照《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8]对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程度进行评分。①关节疼痛:0 分(未见疼痛)、1~3 分(较轻的疼痛且能参与日常活动)、4~6 分(中等程度的疼痛,对工作产生影响,然而生活上可以自理)、7~9 分(较严重的疼痛且在生活上不可以自理)、10 分(难以承受的疼痛)。②关节肿胀:分4级,即未见肿胀、关节肿胀且存在皮色红、关节肿胀明显且存在皮色发红、关节高度肿胀且存在皮色暗红进行评价,且对应给分为0、1、2、3分。③关节活动受限程度:分4级,即生理状态、一定程度的受限、显著受限、严重受限,对应计分为0、1、2、3分。2)治疗前后理化指标变化:在治疗前及治疗7 d后于早晨患者空腹采集静脉血3 mL,将其进行3 000 r/min离心5 min,然后冷藏标本,血尿酸(BUA)和C反应蛋白(CRP)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
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痛风方穴位贴敷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痛风方穴位贴敷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症状评分的影响 治疗前,2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以及活动受限评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评分都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下降更显著(P<0.01),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3.3 痛风方穴位贴敷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影响 治疗前,2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BUA、CRP、ESR通过分析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 BUA、CRP、ESR都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下降更显著(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痛风性关节炎常常累及跖趾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如不予及时有效的干预,会引起关节畸形。然而该病的病因复杂,如饮酒、海鲜、高嘌呤、高蛋白食物、感染以及精神紧张等均为诱发因素,且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故而临床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9-10]。针对GA急性发作的干预措施,西医学多采取消炎、镇痛、降尿酸等措施以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秋水仙碱能够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其镇痛起效快[11];非布司他是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阻止体内尿酸的合成,对肝肾功能损伤较小[12]。故本临床观察中对照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取秋水仙碱+非布司他干预治疗。然而,秋水仙碱但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病情,易出现反复,并且长期使用患者常常出现胃肠道反应和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13]。临床中也发现部分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的)采用非布司他干预时其症状缓解效果欠佳[14]。笔者在对照组秋水仙碱、非布司他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痛风方穴位贴敷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历节风”等范畴,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肾亏虚为本,以湿热、痰浊、瘀毒为标。患者常因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两虚,加之后天饮食不节,过饮乳酪醇酒,过食海鲜及膏粱厚味,过度劳累等,使得脾肾更虚,脾失运化,肾失蒸腾气化,水谷无法正常化生精微滋养周身,水液无法正常代谢,日久酿生痰浊、湿浊,湿热流注于关节、经络及筋骨,使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引发本病;患者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外邪乘虚侵袭,加之劳累、饮食不节等因素,内外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湿热、痰浊、血瘀阻滞关节经脉,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按照中医“急则治标”之原则并结合以上分析,笔者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主要治法,自拟痛风方穴位贴敷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穴位贴敷是基于中医理论为出发点的一种外治法,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面有广泛的应用[15]。自拟痛风方中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车前子、土茯苓解毒、利湿消肿;苍术健脾燥湿;黄柏清热解毒除湿;秦艽清湿热、祛风湿、止痹痛,“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神农本草经》);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羌活祛风解表、除湿止痛,其既能祛风胜湿,又能通利关节止痛;姜黄破血行气、通络止痛,既入血分活血又入气分散气滞;牛膝既可活血通络,又可引血下行、引药下行;延胡索行气活血、化瘀止痛;酒地龙搜风除湿、温经活血通络。文中选取的主穴中大椎为三阳经和督脉的交会穴,取之擅长清热解表、通行气血;身柱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穴,与大椎相伍能够发挥解表、疏散外邪的作用;膈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为八会穴之血会,有理气活血通脉之功效;血海又称十二经之海,取该穴与膈俞穴相配,意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脾俞可健脾益气;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常用穴之一,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有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之功效。穴位贴敷可发挥药物与腧穴的双重功效,以达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药物通过透皮吸收,增加了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同时药物无需经过肝的首过效应,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本观察获取的数据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升;2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评分都显著下降,而观察组患者评分下降更显著;2组患者治疗后的BUA、CRP、ESR都明显减低,而观察组减少更显著。以上结果表明自拟痛风方穴位贴敷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更有效改善症状体征,更显著地降低血尿酸,且能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综上,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自拟痛风方穴位贴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明显,能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相关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