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游
(浙江省永康市永康医院内分泌科·浙江 永康 3213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新确诊的2 型糖尿病患者10%~15%会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病程超过10 年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在50%以上[2]。DPN是导致足部溃疡、残疾的主要原因;DPN还会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社会功能,降低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DPN发生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主要是在糖代谢异常基础上,氧化应激反应、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微血管病变、多元醇通路的激活、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己糖胺途径的激活等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3]。控制血糖是治疗DPN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步,对症止痛、抗氧化应激、促进神经修复等药物治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起效慢,副作用大,患者依从性差;外科手术可以解除局部卡压,重建神经感觉支配,但是创伤大,易损伤神经血管;DPN的治疗仍然是目前医学界的一大难题。中医在防治DPN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药内服外治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且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副作用小,受到了临床工作者的重视[4]。本文对笔者临床应用自拟芪红通痹汤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 年8 月到—2022 年5 月本院收治的136例2型DPN气虚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68例。对照组男36例,女32例;平均年龄(63.23±6.75)岁;平均糖尿病病程(9.35±2.39)年;平均DPN病程(2.16±0.57)年。观察组男38例,女30例;平均年龄(62.85±7.06)岁;平均糖尿病病程(9.76±2.43)年;平均DPN病程(2.21±0.69)年。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DPN诊断标准[5]且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6];2)年龄40~75 岁;3)患者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其他原因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3)近期出现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4)下肢皮肤因静脉扩张溃疡者;5)精神障碍者;6)存在其他系统严重基础疾病者;7)对用药过敏或过敏体质患者;8)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2.1 治疗方法 对入组患者应用西医常规[7]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稳定血糖、HbA1c<7%;并进行健康教育,改变生活方式,辨证施膳,平衡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质量,控制血压、血脂在正常水平,适当锻炼,保持情志愉悦。对照组予α-硫辛酸(德国史达德大药厂,国药准字J20090105)30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日1次,治疗14 d后改用α-硫辛酸胶囊(蓬莱诺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253)0.3 g日1 次口服;甲钴胺片(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26)0.5 mg日3 次口服,连续用药3 个月。观察组予α-硫辛酸、甲钴胺治疗同对照组,加用中药自拟芪红通痹汤治疗,黄芪30 g,红花15 g,当归10 g,桃仁15 g,川芎15 g,地龙12 g,土鳖虫12 g,红景天12 g,鸡血藤10 g,川牛膝10 g,延胡索15 g,姜黄12 g,桂枝6 g,木瓜10 g,甘草5 g;每日1剂,水煎服,连续服用3 个月。
2.2 疗效标准 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或增加≥5 m/s为显效; 症状、体征减轻,神经传导速度增加1~5 m/s为有效;症状、体征未见减轻,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不明显为无效。
2.3 观察指标 1)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对患者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按程度不同(无、轻、中、重)分别计0、3、6、9 分。2)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采用NeuroCare-C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检测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3)神经病变程度评分: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采用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计分法 (MDNS)[8]评价,包括下肢感觉障碍、肌力检查、肌腱反射检查3 个方面,总分46 分,分数越高病变越严重。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DNS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DNS评分比较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控制血糖是最为重要环节,相关研究显示稳定地控制血糖能够降低DPN的发病率并延缓其发展[9]。促进神经修复的药物能够促进神经纤维修复、改善临床症状,甲钴胺作为内源性 B 族维生素,已在中国 2 型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推荐使用;α-硫辛酸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两者联合应用于DPN的治疗在临床极为普遍,临床观察证实两者联合应用整体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10]。
DPN属中医“痹证”“麻木”“痿证”等范畴,属本虚标实证。其发生是由于糖尿病日久,耗伤气阴,气血亏虚,气不足不能达于肢端则“气不至则麻”,血亏则“血不荣则木”,气不帅血行则血行不畅,脉络瘀痹,不通则痛;因而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由此可见,DPN以气血亏虚为本,血瘀痹阻脉络为标;治疗应益气养血、祛瘀通络。拟方芪红通痹汤重用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生血,使气旺帅血行,瘀祛络通;当归味厚,属阴中之阴,活血养血,与黄芪配伍使气旺、瘀消、络通;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土鳖虫行善走窜,活血止痛;红景天益气生血、活血化瘀,与其他活血药合用治疗瘀血痹阻之证;鸡血藤行血散瘀止痛,兼能补血,舒筋活络,为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的常用药;川牛膝为动血之品,性善下行,祛瘀之力强;延胡索、姜黄活血行气止痛;桂枝温阳化气止痛,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木瓜益筋和血,舒筋活络,善治脚膝疼重;甘草缓急止痛和药。上药共奏补气生血、养血通络、祛瘀止痛之效。
本文观察结果显示,治疗3 个月后,加用中药芪红通痹汤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1%)较常规西药(甲钴胺+α-硫辛酸)治疗的对照组(80.9%)明显提高(P<0.05);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评分和神经病变程度(MDNS)评分治疗后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腓总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和神经病变程度改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增加均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表明:中药芪红通痹汤可提高神经营养剂、抗氧化药物治疗DPN的疗效,有助于减轻症状和神经病变程度,增加神经传导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