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梦瑶,鲁亚虹,王亚芳
(浙江省淳安县妇幼保健院·浙江 杭州 311700)
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在冬春季节多发[1]。临床可表现为咳嗽、发热以及食欲下降等症状,且该病很容易导致慢性咳嗽,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肺炎支原体是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其致病机制是通过黏附及细胞毒效应直接损伤呼吸道上皮,或通过免疫机制引发肺炎及其他系统损伤[2]。临床对于支原体肺炎主要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较常用的是阿奇霉素,其可有效抑制支原体,减轻临床症状,但由于支原体消除较慢,小儿尚未发育完全等原因导致阿奇霉素单用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且容易产生耐药性[3];部分患儿可能进展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中医治疗支原体肺炎能够有针对性地实施个体化治疗,不良反应少,多项研究证实中医药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支原体肺炎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4]。小柴胡汤为《伤寒论》载和解第一方,具有解热、抗炎等药理作用[5];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抗炎、抗病毒、解热、止咳平喘等作用,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6]。笔者将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阿奇霉素用于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支原体肺炎患儿104例均为2020年10月—2022年5月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 组。观察组52例,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3~10岁,平均(6.23±2.11)岁;病程1~5 d,平均(3.64±1.14) d。对照组52例,男性患儿31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3~11岁,平均(6.18±1.97)岁;病程1~5 d,平均(3.78±1.17) d。2 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规范和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19年)》[7]和《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制定)》[8]的有关诊断标准,中医证候属痰热闭肺证:主症:高热、咳嗽、痰黄黏稠;次症:气急鼻扇、口唇紫绀、面赤口渴等;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辨证标准;2)均经病原学、影像学检查确诊;3)年龄3~14 岁;4)近4周未使用过抗生素药物治疗;5)家长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儿;2)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3)肝肾功能异常及造血系统疾病患儿;4)重度营养不良患儿;5)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患儿;6)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患儿。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盐酸阿奇霉素(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041)10 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滴,1次/日,连用5 d,停3 d后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湖南迪诺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207)10 mg/kg,1次/日,口服3 d,停4 d,疗程15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汤剂口服,处方:柴胡3~9 g、黄芩3~6g、蜜麻黄 3~6g、姜半夏 3~6g、杏仁3~6 g、石膏6~15 g、生姜 3~6 g、浙贝母 3~9g、鱼腥草6~12 g、桔梗6~12 g、大枣3~6 枚、炙甘草6~9 g。发热重者重用石膏,加知母;咳嗽痰多而喘加瓜蒌、葶苈子、炒苏子;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焦神曲,每日1剂,水煎取汁适量,分3次温服,疗程15 d。
2.2 疗效标准 治愈: 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正常;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体温基本正常,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接近正常;有效:症状有所好转,体温降低,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有改善;无效:症状、体温、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均无好转甚至加重。
2.3 观察指标 1)痰热闭肺证候积分:主症(高热、咳嗽、痰黄黏稠)按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计分;次症(气急鼻扇、口唇紫绀、面赤口渴)按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计分;舌脉有计1分,无计0分,总分为证候积分。2)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记录高热、咳嗽、喘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3)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迈瑞血沉仪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4)不良反应。
3.1 2 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患儿疗效比较[例(%)]
3.2 2 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3.3 2 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3.4 2 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hs-CRP、ESR比较 见表4。
表4 2 组患儿治疗前后hs-CRP、ESR比较
3.5 2 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2 组患儿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均未影响用药,停药后自行缓解。见表5。
表5 2 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例(%)]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除引起呼吸道症状外,重症病例还可能出现肺外损害。支原体肺炎在儿童群体中发病率较高,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患儿发病后可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9]。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以大环内酯类为首选。阿奇霉素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常用药物,其对支原体肺炎具有较强针对性,能够有效抑制支原体,从而减轻患儿症状,且半衰期长,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单独应用疗效有限,且长期使用容易增加耐药性,部分危重患儿获益较差,且药物使用后的安全性问题也逐渐显现[10-11]。祖国传统医学辨证论治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药通过免疫调节、修复和保护肺上皮细胞、改善微循环等机制,可作为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中药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应用价值已逐渐显现[12-13]。
中医认为,小儿支原体肺炎属于“肺炎喘嗽”范畴,痰热闭肺证是常见的证型。多因外邪犯肺,郁而化热,热伤肺津,炼液成痰,痰与热结,壅阻于肺所致,治宜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选择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方由柴胡、黄芩、蜜麻黄、姜半夏、杏仁、石膏、生姜、浙贝母、鱼腥草、桔梗、大枣、炙甘草等组成,其中柴胡清解少阳之邪气,疏泄气机之郁滞;黄芩助柴胡祛邪之力,并泻火解毒,善清泄肺热;蜜麻黄辛苦温,宣肺解表,开宣肺气而平喘;石膏辛甘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解渴生津等功效,能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二者一辛温,一辛寒,相制为用,既能宣肺平喘,又能清泄肺热;姜半夏性燥可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杏仁苦降,归肺和大肠经,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作用,可助麻黄解表平喘;浙贝母清热散结,化痰止咳,适于痰火郁结,咳痰黄稠等症;鱼腥草专入肺经,清热解毒,为治痰热壅肺之要药;桔梗归肺经,辛散苦泄,具有宣肺利咽膈,祛痰作用,引诸药入肺;生姜解表散寒,温肺化痰止咳,温中健胃;大枣甘缓性平,健脾益胃;二味相伍,补中扶正,以防传变,苦寒伤中;炙甘草益气补中,化痰止咳,调和诸药。全方共收热清邪解,痰祛咳止,肺宣喘平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痰热闭肺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有研究认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与病原菌、病情程度及预后均有一定相关性[14],当机体有急性炎症反应时可见红细胞沉降概率增快;hs-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小儿肺炎重要参考依据,其水平高低与炎症反应程度呈正相关[15]。本研究显示,2 组患儿用药后ESR、hs-CRP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阿奇霉素基础上给予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能够有效缓解和消除患儿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效果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