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东晖,刘燕晶,赵羚谷,王涛,吴伟江,卢文彬
1.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深圳 518036;
2.龙川县人民医院院长办公室,广东河源 517000
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非均等化、医疗供给状态单一以及多元化的健康需求与当前医疗卫生资源供需失衡的问题是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的主要矛盾[1],因此200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年)的通知》中提出,城市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在两者间形成上下联动长效机制,帮助提高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2019 年广东省下发《关于全面开展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紧密帮扶工作的通知》,同年底全面启动54 家三甲公立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78 家县级公立医院项目[2],补短板强基层,促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作为高水平三甲医院之一与河源市龙川县人民医院签订了帮扶协议,在帮扶近2 年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也发现一些问题。本研究选取2019—2021 年期间龙川县人民医院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展“组团式”紧密型帮扶相关内容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参照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6 年版)的要求,收集龙川县人民医院在2019 年帮扶前以及在2020—2021 年帮扶期间的人才队伍建设、医疗服务能力、医院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等几个维度的医院运行指标。
对2019—2021 年龙川县人民医院的数据指标(包括人才队伍建设、医疗服务能力、医院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进行统计描述并分析。
观察2019—2021 年3 年的数据指标,其中队伍建设帮扶成效指标采用接收受援医院进修学习人次;培训/讲座/远程教学人次;组建跟学团队个数;临床教学查房次数;病例讨论会议次数;共同/协助申报课题、发表文章数这几个指标。参照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6 年版)的要求,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帮扶成效指标采用新建一级/二级诊疗科目/中心数;建设/完善薄弱专科数;县域内首次开展手术/治疗数;疑难重症县外转出率;疑难病会诊/远程会诊次数;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推广适宜技术项目数这几个指标。医院管理水平帮扶成效指标采用完善医院管理制度数;建立感染防控规章制度数;完善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数;优化就医流程项目数;群众满意度百分比;下乡义诊专家人次;义诊患者人次这几个指标。医院信息化建设帮扶成效指标采用制定信息化建设计划/方案数;协助建立远程医疗系统/平台数这两项指标。
用Excel 软件录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帮扶2 年来,在龙川县人民医院开展培训/讲座/远程教学6 600 次、教学查房542 次、疑难病例讨论553 次,在选送医务人员去北大深圳医院进修学习、组建跟学团队、开展教学查房、协同发表文章课题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优于帮扶前。见表1。
表1 2019—2021 年县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比较(n)
帮扶2 年来,累计新建专科化一级/二级诊疗科目及中心14 个、建设薄弱专科13 个、组织疑难病例会诊470 次,推广适宜技术44 项。首次开展重大手术/治疗270 例次,降低了0.08%的疑难重症县外转出率和0.03%的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帮扶前。见表2。
表2 2019—2021 年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比较
帮扶后在医院管理水平方面开展了医院管理大讲堂、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相关专题讲座,协助完善医院管理制度207 项、建立感染防控制度180 项、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83 项、优化就医流程38 项,提升群众满意度0.45%,累计进行下乡义诊专家66 人次,义诊患者1 294 人次,优于帮扶前。见表3。
表3 2019—2021 年县医院管理水平比较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充分利用国家首批“智慧医院”建设单位的经验和优势,帮助龙川县人民医院制定信息化建设方案5 项、协助建立远程医疗平台4 个,完善远程医疗系统功能,扩大优化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范围,拓展县级医疗服务内涵。利用远程医疗模式助力龙川县人民医院完善县域医共体的互联互通建设,实现两院间的疑难病例“云诊断”、学科间的“云教学”和辐射面更广的MDT 多学科诊疗模式等常态化的远程医疗帮扶。见表4。
表4 2019—2021 年县医院信息化建设比较(n)
广东省龙川县地处山区常住人口近60 万,有24 个镇,农村留守老人居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龙川县人民医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依然面临医疗资源匮乏,技术水平落后,患者流失到周边城市等问题。广东省医疗卫生“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模式在县级医院的能力建设提升中,通过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党政引领帮扶工作开展,组建高效帮扶团队,在县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医疗服务能力、医院管理水平、医院信息化建设均取得较好帮扶成效。经过两年的帮扶后2021 年龙川县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医院,但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指南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此次“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总结的经验及发现的问题如下。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统筹,省委组织部审定《广东省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开展医疗卫生“组团式”紧密型帮扶行动方案》,为“组团式”帮扶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3]。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力,成立党委领导下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从人财物上加大推进帮扶工作,为推动医疗帮扶提供坚实支撑;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帮扶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引领作用,党建和临床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党建+帮扶形成“深融共促”良好格局。受援医院成立由院长为组长的对口帮扶领导小组,帮扶队长挂职受援医院副院长、帮扶队员挂职受援科室业务主任,组织架构职能清晰,增强帮扶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提升帮扶动力和效率。坚持“派出一位队员,留下一批技术,培养一批人才,打造一个学科”的工作主线,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与受援医院签订一对一帮扶协议建立长效帮扶关系,把“培养本土人才、提升造血能力”作为帮扶首要任务[3],通过学科建设,带动基础科室、特色专科建设提升疾病诊治能力。建强根系,帮助县医院自主发展,组建自身专业技术过硬的团队[4]。通过高级别医师引进来,本地低级别医师送出去,为当地培养有能力、留得住的医疗人才,从而提高当地防病治病能力[5]。根据受援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区域疾病谱等,围绕受援医院实际需求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内容[6],扶同时“技”与扶“智”并重,“带土移植”三甲医院的科学理念和管理经验[3]。并运用目标管理方法,科学分解子目标,稳步推进[7],实施“靶向帮扶”,并重视跟踪落实。省级出台激励政策,制定“组团式”紧密型帮扶评估细则,由第三方对帮扶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将帮扶工作纳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3]。支援医院还建立帮扶队员管理办法和考核奖励机制,一方面配合受援医院加强日常考核管理,另一方面重视帮扶队员工作质量和帮扶经验总结,进行年度总结表彰,让帮扶队员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充分感受到激励和重视。不断创新帮扶亮点:建立结对帮扶科室新模式进一步加强了“紧密型”帮扶的内涵。拓展信息化平台服务内涵,借助广东省远程医疗系统开展多次疑难病例远程会诊,同时还开通远程床边查房,远程手术直播,创新性地举办了两院“云患教”糖尿病病友交流会。帮扶团队助力龙川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多次前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指导医共体各成员医疗机构规范慢病管理、胸痛急救患者诊治及转诊流程、进行各成员医疗机构业务培训及患者义诊,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是增强医务人员自信心及居民信任感的关键要素[8]。根据龙川县域疾病谱的特点,建立了河源地区首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 disease Management Center, MMC)、国家版标准化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前列腺癌一体化诊疗中心等多个一级诊疗中心。增加县医院的区域影响力,切实满足周边区域范围内患者的诊疗,服务基层百姓。落实“以医带医、以医扶医、以医强医”帮扶责任,实现从县级强到县域强[9]。多个创新手术及技术填补县医院多项技术空白,大大提升了县医院对疑难重症患者的诊治水平。帮扶团队还带来健康管理全过程的理念,深入开展慢性病防治。在龙川县人民医院常态化开展包括糖尿病在内的慢病患者教育,提高群众对慢性病的知晓率[10]、对慢性病进行规范三级防控,提升县医院在慢病管理的软实力。帮扶团队邀请县医院相关科室人员参加全国及省级学术会议并进行学术交流,协助申请全国及省级专业团体社会任职,整体提升了龙川县人民医院在区域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
3.2.1 援受双方协同问题 受援医院需要根据县情、院情和当地疾病谱,制定符合自身实际和需要的帮扶目标。支援医院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对受援医院实施因地制宜,因症施治,精准帮扶,抓住受援医院当前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痛点和短板,真正形成从政策制定层面到政策执行层面的规范体系[11]。受援医院也要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有效机制和政策保障来延续帮扶成效。建立一个创新科学、可复制可操作的帮扶协同长效机制是双方医院共同的目标。
3.2.2 政策资金问题 目前县医院仍面临着不同程度学科发展不平衡,缺乏专科优秀人才和人才引进难等实际困难。虽然支援医院接收受援医院人员免费进修学习,但受援医院有效的绩效补助或激励机制才能保证医护人员深造学习的动力,才能吸引并留住人才。在适宜技术推广和新技术开展方面,由于资金和政策落实上存在滞后性,也面临设备设施缺乏而推迟开展的情况,仅凭两家医院的力量难以有效推进,需要各级政府的强力支持与密切配合。政策宣传不足造成社会力量参与有限,社会力量无从了解和参与健康扶贫[12],若能加大政府宣传吸引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尤其是社会公益力量的加入,也能激发对口帮扶工作活力,有助于帮扶机制的长效化。
3.2.3 医务人员理念问题 县级医院普遍存在重治轻防、科研教学意识不强等理念问题。医务人员对疾病管理仅关注当下,对文化素养不高的患者没有充分交代如何防控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导致疾病进展加重增加医疗支出。有些科室缺乏学习氛围,高年资医生对年轻医生带教指导不足。尽管目前医疗行业改革降低对基层医院的科研要求,但临床医护对罕少特殊病例没有总结创新意识,缺乏查阅文献和指南的意识。改变观念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需要对内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对外注重民众健康素养的提升。增加选派医院管理帮扶人才,有利于促使受援医院的建设发展由单项突破到体系建设、从技术发展到体制机制、从外在推力到内生动力,推动形成“造血式”的长效机制[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