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国
在教育方面,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智慧教育”的重要性。“智慧课堂”这一全新的综合性教学系统,不仅是“智慧教育”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其实施的关键所在。微课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大便利,不仅有助于为学生建立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同步学习。智慧课堂是教育部在教学上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字面分析,其将重点放在“智慧”培养上,以培养创造型的人才为重点。在我国,以微课为基础的智慧课堂目前处于初步应用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本文对以微课为基础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展开研究和分析。
一、智慧课堂概念
“智慧课堂”是新课改下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微课基础上的智能教学系统,具有三大特点。
第一,建设智慧课堂,需以学生为中心,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加以优化,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让他们在课堂上真正达到个性学习和主动思考的目标。
第二,智慧课堂强调启发与引导,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主体地位,转而做一个“引导者”,坚持科学与智慧的教育理念,拓展课堂教学范畴,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第三,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必须对各类先进的教学软件有较强的运用能力,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在此基础上设计一门新颖的微课,从而激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存问题
(一)学习缺乏内化过程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所以很多知识点的难度相较于小学时期逐级递增,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内化的过程,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内化、去探究困难和问题的解决方法。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学生经常会有一种无从着手的感觉,时间一长学习信心会遭到打击,课堂上难以专心听讲,学习兴趣日益降低。而且,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中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从而导致他们不能及时地掌握重要知识,难以规划清晰的学习目标,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自学意识和学习习惯。
(二)教学方式单一且陈旧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长期以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课时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法,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认知也相对落后,往往只注重知识讲授,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思考,使他们的创新能力难以开发。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创新教学方法,或未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区分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与要求,也不区分学生的整体及个性特征,按照个人想法采用单一教育方式一成不变地对每个学生进行教育,未充分考虑学生能否适应这一问题。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受限
自古以来,数学就被用来检验学生的思考深度与逻辑思维。学习数学知识,可以明显地提高学习者的思维能力。然而,目前部分中学的数学课堂仍存在不足之处,如缺乏长远的培养目标、落后的教学模式等,限制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对自身的教育观念进行深刻反省,构建出一套既符合时代要求,又符合学生需要的教育方式,并与实践相结合,对教育内容和方式进行持续优化,努力给学生带来更佳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性,逐步形成一种科学的、发散的思维模式。
(四)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在实践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理论素质和信息化教育技术水平。但是,因为现在部分中学教师已经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并没有把精力放在推广和应用现代信息教学技术上,这种情况对课堂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由于教师自身的信息科技运用能力较低,所以难以充分发挥各种信息技术的教育作用。而且,教师对各种信息技术的基本认识也有一定的偏差,虽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教学,但最终还是难以将微课融入初中基础教育中。这种课程教学管理的现状对当前中学数学课程的发展不利。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教学理论和基本知识水平。
三、在微课环境下构建初中数学智能新课堂
(一)制定新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的设定要求具有开放性,而开放性又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要求,如果微课缺少了开放性,则会让师生被条条框框所束缚,无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这与微课的教学目标相悖。
首先,由于数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所以开放的课堂首先要遵循严谨性这一特征。教师需在严谨的基础上开拓思维,以便更好地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比如当学生的行为与常人不同时,教师不应急着指责他,要尽量宽容,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让他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接受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成长,实现个人发展。
其次,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引,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微课为基础的初中数学教学必须确立新的教学目标,把学生置于教育的主体地位,把教与学的特点与小学生的个性特征结合起来,更关键的是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和提升,通过生动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散其思维,提升其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无论是对教育部门的教学监督管理,还是对学校课堂建设的监督管理,都迫切需要将微课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课堂管理相结合,使每一位教師都能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管理水平,更好地掌握微课信息技术并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高效地将微课技术与课堂教学中的课堂管理方式结合,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感受到微课教学的便利,发挥微课的教育性。
在初中教育阶段,基础数学包含了一些抽象的概念,很多学生在这一阶段很难正确理解,也很难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将数学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数学课堂学习活动得到改进,提升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情境课堂教学有助于微课与中学数学课堂教育的深度融合。在传统中学课堂教学中,情境课堂教学往往缺少一定的视觉魅力,很多学生都需要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构造出一些情境元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但是,微课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特征,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数学认知,并将自身认知融入模拟课堂中,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课堂学习,对模拟课堂的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四、微课在智慧课堂中的积极效应
(一)突破学习时间与空间因素的局限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学习,如果能在课堂上吸收自然最好不过,但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还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学习。但是,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效率不高,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也难以在第一时间找到答案,久而久之,学习热情会受到影响。微课的应用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利用微课,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利用微课中的短视频,使学生在课前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大致了解,进而提高其思维的发散能力。课后,学生也能随时观看相应教学视频资料,针对课上未掌握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二)运用微课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微课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数学学科本身对逻辑思维的要求很高,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这对学生的理解和学习不利。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呈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地调整播放的进度和次数,通过反复播放和深层讲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空间几何”教学时,该内容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总是不断地用板书、画图或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事物,这样难以让学生透彻地理解相关几何知识,而通过录像的方法,则能加深学生对其结构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认知和掌握程度。以其中的“视图”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依据不同的几何体,绘制主视图、俯视图等,或从它们的视图中逆推出真实的空间几何形态。一些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难以根据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精确绘图,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这种“模棱两可”不精确的状况会一直存在,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消极影响,甚至降低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在授课前,将不同视角下观察到的图形形象制成相应的录像,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使学生注意到图形的变化,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内容,以求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运用微课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典型题型的反复练习达到一定的水平,然后举一反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要想重复练习相同的题型,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耗时较长。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利用微课,将相同的问题制作成一个视频,发送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可以随时反复观看,反复学习,逐步掌握其解题思路。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自身的经验基础上将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型进行汇总,并制作成微课,再让学生针对一些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分析、探究,寻找错误所在,这样对于一味追求由“量变”达到“质变”更有效果。
例如,在“数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数组为题材制作一节微课,对由数组衍生出的知识点及解题的方法展开讲解,让学生在学习后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微课与数组典型题目相结合(主要为易错题型),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运用微课堂,因材施教,合理化教学
数学这门课需要很强的逻辑思考能力。不同水平的学生所掌握的内容也不一样。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相反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困难,学习效果也会更差。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在授课时不可能做到对每个学生都尽职尽责,有些教师甚至存在偏袒,忽视某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唯分论)。但是,如果有了微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制作不同的微课视频,并将它发给对应学生,这样,那些未在课堂掌握知识内容的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地看,不断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五)运用微课堂,强化课后复习
微课不仅在课前、课中对教师、学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还在课后对学生的巩固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注重课堂上的效果,忽视课堂后的复习和巩固。如果学生在课后复习中的效果不理想,会影响新知学习、对已学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后的巩固复习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步骤,能够帮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内化知识,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然而,目前的问题在于教师无法及时、有效地监控、追踪学生的课外活动,难以确保学生的课外活动效果。微课的出现将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设置重点题、易错题或者歷年考试中的重点知识点等,将习题套卷制成微课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提升训练。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的点击数量以及网上习题的完成情况,更好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开展针对性教学,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微课为基础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建立和应用,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将微课与传统模式相结合,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创新教学理念,构建智慧课堂,让课堂富有生命力。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完善其知识体系,提升其整体素质。同时,微课和智慧教室的融合也是今后教育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不仅能够在技术层面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够在人员层面更好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总之,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能为学生未来的个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