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慧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融入微课资源,可以达到快速切入课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效果。
巧用微课引入问题。利用微课能够灵活、生动地切入学习主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例如,教学《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引入课题。微课由动漫人物介绍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如“百僧百馒”问题、“折绳测井”问题、“牛吃草”问题等,“鸡兔同笼”问题也是典型趣题之一,并以讲故事的形式将“鸡兔同笼”的情境生动地演示出来(1500年前,在一次古代课堂上,一位老先生问他的学生:“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道题的意思是说,笼子里有鸡和兔若干只,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那么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呢?那几名学生听完题目后陷入冥思苦想中)。此时,教师提问: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以此激发学生探究该类问题的欲望和兴趣。
巧用微课突破重难点。教师利用微课,还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要想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圆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可以添加一个动态图,将一个圆16等分、32等分和64等分的过程分别动态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圆分成16等份,拼成了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再分成32等份,拼成了更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图形;继续分成64等份,就拼成了近似长方形的图形”。由此,学生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进而发现圆这种曲线图形可以转化成以前学过的长方形,从而轻松、高效地理解了“圆”到“长方形”的转化过程,深入体会了转化的思想。随后,教师通过进一步引导,使学生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最后,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导出“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即S=πr×r,也就是S=πr2。以上教学,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边用微课做演示,让学生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更透彻。
巧用微课拓展学生思维。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数学知识,引导学生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是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题型相对复杂。为了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先根据“小明和小芳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芳每分钟走60米,经过4分钟两人相遇,两家相距多遠?”这个具体问题制作微课,将小明和小芳的步行路径画出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每个人每分钟走哪段路程。学生通过视频能够清晰地理解小明所走的路程加上小芳所走的路程就是两家的距离,即“70×4+60×4”,或者两个人4分钟所走的路程和就是两家的距离,即“(70+60)×4”。学生借助微课,很容易形成不同的解题思路,归纳出行程问题的解题策略,并在解题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武汉市黄陂区横店街道临空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