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飞 徐创青
(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 甘肃 张掖 734031)
我国作为畜牧业大国,具有悠久的养羊历史,且羊产业作为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畜牧业的发展。2021年底,全国的山羊和绵羊的存栏量分别达到了1.3亿头和1.9亿头,细羊毛的产量近10万吨。我国也自主培育了一些环境适应性更强、耐粗饲性好、被毛品质良好的细毛羊品种,如新疆细毛羊(首个细毛羊品种)、高山美利奴羊、东北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青海细毛羊、内蒙古细毛羊等,为发展我国的细毛羊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提高细毛羊的繁殖力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问题,这也是关系到我国细毛羊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细毛羊繁殖力的表现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配种技术、饲养管理技术等。
作为稳定遗传因素的繁殖力,不同细毛羊品种的繁殖力不同,因此品种成为广大养殖户养殖细毛羊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通过导血、选留多胎性状的公母羊个体、选育等手段就可以不断提高品种的繁殖力。
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好坏直接影响羊只的繁殖力,尤其是高温和光照对繁殖力的影响更大。高温对公羊和母羊均会造成不良影响,对种公羊来说,高温会使其采食量减少、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等,造成公羊的性欲、射精量、精子活力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精子畸形率升高,从而导致繁殖力下降甚至不育。对母羊来说,主要是对卵母细胞的生成以及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发情、不排卵,最终导致繁殖力的降低。由于羊只属于季节性发情,对光照强度、光照时间等变化极为敏感,春秋光照时间较长、光照强度适中的季节有利于公母羊繁殖力的提高。
营养因素虽然不会直接影响细毛羊的繁殖力,但是会对其排卵的数量、精子量及活力等产生影响。饲料中的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维生素等都是羊只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当饲料中营养物质缺乏时,会导致羊只食欲下降,体重降低,母羊的发情、配种以及妊娠等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繁殖力的降低。
饲养管理包括饲养方式(放牧、舍饲、放牧+补饲)、饲喂次数等。由于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羊只营养物质的供给与摄入,高水平的饲养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羊只的繁殖力,延长羊只的利用年限,而低水平的饲养管理会对繁殖力造成负面影响,缩短羊只的利用年限。
自然交配、人工授精等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母羊的受胎率、产羔率等繁殖指标。当进行放牧饲养时,可能由于公母比例不当、不能及时观察母羊的发情时间等原因而导致配种不及时、受胎率低等情况,进而影响繁殖力[1]。
由于细毛羊的繁殖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可以从养殖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来进行改善,从而保证羊只的繁殖力处于较高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气候条件、地形地势等多种多样,因此不同的地区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细毛羊品种。新疆细毛羊、高山美利奴羊都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抗寒能力等,适合在偏远地区以及寒冷地区进行养殖。具有良好的性能:被毛弯曲正常,细度达64~80支、净毛率58%以上,经产母羊产羔率达130%;东北细毛羊适合在寒冷的东北三省、松辽平原等地区进行养殖,羊毛细度可达64~70支,但是净毛率仅有37%,稍次于新疆细毛羊,经产母羊的产羔率可高达124.2%;青海细毛羊善登山远牧、耐粗放,因此适合在海拔高达3000 m的高寒牧区进行饲养,其净毛率为47.3%,且经产母羊有102%~107%的产羔率[2]。
在生产实践中,配种方式会对细毛羊的产羔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一定要选择最佳配种方式来提高羊只的繁殖力。以鄂尔多斯细毛羊为例,对1只种公羊配种2次(第1种配种方式)和2只种公羊各配1次(第2种配种方式)的配种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两种配种方式的产羔率分别为135.85%和155.13%,说明使用第2种配种方式进行配种的母羊的产羔率显著高于第1种方式,且差异高达19.28%,2只种公羊各配1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有效精子的数量,最终提高了母羊的产羔率[3]。
提高羊只繁殖力的日常管理措施主要指在寒冷的冬季为母羊穿衣,这个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母羊安全过冬,为提高母羊的繁殖力提供保障。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给360只母羊穿衣、另外360只母羊不穿衣,探究穿衣是否会对甘肃高山细毛羊繁殖成活率产生影响,穿衣组的羔羊断乳数为293只,成活率为81.39%,断乳重为25.59 kg;而未穿衣组的断乳羔羊数为279只,成活率为77.5%,断乳重为24.3 kg,这些结果表明在冬季对母羊进行配种前穿衣可以有效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和断乳重,从而提高整个羊群的繁殖力。穿衣除了可提高繁殖力,还对紫外线、草刺、沙土、粪便等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从而提高羊毛品质,使得净毛率、羊毛产量、羊毛综合品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获得更高的养殖效益[4]。
不同年龄阶段的种公羊和母羊的繁殖性能不同。正常情况下,当种公羊和母羊分别处于年轻力壮、性欲比较旺盛的3~7岁、3~6岁时,这个阶段的公母羊繁殖力最强,且当羊群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公母羊比例较高时,整个养殖场的繁殖力就越高。通过对高寒牧区青海细毛羊不同年龄阶段繁殖性能进行比较,2.5、3.5、4.5、5.5、6.5、7.5岁青海细毛羊的羔羊成活率分别为85.79%,90.34%,91.58%,91.37%,88.77%,87.76%,从中可以看出,在2.5~5.5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母羊繁殖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再增长,繁殖力下降。因此,对于母羊来说,最佳利用年限为3~6岁。对大龄母羊就要及时淘汰。另外,为了保持较高的繁殖力,要使能繁母羊的数量占到整个羊群数量的60%~70%。
改善饲喂水平对提高羊只繁殖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放牧的羊只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适当的补饲;对于配种前体质较差的母羊,可以进行短期优饲;对于配种前的种公羊,可以提高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如饲喂鸡蛋。其他条件相同时,对配种前60 d的母羊、妊娠后期的母羊、泌乳期的母羊分别补饲50 g玉米、100 g母羊浓缩料、200 g精料补充料,发现这三组的产羔率分别为90%,110%,130%。表明不同营养状况对母羊的发情、排卵、受胎率以及产羔情况等产生了直接影响,且只单纯补饲能量饲料玉米不能有效满足母羊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矿物质、维生素等其他营养物质的需要,需要对母羊补饲精料补充料或者浓缩饲料才能达到提高繁殖力的目的。
对于放牧的羊群来说,营养水平取决于放牧草场的草质及放牧量。当草场放牧的羊只较多时,易造成饲草料供不应求,羊只所采食的牧草不能满足生长发育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处于半饥饿状态,不利羊只生长发育。当草场放牧的羊只较少时,羊只能够吃饱,但是可能造成牧场资源的浪费。有人对不同放牧率情况下内蒙古细毛羊的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总体上放牧率与产羔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在以冷蒿和小禾草为主要牧草品种的草原上放牧量不应超过2只/hm2[5],这样才能保证放牧母羊有较高的繁殖力,也有利于草场的恢复。
虽然羊群的繁殖力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只要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通过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细毛羊品种、恰当的配种方式、加强日常管理、调整能繁母羊群年龄、改善饲喂水平、调整放牧羊群的放牧率等措施,均可以有效提高羊只的繁殖力,最终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