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元 (公主岭市玻璃城子镇综合服务中心 吉林 长春 136133)
农村是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与城镇共生共存。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从宏观上给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前进步伐及可持续发展规划了方向,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和基础。公主岭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开创农业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不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探究农业经济区域发展对策。
公主岭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是由长春市代管的直管市,市域总面积4058 km2,2020年常住人口为86万,是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公主岭市稳中求进,大力推进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定实施“打造‘三带’、推进同城化、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发展战略,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发展。
公主岭市是国家黑土地保护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全市粮食种植面积464.1万亩(每亩约667 m2,下同),占耕地的97%,保护性耕作面积131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达150万亩,粮食产量保持在30亿千克以上,位居全国前列。公主岭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率在80%以上,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5.02%,同时大力发展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36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9家,其中以中粮、黄龙为龙头的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年加工粮食近150万吨。
公主岭市充分利用当地的玉米生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鲜食玉米特色经济,建设玉米食品产业园,组建鲜食玉米产业联盟,打造“公主岭玉米”品牌,全市鲜食玉米基地6.1万亩,年可生产鲜食玉米2亿穗,产值10亿元以上,带动农民增收2000万元以上。形成了以“农嫂”“德乐”“祥裕”“吉农绿色”等规模企业为龙头的鲜食玉米产业集群。这些企业生产的甜玉米粒罐头、甜玉米羹罐头、甜玉米汁饮料、甜玉米真空穗等产品,远销日本、韩国、香港等地区。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设施园艺资源扶持,加强设施园艺建设。全市棚室总面积超过3.5万亩,集中连片规模化园区60多个,有4万多农民从事棚室生产,年产值达12亿元。其中以蔬菜为主的响水湾、以香葱为主的怀德三里堡、以花卉为主的大岭镇、以私人定制为主的范家屯镇等棚膜园区和文化园,都已具规模,形成了拉动就业、带动农民致富的农业特色经济产业。
畜牧业已成为公主岭市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以广东温氏集团生产经验为模板,大力推广温氏“公司+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目前,全市和温氏集团合作的大型养殖场18个,建设高标准猪舍171栋,年出栏84.2万头。生猪发展最高年份养殖量达450万头,畜禽规模养殖场发展到750个。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饲料加工、生猪屠宰、产品加工、粪污处理、转运及资源利用等都得以发展,促进畜牧业向生态养殖方向大步跨越。
公主岭市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大力发展种业,成为全省乃至东北三省的种子集散地和交流中心,种子生产企业有46家,年生产量0.58亿千克以上,全市种子经营业户达600多家,年经营种子4500万千克以上,年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连续三年承办国家级玉米新品种示范暨机械化籽粒机收现场观摩会,推广玉米新品种及新机械、新技术,与吉林省农科院联合建立种子研发中心、科研实验站,吸引了一批国家、省级新品种试验示范项目和企业落户当地,造就了一批集良种繁育、示范推广、种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种业集团。
依托当地优势,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其中以“农嫂”“德乐”公司为代表形成了鲜食玉米“基地种植+产品加工+电商营销”全产业链发展,以坤圣园、大岭君子兰基地、恒通生态园区为代表的“农业种植+休闲观光+订单销售”农旅结合发展,以双青湖、大龙山文化园、20家满族文化园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观光等现代服务业,使“三产”互补融合,为农业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1]。
农村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生产性、生活性基础设施及生态建设、农村社会发展基础等方面,包括现代化农业基地、农田水利、饮水安全、道路、电力设施、防护林体系、湿地保护、退耕还林、义务教育、农村卫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受资金、资源、经济、管理、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制约,部分农村地区基础建设发展缓慢,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须完善和加强。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各地立足于本地实际,大力开展多种经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但仍然没能摆脱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的格局,种养业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如南方地区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无法消纳,形成面源污染;而北方地区秸秆无法充分利用,有的甚至一焚了之,各产业间无法形成有机结合,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不利于生态保护,农业产业结构需要完善优化。
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仍有许多困难和问题,部分地区农业经济管理投入不足,投资资金下放受到阻碍;部分地区金融市场发展较为薄弱,金融机构对农业企业、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不足,涉农信贷种类少。农业生产属于长周期、高风险产业,加上部分农户缺乏信用意识,农业信贷的合规经营和按时还贷风险系数高,农业经济发展很难获得金融支持。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往往只关注农产品本身,往往忽略了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导致农业产业结构难以通过管理得到优化和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数据统计显示,农村实用人才只占劳动力比重的1%左右,高层次创新型和生产经营型复合人才更是严重短缺。一方面长期的二元城乡结构导致农民收入不高,农村青壮年弃农务工,农村空心化;另一方面农业职业教育缺乏,现有农业劳动力缺乏新思想、新技术,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我国农业科研人才都是高校培养,从事农业收入普遍偏低,毕业后很难投身到农业生产第一线,每年都有大量的农业毕业生转行,基层农业人才不足问题严重[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农业经济的发展。公主岭市不断加大力度推进农村的村容村貌建设,积极落实吉林省的“千村示范”工程,多方筹措资金,完善村级道路,畅通排水沟渠,安装路灯,集中垃圾清运,整治公共空间,同时将党建主题、乡村振兴、乡贤文化、民间艺术等内容进一步融合,推动美丽村屯品质从初级向高级文明乡村转变。形成“一户一处景、 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线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提升乡村发展能力、乡村建设成效和乡村治理水平。村屯间的道路通畅,促进了原料地、生产地、销售地间的互联互通,大大节省了物流运输成本,使乡村市场功能得以强化,提高了招商引资的能力。另外美丽乡村的建设也为民俗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环境条件。
在确保粮食稳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养殖、种植、经济作物的比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大力扶持棚膜经济、生猪生产、特色种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品牌建设、农村电商、种业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3]。
当前农村熟悉农业发展全产业链的人才少,既懂农业经济发展理论又懂乡村实际、能实践会创新的人才少,愿意扎根农村在农村打拼的人才少,复合型农业人才缺乏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此公主岭市提出了人才强市战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回引聚力工程”。通过突出项目扶持、专家评审、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评价管理办法、开展乡村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以及鼓励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退役军人、外出经商人员等回农村创业等措施,努力建设新型农业人才队伍,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有效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人才驱动力。
在国家环保政策的指导下,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面,在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时,摒弃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及农业生产观念,着重发展绿色生态节能型农业经济是必然趋势。公主岭是全国商品粮基地、玉米出口基地、畜牧业发展基地、全国重要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也是吉林省14个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市县之一,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玉米之乡”。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内强品质、外塑品牌,借势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提升生态农业管理水平,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连续多年维持在98%以上,走出了一条质量兴农、绿色助农、生态富农、品牌强农的农业经济发展之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