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琴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林业和草原局 甘肃 白银 730699)
国槐,别名槐树、豆槐、白槐,豆科蝶形花亚科槐属落叶乔木,高 6~25 m,其寿命长、材质硬、适应性强,树冠大、遮阳效果好,观赏价值较高,属于优质的园林绿化树种,发展前景广阔。靖远县位于甘肃省内中部,占地面积为5809.4 km2。境内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8.9℃;年降水量为240 mm,年蒸发量为1634 mm,年日照时长为2696 h,无霜期为165 d。作为甘肃省乡土树种之一,国槐种植广泛,是靖远县的主要绿化树种。
随着绿化对苗木树形的要求越来越高,苗圃地能否打造出干型通直、冠形优美的大规格苗木,直接关系到绿化成效及苗农的经济效益。对国槐覆膜点播育苗技术、大苗培育技术两个关键环节进行总结,为林农生产提供参考。
选择苗圃地时,应选择地势平缓,水源充足,排灌便利,交通方便,土壤肥沃,远离疫病区域或虫源多的地区[1]。土壤宜选择砂壤土、黄褐土、绵土。活土层土壤厚度要大于50 cm;土壤pH值6.5~8.5。
国槐每年7~9月开花,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种子成熟,果实荚果、果肉含胶,状如串珠,内有3~4粒种子。采种母树应树体优良、健壮。利用高枝剪等工具打落果实后,将荚果浸泡在热水中24 h,水温保持在50~60℃,待其发软后,轻轻揉搓种子,将果皮去除,清洗干净,将水分晾干。然后,将种子放在通风干燥的空旷区域进行晾晒,种子含水量低于10%时,放入提前准备好的干净密封罐中进行储藏。储藏后,按照相关规定对种子进行品质检验,确保播种后成活率达到98%[2]。
播种前进行整地,以确保土壤疏松,肥力充足。先将育苗地中的杂草、石块等清理干净,以免后期杂草丛生抢夺土壤养分。结合整地施基肥,腐熟农家肥3000 kg/667 m2,复混肥50 kg/667 m2。深耕时,首先要打破土地底层,保证土壤深度。耕深在30~35 cm。如深耕时发现土壤墒情一般,则需要及时进行灌溉,提升土壤墒情,为播种打好基础。
覆膜前,对育苗地土壤进行消毒,消灭土壤内的虫源和病菌。药物用20%五氯硝基苯2 g/m2与50%敌克松2 g/m2混施于土壤表面,然后用旋耕机将其均匀施入土壤中。同时使用封闭性除草剂“乙草胺”,喷施后覆盖地膜。地膜宽度为70 cm,厚度为0.015 mm。借助铺膜机铺设地膜,按照自南向北的方向布设,各地膜之间的距离40~50 cm。
在播种前,将储存好的种子取出,通过消毒催芽处理方法提高出苗率。播种前7 d,将破损、未成熟、病种等瑕疵种子清除,留下饱满优质种子。浸种消毒时,选择高锰酸钾水溶液(浓度为1‰~3‰)浸泡种子20~30 min。然后将种子捞出用清水清洗干净,再放入药水中浸泡1 d,捞出后埋入湿润的细沙中进行催芽[3],细沙体积与种子体积比例为2∶1,催芽效果较好。催芽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土壤湿润度,不时翻动土壤查看种子露白情况。每天翻动1次,7 d后大部分种子露白后,可进行播种。
国槐播种时间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播种时主要采用点播法:在铺设好的地膜苗床上挖好播种穴,深度为2 cm,直径为5 cm。播种量8~10 kg/667m2;每个播穴内点种2~4粒。点种后,使用细沙覆盖种子,覆盖厚度保持在0.5~1 cm。
播种7 d后出苗,待苗长至5~8 cm时,及时间苗淘汰劣质苗木。国槐出苗后灌水1次,灌水量不宜过大,以保持圃地湿润、提高地温为原则。6月下旬至8月下旬,每隔30 d施肥1次,每次追施尿素5 kg/667 m2,追肥后灌透水,不仅能防止国槐产生肥害,还能使肥料尽快被国槐吸收。
通常用于城市绿化的国槐苗木在其出苗第3年即可移植,进行大苗培育。首先,选择交通方便的区域作为移栽圃地。施硫酸亚铁25 kg/667 m2,农家肥2000 kg/667 m2。旋耕整平后,开始定植作业。株行距100 cm×100 cm,定植后,在行间覆盖黑色地膜,既可起到保水保湿效果,又可防止杂草蔓延。同时,及时灌水补充水分,后期及时除草,加强肥水管理。
苗木定植当年,注意抹芽以及修枝。及时清除苗干之外的萌芽,保证主干径正常生长。由于国槐侧芽萌发力相对来说更强,因此在其生长期间至少要进行4次抹芽和修枝,以确保主干光滑笔直。
国槐在生长期间可能会受到病虫危害,影响其成活率。为避免苗木产量下降,需要充分了解靖远县常见病害和虫害类型,并根据病虫害特点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
3.1.1 溃疡病
3.1.1.1 发生与危害 该病病菌为镰孢菌,危害苗木后,病部会出现病斑。发病初期,病斑为黄褐色,呈现水渍状态;发病后期,病斑可能会变为梭形,且发病位置逐渐腐烂[4]。幼树主干会逐渐枯死,严重影响成活率。3月时,病害发生较重,若防治及时,会停止扩散。
3.1.1.2 防治措施 运输过程中,避免苗木失水。在病害高发期,增加每日巡检次数,及时清理病株、病枝,以免病菌传染其他苗木。对于一些移栽的幼苗或者幼树,则应避免让其根部暴露时间过长,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叶蝉在枝干上产卵,导致病菌侵染树干。早春时,也可将树干涂白进行防治。涂白配方:生石灰5 kg、硫黄粉1.5 kg、清水36 kg。如疾病规模扩大,则需要借助药物喷施方法进行防治。可喷施甲基硫菌灵可湿性剂800倍液。每隔10 d喷施1次,防治3次即可见效。
3.1.2 白粉病
3.1.2.1 发生与危害 一般发生在国槐叶片、嫩梢、嫩芽部位。发病初期,发病位置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病斑,其表面伴有絮状霉粉。随着病情加重,病斑会逐渐扩散,最终造成病叶、病梢以及病芽枯死[5]。病菌会寄生在国槐病残体上危害其他苗木,秋后时期发病最为严重。
3.1.2.2 防治措施 及时清理林区枯枝落叶,集中焚毁处理或者深埋处理。发现病枝第一时间修剪,并定期使用石硫合剂进行防治。每隔半个月喷施1次药物,持续喷施3次即可。已经发生病害的林区,可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 d喷施1次,持续喷施2~3次即可。
3.1.3 瘤锈病
3.1.3.1 发生与危害 直接危害国槐树干、叶片以及叶柄,病树长势衰弱,最终死亡。发病初期,树干会明显膨大,形成梭状病瘤。由于树皮没有开裂,因此较难发现;发病中期,病瘤会逐步扩大,此时树皮会开裂露出粉状物,颜色为褐色,且呈不规则状态;发病后期,病瘤发生的位置开始干枯,树皮逐渐脱落,露出其中的木质部。
3.1.3.2 防治措施 如发病较轻,则可以使用小刀刮出病斑表皮,然后在病部交叉划几刀,深入木质部。选择金腐皮消涂抹,每隔半个月涂抹1次,持续涂抹2次即可。萌芽前,使用石硫合剂喷施树冠等位置,杀死越冬病菌或虫源,可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3.2.1 槐蚜
3.2.1.1 发生与危害 槐蚜一年可发生多代。成虫和若虫会聚集在枝条嫩梢处,或者花序以及其荚果上,主要吸取其中的汁液,造成顶端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严重时,花序不能开花,还会诱发其他病害。每年3月是繁殖盛期;每年5~6月是危害严重时期;至8月时,危害后病菌会寻找越冬点,望年再次危害苗木。
3.2.1.2 防治措施 秋季和冬季时,喷施石硫合剂消杀越冬卵。发生严重时,可使用40%乙酰甲胺磷1000~1500倍液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施。发生初期,也可以在干净药棉上喷施40%氧化乐果乳剂8~10倍液,绕树干一圈之后,使用塑料布绑扎即可。
3.2.2 朱砂叶螨
3.2.2.1 发生与危害 朱砂叶螨一年可发生多代,一般为害叶片。初期时,叶片表面会伴有小斑点,颜色为黄白色;后期病斑扩散,同时伴有较为密集的细丝网。发生严重后,整棵树叶片会逐渐枯黄、脱落。
3.2.2.2 防治措施 利用石硫合剂,喷洒在发病位置;将粗皮和翘皮去除;或束草诱杀害虫,集中焚毁。为害严重时,可喷施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每隔15 d喷施1次,持续喷施3次。
3.2.3 槐尺蛾
3.2.3.1 发生与危害 槐尺蛾属暴食性食叶虫,主要啃食国槐叶片。害虫量较大时,7 d便可将国槐叶片吃光。一年可发生3~4代,越冬时会形成蛹钻入土壤中,翌年4月开始成虫,并在叶片正面产卵,危害国槐生长。
3.2.3.2 防治措施 可采取人工挖蛹的方式,从土壤中挖出虫蛹集中消杀。由于这种害虫孵化后具有一定趋光性,因此可以在林区布设多个黑光灯诱杀成虫。黑光灯与地面的距离为1 m左右为宜,在灯下放置肥皂水进行诱杀。为害严重时,选择25%蛾蚜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施即可。
国槐覆膜种子点播育苗及大苗培育技术可以提高出苗率和成活率,因此可在甘肃靖远以及其他地区进行推广使用。在应用技术时,应根据地理环境、国槐生长情况等进行调整,同时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保证苗木健康生长,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