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平,姚建平
冠心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脉粥样硬化,导致单支或多支血管阻塞或狭窄,诱发心肌细胞缺氧缺血的一种心脏病[1]。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以心悸、胸闷及心绞痛等为主,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炎症反应、纤溶-凝血系统异常等密切相关[2]。血清补体C1q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1)作为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蛋白家族中一员,在机体免疫炎症反应与物质代谢中起着着重要作用,且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的表达,发挥受损冠脉修复的作用[3]。D-二聚体(D-D)是一种特殊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不仅是鉴别血液高凝状态的指标,也可有效反映纤溶一凝血系统是否异常。因此,推测血清CTRP1、D-D 与冠心病发展密切相关[4]。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是受损心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代偿机制,具有保护心功能的作用,有效预测侧支循环形成,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探讨血清CTRP1、D-D在冠心病患者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8 月至2021 年7 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8 例,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6],且经CT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年龄40 ~80 岁;排除合并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伴有免疫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合并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合并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者。根据Rentrop 分级进行分组,0 ~1 级为侧支循环不良组(n=58),2 ~3 级为侧支循环良好组(n=100)。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00 例作为对照组。本研究经湖州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检测方法 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2 500 r/min,离心半径17.3 cm,离心10 min。离心后收集血清,放置于EP 试管内,置于―80 ℃冰箱中保存待测。采用ELISA 法检测CTRP1 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D 水平。检测仪器为日立7179A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均够自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各组血清CTRP1、D-D 水平,并分析与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其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分级标准为:采用Gensini 积分[7]进行计算,分为1 分(狭窄≤25%)、2 分(>25%~<50%)、4 分(50%~<75%)、8 分(狭窄75%~<90%)、16分(狭窄90%~<99%)、32 分(狭窄99%~100%),同时根据病变系数进行计算,分为≤7 分组、8 ~19分组、20 ~43 分组及≥44 分组。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重复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 组临床资料比较 3 组在性别、年龄及体质量指数(BMI)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支循环不良组及侧支循环良好组在吸烟史、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脑梗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表1 3 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3 组血清CTRP1、D-D 水平比较 侧支循环不良组血清CTRP1、D-D 水平明显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对照组,而侧支循环良好组血清CTRP1、D-D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见表2。
表2 3 组血清CTRP1、D-D 水平比较
2.3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血清CTRP1、D-D水平比较 ≤7 分组、8 ~19 分组、20 ~43 分组及≥44 分组的血清CTRP1、D-D 水平依次上升(均P <0.05),见表3。
表3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血清CTRP1、D-D 水平比较
2.4 相关性分析 血清CTRP1 与Gensini 积分呈正相关(r=0.456,P <0.05),与Rentrop 分级呈正相关(r=0.357,P <0.05);血清D-D 水平与Gensini 积分呈正相关(r=0.512,P <0.05),与Rentrop 分级呈正相关(r=0.438,P <0.05)。
近年来,血清CTRP1、D-D 等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意义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CTRP1、D-D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随着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而上升。分析原因为:平滑肌和血管内皮细胞受到多种因素的刺激后,导致血管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导致CTRP1 水平上升。CTRP1 是一种脂肪因子,其水平上升,可激活p38-NF- B信号通路,加重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8-9]。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因此凝血-纤溶系统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具有较大影响。D-D 是纤溶酶通过降解交联纤维蛋白产生的一种降解产物,可通过对其浓度的检测判断是否有纤维蛋白生成,是诊断体内高凝状态的重要指标。此外,D-D 还可以反映机体凝血水平及纤溶活性。当D-D 水平上升,代表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增强,血液黏稠度上升,增加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黏附于血管壁上,形成粥样硬块,进而加重冠心病患者病情。
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而侧支循环形成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侧支循环形成的机制、预测指标及干预措施等,以寻找到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的措施[10]。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CTRP1、D-D水平与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指标。分析原因可能为:CTRP1 通过刺激TNF- 、IL-6 等炎性因子大量分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内一氧化氮的表达,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进而影响侧支循环形成。在冠心病患者中,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这两个过程关系紧密。血管壁上纤维蛋白形成与降解作为免疫应答的一部分,凝血-纤溶过程中产生D-D等多种片段单体,可有效调节炎症反应及促进多种炎性因子的生成,激活凝血-纤溶系统,而交联的纤维蛋白会降解成为D-D,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加速动脉脉粥样硬化,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影响侧支循环形成[11]。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血清CTRP1、D-D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随着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而上升,与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指标。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