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敏,唐志仙
抑郁症是常见的心理障碍,大部分患者每次发作后可缓解,仍有部分患者症状残留,并转化为慢性[1]。老年抑郁症患者则多为残障、丧偶及孤独者,或同时伴有慢性病、认知障碍或疼痛等问题,使病情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复杂,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多得不到充分的诊治[2]。心理治疗及护理的方式和内容对治疗老年抑郁症意义重大,合理的疗法能为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重要保障,促进患者病情的维稳和恢复[3]。本文拟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文献计量学研究及心理治疗的系统评价,报道如下。
1.1 数据来源 以“抑郁症”、“老年”、“心理治疗”、“心理护理”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搜索,数据库包括: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 平台系列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 平台SCIE 科学引文索引文摘数据库及PubMed 文摘数据库。
1.2 研究对象 文献纳入标准:(1)文献以“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为主题,包括期刊文献、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2)重复、连载、分期发表的篇名相同、作者相同的论文计为1 篇;(3)期刊和会议论文重复,学位和期刊论文重复计为1 篇。患者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4];(2)患者年龄>55 岁;(3)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及痴呆者。
1.3 检索策略 检索文献发表日期截止日为2022年12月,检索方式:高级检索中分别列出“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及其同义词、上下位类词、英文关键词,以“心理护理”为主题词,“老年”、“抑郁症”为全文关键词,以AND 逻辑式进行组配检索。
1.4 资料整理 采用NOTE EXPRESS 3.0 软件整理参考文献,提取文献的基本信息,包括发表时间、作者、引文、期刊名称、文献主要内容(患者基线、疾病情况、试验设计、干预措施、观察指标、随访措施及失访处理)等。
1.5 质量控制 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由2 位评估者独立评估,采用讨论的方式解决分歧。采用Cochrane 质量评价标准评估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分A、B 及C 级。评估项目包括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失访和处理。文献基本信息由2 位研究人员进行提取、录入和核对,分歧采用讨论的方式解决,缺失的治疗有临床试验负责人联系补充。
1.6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 和Rev Man 5.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异质性分析使用RevMan 软件分析,如不存在异质性,P >0.1 和I2<50%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如存在异质性,应考察其来源,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2.1 检索结果 检索到1 454 篇文献,其中国外文献1 327 篇,发表年限为1960—2022 年;国内文献127 篇,发表年限1990—2022 年。
2.2 纳入概况 1 454 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出27 篇中文文献,来源于期刊26 篇,其他1 篇[5-31];学科分布为临床医学(精神病学5 篇)23 篇,其他4 篇;总被引数131 次,总下载数3 697 次,篇均被引数4.85次,篇均下载数136.93 次,下载被引数0.04。筛选出英文文献6 篇[32-37]。
2.3 疗效分析 中文文献中除常规的心理护理/心理干预方式以外,还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个体化心理护理及支持性心理疗法等心理干预方式,还有联合放松训练、精神护理、康复指导及音乐疗法等辅助干预模式,见表1。英文文献中主要包括问题解决疗法(PST)、认知行为疗法(CBT)、心理治疗(PT)、多学科行为治疗方案(MVT)、问题适应治疗(PATH)、认知支持疗法和音乐疗法,见表2。
表1 筛选出的中文文献系统分析
表2 筛选出的英文文献系统分析
心理治疗是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的重要治疗手段,在多种精神性疾病中表现出优良的效果。临床心理治疗方式种类繁多,如支持性心理治疗、精神分析疗法、家庭疗法、音乐疗法等,按流派学说主要分为精神动力学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及存在人本主义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是临床心理治疗策略中较为常用的方式,最初是由心理学家贝格在20 世纪60 年代提出的一种有结构性的、认知取向性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对于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以及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有突出效果。
3.1 文献计量学特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的科学文献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国外研究文献在2021 年达到顶峰,国内发表文献的高峰期在2012 ~2014 年,远少于国外研究数量,其主题以抑郁症为主,少数研究获得省/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发展计划的支持。
本研究共纳入的英文文献6 篇,中文文献27 篇,以期刊为主,学科主要分布在临床医学(精神病学),被引数量和下载数量不高,总体表现出发文量较低、被引次数较少、缺乏广泛学术影响的现状。分析其原因:(1)国内对于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的研究起步较晚,心理干预的临床科研水平尚待加强,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这类特殊人群。(2)有关部门对心理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不够,仅有很少研究获得科研基金的支持。虽然医院和社会对科研多有支持,但多用于临床药物治疗研究,对非药物的护理研究支持较少,经费普遍较少,对研究的深入造成一定障碍。(3)学科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高效率、稳定凝聚的科研团队,从文献基本信息中不难得出,在心理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作者队伍中,发文量较低,连续性亟需加强,未形成高效稳定、学术水平较高、发文量较多的专家队伍,这也是限制学科的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和治疗文献数量的逐年增长显示出该研究已成为时下热点话题,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更加关注老年抑郁症人群的心理健康。
3.2 文献系统评价 根据文献系统评价结果,对该类患者的心理治疗除了常规的干预措施以外,还包括问题结局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及认知支持疗法等。康延海等[38]报道了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显示该种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缓解负性自动思维和自杀意念水平,提高社会功能。问题解决疗法是认知治疗方法的一种,其基本理论认为可通过认知技能解决问题,并预测行为导致的结果。蔡东红等[39]报道了问题解决疗法对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能显著缓解患者产后抑郁症状和程度。支持性心理治疗则是通过暗示、鼓励、疏导等方式,以加强患者的精神活动,恢复患者内心平衡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达到帮助患者度过危机,减少焦虑和精神崩溃的目的。吴江等[40]报道了支持性心理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显著干预效果。其他常见的心理干预形式还有音乐疗法、精神疏导、放松训练等,或者联合多种心理治疗方式,帮助老年抑郁症患者缓解压力,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文献中,同一指标可通过多种评分量表进行测定,如抑郁评分量表包括HAMD、Ham-D 及SDS 量表等,均在不同方面反应抑郁症状的缓解效果,无法统一评估治疗反应、自杀倾向以及症状缓解情况;同时,基于小样本的文献结论尚需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文献存在发文量偏低、被引次数较少、缺乏广泛学术影响的现状,应加强该领域的广泛关注,为患者的临床干预提供更好的心理治疗和护理服务。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