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田,纵丹丹,周军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眼科,江苏徐州 221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群体中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变早期临床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等症状,如不及时就医,可能会导致失明,不利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1]。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以服用西药羟苯磺酸钙片为主,可调节视网膜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视力,但从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受到耐药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单独服用临床效果不佳[2-3]。中医认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暴盲”“雾移晴”等范畴,因消渴症引起,治疗上应遵循养肝明目、凉血止血原则[4]。和血明目片由决明子、丹参、菊花、龙胆等药材组成,共奏凉血止血、滋阴化瘀、养肝明目之效[5]。本研究选取2021 年3 月—2023 年3 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诊治的90 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采用和血明目片联合羟苯磺酸钙片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诊治的90 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①综合视力检查、裂隙灯与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检查结果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为早期;②空腹血糖<9 mmol/L,餐后2 h 血糖<12 mmol/L;③患者精神状况正常,沟通无障碍;④依从性高;⑤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②合并其他眼科疾病者,如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等;③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和血明目片、羟苯磺酸钙片)过敏者;④其他脏器(心、肝、肾)存在严重疾病者。
对照组予以羟苯磺酸钙片(国药准字H20 030087;规格:0.5 g)治疗,0.5 g/次,3 次/d,口服;若患者微循环机能不全,则将服用初始量控制在0.5 g,2 次/d,口服,持续治疗3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和血明目片(国药准字Z20 073062;规格:0.31 g)进行治疗,5 片/次,3 次/d,口服,持续治疗3 个月。
(1)对比两组眼底检查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 个月后的出血斑面积、视野灰度值、视网膜血管瘤体积、黄斑厚度。其中前两项使用全自动视野计测量评估,后两项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评估。
(2)对比两组血糖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 个月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情况,采集患者静脉血3 mL,通过Poctor 900 型血糖仪(京械注准20172220023)检测上述指标水平。
(3)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可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①显效:经治疗,视力改善超过4 行,且随访1 个月保持稳定,微血管瘤等眼底病变改善显著。②有效:经治疗,视力改善不少于2 行,且随访1 个月保持稳定,微血管瘤等眼底病变有所改善。③无效:经治疗,视力改善少于2 行,且随访1 个月保持稳定或视力下降,微血管瘤等眼底病变无改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率例数)/每组总例数×100%。
(4)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包括面部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
采用SPSS 27.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眼底检查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底检查相关指标水平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底检查相关指标比较(±s)
?
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
?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恶心呕吐、面部潮红各1 例(2.2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2/45);对照组恶心呕吐、头痛各1 例(2.22%),面部潮红3 例(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5/4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0,P=0.43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患者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减少、微动脉瘤形成、基底膜增厚、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闭塞及新生血管形成等病理过程,临床上可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6]。因此,需要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针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既往采用西药羟苯磺酸钙片进行治疗,该药物属于血管保护剂,能够降低全血黏度,降低血小板的高凝聚性,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微血管壁的病理性高通透性,改善视网膜微循环,维持血-视网膜屏障处于稳定状态,最终视网膜渗出和出血症状减轻,眼底病变情况得到改善[7]。但经长时间临床实践,发现单一口服该药物的效果与预期不符[8]。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中医学的发展,其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雾移晴”“暴盲”等范畴中,病发因素包括消渴日久、脾虚气弱、情志失调、阴虚燥热等,所以在治疗上应该遵循养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原则[9]。因此,本研究在西药的基础上增加中药辅助治疗,提出羟苯磺酸钙片及和血明目片联合治疗,并与单独使用羟苯磺酸钙片治疗效果对比。研究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眼底检查相关指标(视野灰度值、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在改善症状、增强临床效果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和血明目片由蒲黄、丹参、地黄、墨旱莲、菊花、黄芩(炭)、决明子等18 味药构成。其中丹参、蒲黄能够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止血化瘀[10];墨旱莲、赤芍、牡丹皮及地黄具有滋补肝肾、清热凉血之效;夏枯草、茺蔚子、菊花、决明子具有清肝明目、活血调经、散风清热之效;龙胆和黄芩有利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11];车前子可渗湿通淋、清热利尿;女贞子能够清热明目、补益肝肾;木贼可退目翳、散风热;郁金具有清心解郁、行气化瘀的效果[12];川芎、当归能够补血活血,将上述药材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共奏养肝明目、凉血补血之效[13]。联合羟苯磺酸钙片治疗能够让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进一步缩小,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黄斑厚度,提高视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强临床治疗效果[14]。
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提示,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中成药和血明目片结合西药羟苯磺酸钙片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这主要是因为,羟苯磺酸钙片联合和血明目片能够有效控制微血管病变,且具有补血活血、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对患者糖代谢状况进行调节,以此稳定和控制血糖水平,对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积极影响[15-16]。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1.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其原因,和血明目片作为一种中成药,对患者机体的不良反应较少,且与药物止血不留瘀、祛瘀不动血、祛邪不伤正等特点有密切关系,所以不会增加患者额外不良反应[17]。在吴福进等[18]的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3%,低于对照组的9.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①本次研究的样本数量较少,且仅观察近期效果,未对远期疗效进行评估,今后研究中需要扩大研究样本数量,延长随效访时间,评估远期疗;②本研究纳入患者均来自本院,地域性较强,今后研究可与其他地区联合开展研究,增加结果准确度;③本研究观察指标较少,今后研究可增加血清细胞因子、全血黏度等指标,从多个方面评估和血明目片联合羟苯磺酸钙片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和血明目片联合羟苯磺酸钙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能够改善其眼底病变,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