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三个着力点探究

2023-09-15 20:20张任
考试周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着力点概念教学深度学习

作者简介:张任(1997~),女,汉族,江苏苏州人,苏州市吴江盛泽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历史。

摘 要: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肩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责任,也是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教育部门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任务所在。历史概念教学恰好成为落实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重大突破口,其优势鲜明,成效显著。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抓住历史概念教学的三大着力点,探索历史概念教学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着力点;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2-0131-06

高中历史教师在设计历史教学方案时,应带领学生剖析历史学科的核心概念及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让学生通过理解概念认知问题,带动学生的主动探究行为,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认知。由此可见,历史概念是决定高中生能否建立正确的历史知识体系及架构的决定性因素。合理应用历史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提高学生历史意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有着积极影响。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概念教学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概念的讲解渗透尤为重要,教师需帮助学生从概念知识之间的正向迁移学习以及深度探究等多个维度、多个层面,评估其中的核心知识内容,指导学生在学习期间实现个性化成长发展,做到由局部到全面的过渡学习。

(一)历史概念教学定义及其认知

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现象的发展规律,即历史事件本质属性的内容,是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制度的认知及概括。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历史教学时,要以学科概念为核心,打造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的历史概念认知。

而在历史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开展的历史概念教学,则指教师在教学中,将历史概念的相关知识点其实际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讲述,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历史知识,明白历史现象的发展规律,从而真正意义上理解历史事件的概念。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历史概念的认知,从而掌握正确的历史学習方式,深度解析历史事件背后的成因及其本质。

在新课标、新高考的教育背景下,历史教学应偏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在正确的历史观下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此时,教师必须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产生认知后,深度解析事件背后的历史概念,从历史概念角度解析历史事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实际含义。不难看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概念教学既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如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历史概念的认知较为模糊。具体表现在高中历史复习教学时,部分学生对某一历史概念的认知模糊,虽然对其本质属性只有大致的了解或印象,但在解题或做题时,并不能针对这一历史概念进行深入分析。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与理解不够全面、不够深刻,最终学生在复习时,难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致使做题效率不佳,正确率低。这也证明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缺失,对学生的历史成绩及历史学习能力确有影响。新高考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全方位的学习能力。

因此,历史教师必须重视历史概念教学,了解历史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无论在新课讲授时,还是在历史复习阶段,都应该重视概念教学,使用不同的方法或途径讲述所学历史知识及其概念的实际意义。从而引导学生真正掌握历史知识,了解历史现象的发展及其变化规律,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进一步提高其学习能力及学科专业素养。

(二)历史概念与其他核心概念间的关系

从新高考的视角考虑当前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理解、历史知识应用方面的能力,极其重视对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培育。从这一视角上看,历史概念教学极其重要。

首先,历史概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概念中的主要构成要素,以及与其他相似历史概念间的异同点及联系性,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了解不同事件中历史概念的逻辑关系,能够使学生在深度学习之下理解概念,并从概念中借鉴历史智慧解决问题。

其次,历史概念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及概念逻辑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自愿地开展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基于某一课题开展深度研究,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与全面发展。

从实践层面上讲,历史概念教学能够使学生对历史概念产生深入的了解,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记忆,掌握事物本质的发展规律,足以使学生从本质层面上了解历史现象。随后,通过历史概念的深度分析与学习,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吸收并转化。从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中吸取历史智慧,并将其用于解决问题或思考,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达成深度学习的状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内化及迁移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历史概念下引导的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教师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中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的历史学习从浅层次引入深层次,带领学生剖析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形式及意义领域,从而挖掘知识的深层价值及其内涵的一种学习状态,使知识作用于学生的发展。深度学习的本质是在于使学生主动学习,愿意学习并乐于学习,随后,将所学的知识点灵活应用于问题解答中,将深度学习落实到历史概念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解构历史概念,在了解类似概念的基础之上,透过历史概念窥探历史现象的发展规律,了解历史事件与历史概念之间的逻辑,从而总结历史的思维方式及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深度学习能够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从死记硬背式的机械记忆学习中解脱出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学习思维,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学习课堂知识。剖析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在主动性的学习行为下,对历史概念或知识进行深度解读,从中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与思想智慧上的启迪。因此,历史课堂能够改变在传统教育结构下略显枯燥与乏味的历史课堂氛围,也能够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勇于接受知识的洗礼,享受学习的过程。因此,在高中历史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深入学习,从历史概念入手,引导学生的思考及探索,让学生主动、自觉地总结历史规律与历史智慧,从而将其应用于学习中。

二、历史概念教学三大着力点分析

(一)知其形——深度了解历史概念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要从知其形入手。所谓历史概念教学的知其形,要求教师能够带领学生掌握历史概念的本质意义,了解历史概念的符号表征,详细分析历史概念的定义、历史概念的特征、分类及其构成要素,明确历史概念间的关系。历史概念的符号表征既可以是某个特定的短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严明贵曾对历史概念做出了定义,认为历史概念,是历史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反映,是针对历史现象的科学概括。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用历史概念,常出现的低级错误都是对历史概念的解读不清,这便是不知其形。从这一视角上看,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正确分辨历史概念,真正知其形才能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并对其重新解构,方能帮助学生厘清各历史概念以及相似概念的本质特征,了解其表征符号,方能真正意义上认清历史概念。

1. 解构历史概念构成要素

历史概念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属性及概念实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上述四大角度入手,为学生解构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

以文艺复兴这一概念为例。

概念名称:文艺复兴。

概念定义:于14世纪中叶开始的一场,由新兴资产阶级引导并发起,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旗号,借助人文主义思想开展的,反对教皇与教会领导下思想牢笼的新文化运动。

概念属性:一場由新资产阶级引导的思想文化运动。

概念实例:可以反映该概念实际属性、有关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实际例子。

历史事件概念,可以通过历史事件背景、历史事件发展经过、历史事件自身的影响及意义等方面进行有效解构;历史人物概念,可以从该人物的身份、主要活动、人物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解析;历史制度概念,可以从该制度的性质、实际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作解读。相对而言,在历史概念的解构中,事件概念与人物概念相对容易,而现象概念与制度概念则较为抽象,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

2. 辨别相似概念的异同之处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分辨并厘清相似历史概念的异同点,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历史概念的本质特征,深度解读其定义与认知,能正确区别相似历史概念,明确其中的逻辑关系。

以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这两个相似的历史概念为例。

科学革命:16世纪至17世纪,在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持续推进的基础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等多个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近现代科学的创新发展。

技术革命:近现代以来,在生产技术领域发生过的重大变革。如18世纪末期,改良式蒸汽机被广泛应用,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均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上述内容均属于技术革命。

由此可见,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这两个历史概念,从本质上讲是完全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这两个历史概念进行解构,分析其关键要素,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相似概念之间的异同点,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此类概念,方能真正意义上从历史概念入手,带领学生进入深度思考、深度学习的领域内,解析历史概念的逻辑层面及其本质属性,从而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

(二)懂其理——分析历史概念逻辑

在历史概念下,深度学习的核心主张,是针对历史意义的解构、问题的发现、知识的应用及高阶思维的养成。此时,在知其形后,应懂其理。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析其内在逻辑,探索历史现象、事件发展的规律,总结其底层逻辑,分析历史思维与历史方法。

首先,教师需要考虑各历史概念的种属关系,即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先基于历史概念的表征符号,划分其定义,并完成各历史概念的细分。在概念细分时,需要把握整体的方向,从历史概念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外在特征入手,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各历史事件间的因果关系,或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从而按顺序将相关的历史概念依次排列,从而对其进行深度解析与整理。

其次,思考历史概念间是否存在并列关系,分析各历史事件的成因及其价值。通常各历史事件的作用一致时,可以认为这类历史概念存在并列关系。

再次,思考历史概念间的递进关系。从各个历史事件呈现的状态及其发展规律上考虑,若各历史事件间存在层层递进或由浅入深的关联性,则视之为历史概念间存在递进关系。

最后,考虑历史概念间的因果关系。诸多历史事件中,环环相扣、前后相连、彼此相继,某一事件可以成为另一事件的开端,而另一事件又是某一事件的发展及其变化结果,那么这类历史概念间便蕴藏因果关系。

(三)明其智——借鉴历史智慧

高中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以古鉴今、以古为镜,这也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价值,是衡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情况的重要指标。历史学科中,多为过去曾真实发生的故事,历史事件自身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价值并不高。但历史学科的价值,是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借鉴古人的智慧,贯通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事件与现实事件之间的关联性,让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解决方式连接。

因此,在历史概念教学中,明其智是最后一环,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核心历史概念作为课堂切入点,为学生准备诸多史料,设立课堂中的探究情境,再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帮助学习利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安排,启迪学生思维,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从历史概念中挖掘历史智慧,引导学生深入探知历史精神。

以人文主义历史概念教学为例。人文主义是一类基于理性与仁爱的哲学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世界关系价值观。该历史概念相对抽象,若想使学生正确掌握这一概念,明确其中的历史智慧,并使用其启发学生的人生思考,教师需要优化课程安排,如在课堂中引入《哈姆雷特》这一经典名剧,为学生解析人文主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剧情片段,并概括其剧情走向,随后对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①结合时代发展背景,考虑哈姆雷特这一人物悲剧体现出了怎样的时代精神?此类时代精神到内涵及其核心是什么?

②哈姆雷特采取了怎样的策略用以抗争?他使用这类策略的抗争能说明什么?

③哈姆雷特的人生悲剧给你怎样的启发?这一悲剧体现出了怎样的人生智慧?在日常生活中,如遇棘手的人际关系问题你会怎样处理?

教师通过三个问题,将课堂的主要话题引入了人文主义的探索及研究。学生会基于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对人文主义的内涵产生深入的理解及其认知,能够将人文主义这一抽象的知识,以具象化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随后,根据合理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安排,便可以带领学生探知人文主义历史概念的智慧,并了解如何运用这类智慧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方法,可发挥出历史概念教学的实际价值。

三、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运用——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为例

(一)设计思路

本课囊括的时间跨度大,其中涉及的知识点多。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应制订“文明”与“国家”两个核心历史概念,并始终围绕核心历史概念开展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归纳总结、史料分析、辨析论证等多种方法,加强学生对这两大历史概念的认知及理解,并帮助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框架体系,带领学生深度学习。本课的主要教育目标为:通过石器时代中国境内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了解中华文明起源以及各私有制、阶级制度与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类文献记载来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

在历史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现有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动态化调整,除了需要培养学生对两大历史概念的认知和理解,教师还应当站在学科核心素养层面对本单元、本课时的知识内容进行合理配备,比如,站在历史时空发展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多个维度、多个层面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引领学生尝试从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层面出发,对本章节的知识概念进行高效探索。

教师应当秉承核心素养教育的基本思想理念,结合“三全育人”管理原则,带领学生通过结合时间轴线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源以及早期国家形成期间的各种制度变化、变革过程进行学习;同时让学生收集史料,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观点,印证猜想,不断增强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以及史料实证意识。另外,教师也应当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主线,在本单元、本课时教学设计环节,结合德育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积极正向的人文价值观、民族自信心,给予学生良好的德育指导。

(二)教学过程

在课堂导入阶段,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關史料案例,包括元谋人砍砸器、裴李岗石磨盘和磨棒、河姆渡碳化稻谷、良渚玉琮、龟甲兽骨等诸多文物图片,并为学生简单描述此类文物的作用。随后,要求学生基于已有知识,尝试将此类文物按时间排序,并填入对应的时间轴。通过简单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并将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此前学过的知识有效连接起来,有助于帮助学生完善历史知识架构。

在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清楚时间轴后,便能够让学生初步掌握在不同时间跨度下,人类文明发展在生活生产领域内的外在表现形式。随即,教师引入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并要求学生根据元谋人砍砸器与裴李岗石磨盘和磨棒的不同之处,分析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之间的差异性,加强学生对新、旧石器时代这一历史概念的理解,带领学生分析这两大历史概念之间的异同点,梳理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班上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得出结论。此时,教师也为学生准备了图片及文字类史料,帮助学生完成对新旧石器时代的概念结构,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概念的印象。

小组讨论环节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教材中提到的我国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分布图及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并对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

①人类遗址与文化遗址有何不同?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是否可更名为旧石器时代文明遗址?

②何为文明?文明有哪些标志?

通过这两个问题,教师顺势引入了文明这一历史概念的教学。

随后,教师带入新石器时代晚期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物研究,让学生对比并分析早期文物及晚期文物的实用价值、精神价值。学生在分析史料及书本内容中,便可明显看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各器物上已明显体现出阶级分化,出现了私有制与公共权力之间的矛盾。如带有明显象征意向的玉琮,已然体现出当时社会的阶级制度,这便是可谓之为国家的标准。由此,教师又导入了国家这一历史概念的教学。

至此,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析了诸多史料,最终得出了文明与国家这两大历史概念的实际意义,真正理解了原本抽象的历史概念,同时也带领学生了解了各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开展了课堂的探究活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

(三)早期国家的发展

而在讲解早期国家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通过发掘探索夏商周时期的国家起源以及国家政权形成过程,分析我国在该时期文明发展的空间方向,让学生从早期的社会生产关系、生产模式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体系、政治体系,学习从原始制度转换到奴隶制度,再由奴隶制度过渡到封建制度期间,国家生产资料、生产关系以及内部阶层的变革过程,让学生放开自身的思想,探索早期国家的政治体系、社会人文体系,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人文以及历史时空元素,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

比如,让学生对夏商周时期文字发展起源、发展经历进行学习,从人文社会的角度,评估其中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所取得的发展成果,让学生通过比较西周时期的金文与夏商的甲骨文,对比两者在书写便捷度方面所得到的突破,评估历史人文的发展与其所具备的内在关联,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对多个知识点的串接整理能力。

(四)教学小结

①本课教学内容繁多,课容量大,为进一步提高深度学习的有效性,需考虑取舍问题。在历史概念教学中,抓住文明与国家这两大核心概念,舍去相对繁琐且不重要的课程内容,构建出课堂中的主线线索,使历史课堂教学始终围绕着这两大主題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课程重点,构建正确的知识框架。

②基于学情完成教学设计。为学生设计诸多探究性质的课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事物表象背后的特征及其深度含义。此时,教师应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入手,分析并理解历史概念,这样才能避免历史教师与学生之间,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差异造成的思维盲点。

③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坚持以落实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提高个人能力,采取多类教学方法,完成历史概念教学。最终,引导学生步入深度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辨力,真正意义上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以达到历史学科育人的核心目标。

④在本单元课时教学环节包含大量零碎化的知识内容,教师在该过程中不仅需要串接主线内容,在实际课堂上开展体系化教学,还应当结合相应的碎片化教学策略,在课后借助网络媒体、多媒体,帮助学生对部分零碎化知识点进行总结探索,比如让学生对比文字的发展起源、经过,评估该时期历史人文发展的方向,探究背后所出现的生产变革、历史变革。

⑤在本课时教学期间涉及庞大的知识体系,为了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探索,教师应当围绕时空发展的基本主线,从人文、政治、社会、生产资料、生产器具等多个层面,探究人的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结合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组建完善的学科知识脉络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科学、高效地完成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品质、学习效率。

四、结论

历史概念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极为重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也能够让学生从相似的历史概念中找出其异同点,从而知其形。随后,教师帮助学生深化历史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使学生懂其理。将深度学习概念引入历史概念教学后,借鉴历史文化中的历史智慧,从而明其智。故而,在高中历史概念教学中的三个主要着力点,便是知其形、懂其理、明其智。教师需要引入历史概念教学,并使学生熟练掌握历史概念下的深度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掌握史实到明确史理,最后借鉴史智解决问题,从而大幅度提高其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安晨.高中历史概念教学与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2.

[2]李娜.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概念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6):66-68.

[3]丁姣姣.基于历史解释视角的概念教学研究——以现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相关内容为例[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3):32-33.

[4]叶玉洁.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策略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18):7-9.

[5]严立明.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三个着力点[J].教学与管理,2021(7):53-55.

猜你喜欢
着力点概念教学深度学习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学好集合的三个“着力点”
乡村振兴的几个着力点
把治污的着力点放到基层去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