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华
摘要: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常常因不知道如何自我调节及如何有效帮助孩子,陷入茫然无助、痛苦自责,或偏执蛮干。班主任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帮助陷入养育困难的家长:看见家长的辛苦付出,启发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和需求;好奇家长的内在心理世界,启发家长感悟自身的成长经历;共情家长的情绪反应,启发家长探索适合孩子成长的教养方式。
关键词:自我调节;教养方式;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6-0071-03
当孩子出现焦虑、抑郁、沉迷网络、不愿上学等情绪和行为问题时,家长可能不知道如何自我调节,如何有效帮助孩子。陷入养育困难中的家长可能茫然无助,痛苦自责,也可能偏执蛮干。班主任可利用以下三种方式向家长伸出援手,助其脱离自我调节和家教方式的困境,获得成长。内在稳定、有力量、有方法的家长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长,也更能和班主任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一、看见家长的辛苦付出,启发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和需求
班主任李老师发现,佳佳(化名)上高三后,越来越萎靡不振。佳佳经常完不成作业,上课趴在桌子上,考试时常答不完题……李老师耐心地与佳佳谈话,了解到佳佳和其家长的许多情况。佳佳心情沮丧,容易自我否定,担忧未来。佳佳流着泪说:“爸爸看不上我。”佳佳列举了许多爸爸对自己不满、指责的表现。
李老师分析佳佳的情况,感受到爸爸就是佳佳的主要压力源。爸爸为了佳佳能在高三考出好成绩,拼尽所能,然而他却忽略或无视佳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用高压专制的方式管理佳佳的学习生活,简单粗暴评判佳佳的学业表现,让佳佳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爸爸不改变,佳佳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糟糕。
在倾听、引导佳佳之后,李老师约谈了佳佳爸爸。李老师先肯定他的辛勤付出,“我在和佳佳交流时,听到她说妈妈要照顾二宝,您差不多承担了照顾佳佳生活和学习的重任。为了佳佳少花费些时间在上学路上,您花了很多钱在城里租房子。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又花钱给佳佳找家教,花时间接送孩子接受课外辅导。我感觉您是一位非常爱孩子又愿意付出的家长。”
佳佳爸爸被李老师的话语打动,又叹口气说:“不怕付出,就是没有成果!”李老师又请佳佳爸爸说说他观察到的孩子的情况。爸爸述说了佳佳不爱学习,拖延,爱看手机,成绩不好等让他苦恼的问题。李老师表示理解其心情,又适时引导说:“我们观察到的是佳佳外在令我们不满意的行为表现,但对佳佳内在的心理状况,您知道吗?”
佳佳爸爸一脸茫然。李老师启发他说:“佳佳和我交流时,泪流不止。她说,她很失败,她好像偷了别人的人生却又没有活好。她感到抑郁、沮丧,她否定自己。她从您那感受到的也是否定,她说:‘爸爸看不上我。她跟我说了您对她的指责、训斥。有一次,她坐在车子后座看手机,您突然停车,把她拖下车,猛踢一脚。”佳佳的爸爸神情凝重,开始感受到了自己的言行对佳佳的负面影响。李老师继续启发说:“佳佳目前的状况很令人担心。我担心她是否能完成高三学业,更担心她能否身心健康地成长。您有没有反思过,是您什么样的做法阻碍了女儿感受到您的爱和付出?还让您女儿感觉您看不上她,她自己也看不上自己?”佳佳爸爸沉默了良久,问:“那怎么办?”李老师开始和佳佳爸爸探讨在父女互动中、在佳佳学习生活中如何给予孩子理解、支持、关爱和鼓励,如何让孩子感觉被接纳、被尊重、被肯定、有价值。
佳佳爸爸在李老师的启发下,开始调整改变家教方式。在学校,李老师慢慢地感受到佳佳的变化,她如同久旱逢甘雨的小树,重新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每位家长都想尽其所能地爱孩子,只是方法不得当。当家长的辛苦付出被班主任看见和肯定时,家长会感受到班主任的理解和接纳,会与班主任建立良好关系。良好关系为班主任启发和引导家长解决家教问题奠定基础。家长家教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家长只关注孩子外在的行为表现,运用要求、命令、奖励、惩罚等“训练动物”的方式来塑造孩子的行为。其结果要么导致孩子逆反,与父母对着干;要么孩子被父母的强势压倒,变得焦虑、抑郁。对家长不恰当的家教方式,班主任需要启发家长看到其家教方式对孩子的消极影响,引导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情緒状态,看见孩子情绪背后被接纳、被尊重、被肯定、能自主等心理需求,进而反思、改变自身的言行。当问题中的孩子从家长那里得到理解、尊重、关爱、自主、价值感等心理需求的满足,就如同种子获得了生根发芽所需的土壤、阳光、空气、水分的滋养,将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二、好奇家长的内在心理世界,启发家长感悟自身的成长经历
高一学生小健(化名)的妈妈主动找到班主任赵老师,述说了母子间激烈的争吵,希望赵老师能帮忙教育小健。小健的妈妈告诉赵老师:“小健初中时很听话,可上了高中却大不一样,不听妈妈管了。”比如,在填学校一项通知回执时,小健的妈妈发现小健把电话号码9写得像7,要求小健改正。可小健却说那就是9,让妈妈不要管他。小健的妈妈生气地说:“不要我管,我也什么都不管。明天开始,你自己做饭。”第二天早上,小健没吃早饭就早早去上学了。晚上,小健的妈妈做好了饭,等小健回来。可小健到家后说已经在外面吃过了。母子俩吵得不可开交,都说自己有理,对方是错的。妈妈说要告诉班主任,小健不甘示弱,“正好让赵老师评评理,看是谁对谁错。”
在赵老师的印象里,小健在学校遵规守纪,学习认真。赵老师感觉到小健的妈妈对自己的信任,也观察到其在述说时整个人都沉浸在伤心、难过中。赵老师决定陪小健的妈妈去探索她伤心、难过背后的内心世界,看看是否能由此找到解决母子冲突的思路。
赵老师亲切地对小健的妈妈说:“我感受到了您的伤心、难过。您能跟我分享是什么让您这么伤心难过吗?”小健的妈妈说:“我小时候和我爸爸妈妈的关系不好。我那时就想,等我长大有了孩子,我一定要和他有亲密的关系。而现在却这样……”小健的妈妈控制不住地流泪。等小健的妈妈平复下来情绪,赵老师问:“您愿意多说说,怎么想到长大了一定要和孩子有亲密的关系?”
小健的妈妈敞开了心扉,讲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她说:“我爸爸是军人,对我一直是军事化管理。每个时间我干什么他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晚饭后必须散步半小时,周末早晨必须6点起床跑步,必须留短发。高考报志愿时,我在最后一刻偷偷地把志愿改成了北京以外的大学,我太想离开他,获得自由。当我一个人坐火车离开北京去上学,我本来应该高兴,可看着车厢里和家长说笑的同龄人,我感觉特别悲凉。”赵老师理解共情小健妈妈的感受,又启发地询问:“您爸爸忽视了您的意愿,不给您自主的空间。我想他一定是虽然爱您,却不懂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是恰当的。您爸爸这种军事化管理方式让你们的父女关系疏远了,也让您在报志愿的大事上一意孤行。青少年时的您决定未来一定要和自己的孩子有亲密的关系,如果青少年时的您用自己的感受告诉现在当妈妈的您,如何和孩子拥有亲密的关系,她会对您说些什么?”小健的妈妈沉默良久,说:“看来,在我和儿子的事上,是我错了。”小健的妈妈感悟到,要拥有亲密的亲子关系,就要给孩子信任和自主的空间。
当学生出现问题或亲子关系出现矛盾冲突时,班主任不应指责家长。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深受自身成长经历的影响,家长倾向于传承其爸爸妈妈的教育态度、亲子互动模式、处理分歧的方法等。班主任在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获得家长信任后,可以提醒家长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觉察自己当下负向的情绪状态;启发家长反思这种情绪状态是否触动自己童年的某些经历。当家长愿意看自己的成长经历,愿意反思、感悟,家长就开始承担起了终止某些家庭问题传承的责任。
三、共情家长的情绪反应,启发家长探索适合孩子成长的教养方式
高二学生琳琳(化名)被医院诊断为抑郁正在服药治疗。班主任郝老师观察琳琳的情绪、学习状态好一阵坏一阵,起伏不定。有几次,琳琳到了学校却无法正常上课,闷头趴在桌上或是蜷缩到窗帘后面。郝老师向琳琳妈妈反映了琳琳在校的情况,并建议,“琳琳不舒服时可以在家先休息调整,不必急着上学。”琳琳妈妈很焦虑,说:“我要是顺着她,她不想上学就不上,她不是更不想上学了,那不就完了!” 郝老师详细询问琳琳妈妈:“顺着和不顺着琳琳还指什么?”琳琳妈妈讲述了最近发生的事情,说:“早晨,我约好了出租车,可是到了要走的时候,她说难受,不想上学。我觉得出租车马上就到了,不走是不守信用的行为。我跟她说不能这么做事,这样不诚信,必须走。我看见她难受我也难受,可我担心越顺着她她越不懂事。”
郝老师感受到了琳琳妈妈想让孩子正常上学的着急心情,也从琳琳的在校表现判断琳琳迫不得已到校对她纯粹是煎熬,会加重心理问题。琳琳的心理状况目前不允许琳琳和其他学生一样正常上学,她需要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节奏和方式。
郝老师耐心对琳琳妈妈说:“我理解您想让孩子正常上学的焦急心情,我也期望她早日正常上学,但她目前的心理状态提示她需要适合她的康复、学习、成长方式。您对琳琳的要求换到班里其他孩子的身上都可以,但现在琳琳正在服药治疗,意味着她的心理状态已经偏离了常态。”郝老师又启发询问:“您觉得您现在这样要求她正常上学、写作业,她的心情、学习好些了还是更糟了?”琳琳妈妈坦诚地说:“都越来越差。她也抱怨我,说我逼她。”琳琳妈妈有所顿悟,不知所措地问郝老师该怎么办。郝老师建议琳琳妈妈把支持琳琳调整情绪状态放在首位,学习放在第二位;理解、接纳琳琳目前无法正常上学和写作业的状态,接纳尊重琳琳的节奏——想學习就学些,学不下去就干些别的喜欢、想做的事,家长不指责、不抱怨,不催促琳琳。郝老师引导琳琳妈妈相信,琳琳的情绪状态调整得越好,越有利于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在郝老师的宽慰、开导下,琳琳妈妈愿意和琳琳一起面对抑郁状态,采用适合琳琳康复、成长的家教方式。
当孩子的心理问题影响到学习时,家长会焦虑、着急。家长为了把孩子扳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常加强自认为对的教养方式,结果可能南辕北辙,在错误的路上走得更远。班主任需要接纳、共情家长的情绪反应,看见家长焦虑等情绪中包含着的对孩子健康发展的美好期待,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与家长拥有共同的心愿和目标。家长自认为对的教养方式中常常包含着强迫,例如,家长要孩子坚强,要孩子努力,要孩子前进快一点。孩子难以做到时,家长就受不了,会指责、说教、抱怨,结果事与愿违,孩子的情绪和学习状况更加糟糕。家长应允许孩子有脆弱的时候,有休息玩耍的时候。
家长是普通人,老师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家长就应该懂得如何教养孩子。家长在学习如何做好家长,家长需要班主任情感上的支持、认知上的引导、行为上的鼓励。班主任也不是圣人,家长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班主任就应该懂得如何帮助家长。班主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班主任间分享经验,共同研讨,相互支持,有利于班主任获得情感支持和专业成长。班主任在帮助有养育困难家长的过程中助力学生成长,也成就自身的价值!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