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泡芙引发的冲突

2023-09-15 11:55边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6期
关键词:同伴关系班级管理

边颖

摘要:面对“两块泡芙”引发的冲突,从四年级学生对“公平”有强烈追求,情绪体验强烈,情绪控制力较弱等年龄阶段特点入手,班主任“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敏锐地觉察自我的情绪,调节自身情绪。并根据萨提亚冰山模型,看到学生行为背后的情绪感受、观念等更深层次的内容,在接纳情绪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以转变观念、满足学生核心需要层面解决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班级管理;情绪觉察;同伴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6-0074-03

小T是一位四年级学生。他学习能力较弱,学业上不能正常跟上,上课处于游离状态,作业必须一对一帮扶指导。最令人头疼的是,小T不能和同龄人正常交往,他内心渴望与同学玩耍,但又不会交流,不能与同伴进行三个回合以上的对话,因此大家都远离他。越是被远离,他越是以令人无法接受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比如骂人、嘲笑他人、扔别人的东西……爸爸妈妈知道孩子有行为问题,但由于要照顾老二,未能帮助小T及时解决自身问题,还要时刻担心小T被别人欺负。小T也抓住了爸爸妈妈的心理,总是撒谎说自己被欺负以达到被爸爸妈妈关心的目的。班里大多数同学对他习以为常,尽量不跟他计较,但大多10岁左右的学生认识水平有限,情绪易于激动,遇到自认为不公的事往往容易爆发。

一次数学课,有外校老师来听李老师的课。事先李老师也没通知学生,就是想看看大家的表现怎么样。结果令李老师非常高兴,学生们表现不错。为了鼓励大家,李老师买了泡芙分给大家吃。两名小干部分别从两边发,一不小心发给小T两个。若是换了别人,估计会诚实地告诉老师,说我多了一个。但多发的不是别人,是班里的“特殊学生”——小T,他简直太高兴了。同学们让他交出来,他就不交,原因是“我想吃啊!”小T不仅不交,还大骂同学,结果一下子惹起众怒,教室乱成了一锅粥。

李老师讲了半天,已经发小T两块了,他手已经摸過了,也不能给别人了;他已经吃进肚里了,也不能吐出来了;要不让小T再买一袋,分给大家每人一个。结果小T不干,吵着要投诉老师。李老师说我花钱,我替你买,把李老师气得够呛。本以为这样平息了,谁知李老师走后,大家对小T的行为气愤得不得了,也不知小T又说了什么,竟上来两名同学打了小T。

一、控制自己的情绪,接纳学生的情绪

一位班干部慌慌张张地找到我,请我这个班主任出面解决。来到班里,我看到打得面红耳赤的两名同学正吁吁地喘气,其他同学见到我,更是七嘴八舌互相埋怨。小T低着头,嘴里不停地嘀咕着。我真是怒上心头,但我马上不停地警告自己,要冷静,别发火,否则自己的思维就乱了。我知道10岁的学生虽然不小了,有一定的价值判断,但当他遇到认为不公平的事情时,情绪就很难控制,易冲动。我大声喝住两名打架的同学:“都走到我跟前!一定有什么原因让你俩大打出手,你俩做几个深呼吸,谁能把事情跟我说清楚?”其中一名同学委屈地哭了:“老师,是小T太气人了!” 另一名同学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全班同学也随声附和,看来这次都认为是小T的不对,但无论如何打人是不对的,教学生冷静处理突发性问题是关键。

二、精心分析,疏导学生的情绪

轮到我发挥作用了,我又使出我的惯用“伎俩”——带领全班同学一步步分析理解错误行为背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我知道,四年级学生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他们能在反复比较、衡量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的关系;并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在处理问题时,能够说服自己,调整自己的立场和看法。

我请两位发泡芙的班干部先谈,“如果让你们再次发东西,你们会怎样?”不愧为班干部,认识角度就是高,“我们俩会事先告诉大家每人一块。”“我们俩也会分好组。”我让大家给他们掌声,这就表明做事要谨慎,要细心,有计划、有方案,乱子就会少 。

随后我又问大家:“假如由于班干部失误,多发给你一块,你会怎么做?”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会告诉老师,我多了一块。”又一个学生说:“我会把多余这块交出来。”这时我说:“我相信有好多同学都会毫不犹豫地把多余这块交出来。都有谁会这样做,请举手。”有三分之二的同学举起了手。同时我也表扬了那些没举手的,因为态度诚实。

我接着带领大家分析,“现在遇到像小T这样的同学,就不交,怎么办?”我请同学们思考两分钟,再告诉我自己的想法。别小看这两分钟,这正是小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判断的过程。

结果可想而知,经过冷静思考,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可计较的。两位打人的同学也都说自己太冲动了,打架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集思广益,寻找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这时突然传来一个不同的声音:“那不公平啊!”有不少学生跟着愤愤不平,“是呀,不公平。”“对,大家说得都很对。”我顺着这个质疑的声音说,“现在我们遇到一个难题,你们大家一起想想办法,用什么好办法解决,才算公平?”

于是大家展开了讨论。“可以让他再买一块,补给李老师。”“可以下次分东西的时候他少要一块。”“算了吧,反正是一块泡芙,也就几块钱。”大家都笑了。

此时,同学们的情绪都平复了许多,不再那么激动了。

四、借助故事隐喻,让沟通有效无痕

我又给大家讲了一位老爷爷因为换玩具与服务员争执结果导致心脏病突发去世的案例。2016年6月27日,一位老爷爷在某商场地下一层玩具柜台购买了一台遥控仿真快艇玩具,因玩具出现故障,老爷爷及其家人多次来到商场协商玩具快艇的更换或维修事宜。在交涉期间,当老爷爷被告知玩具快艇无法修理后,情绪比较激动,与玩具柜台销售人员发生言语冲突。不料,争吵后老爷爷突发意识丧失后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死因诊断为:猝死、高血压。老爷爷因为换玩具与服务员发生争执,结果命丧商场,因为300元而失去了生命,值不值?显然这不是等价的。

我请大家仔细思考,我们的生命这个未知数放方程左边,在方程的右边放哪些东西才能相等呢?你想得到什么?是仅仅那一块泡芙吗?同学们陷入了沉思。

五、营造和谐氛围,让集体学会接纳

事后,几位冲突的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互相承认自己的错误,互相道了歉。小T也承认自己拿了两块不对,应该交出去,并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做了!全班同学都给予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我又让两位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了自己的思考心得,同学们是宽容的,用掌声鼓励他们,两位同学也在掌声中重建自信。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者,更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偶像和榜样,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因为学生还处于成长过程中,他们在一些情况下还不完全具备判断道德能力。因此,教师要学会理性地面对自己的情绪,科学地管理学生的情绪,掌握一些管理情绪的策略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第一,教师要认识接纳自己的情绪,这是处理问题的前提条件。当我们在生气的时候,未必会感到自己在生气。当我们的情绪发生变化的时候,如果一味地把注意力放在引起情绪反应的事情上,就会陷入情绪当中。因此,当我们有情绪反应的时候,不要执着于当前的情绪事件,一定要试着从情绪中跳出来,看看自己的内心,试着告诉自己:今天可能遇到各种事,我首先要做到的是“不生气”,有备无患。该事件中,面对两块泡芙的争执,如果教师本人一时心急,草率地劈头盖脸训斥双方一顿,也许学生的情绪暂时被压下,但不公平的怒气会积压在心里,遇到别的类似事件后,也许会再次爆发。

第二,要尊重并理解学生的情绪,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师不仅要科学地认识学生的情绪,还要在对情绪规律认知的基础上理解学生的情绪。“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在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出现错误举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足为怪。多想想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也干过蠢事,说过错话,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说服自己,宽容和谅解学生,这样你便会怒气全消,理智地处理问题,赢得学生尊敬。所以要努力做到心平气和。从成人的观点来看该事件,现代社会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优越,竟然会为了好吃的東西而大打出手,确实让人感到不可理喻。但从一个10岁孩子的角度来看,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会难以抵制诱惑,也是可以理解的行为。

第三,耐心寻找学生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科学指导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家庭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亚的冰山模型有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冰山模型是一个隐喻,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浮在水面上的冰山,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个人外显的行为表现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藏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期待、渴望和感受。探究水面以下的冰山,我们才能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当我们看到学生的错误行为时,不要忙于生气、发怒,要理性地分析他“行为背后的信念”,即理解冰山位于水面以下的部分,进而影响学生的情绪,实施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自我肯定和渴望被他人认可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学生的情绪问题层出不穷,甚至使他们很受困扰。从心理学上来讲,这表明孩子在寻找价值感和归属感。孩子们始终在根据他们对自己生活经历的感知或个人逻辑作着下意识的决定。当他的价值感和归属感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产生不良的行为。透过不良的行为现象,教师要努力找到导致这些不良行为的根本原因,这才是重中之重。

第四,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交往氛围。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家园,更是学生人格、品行、修养、理想信念熏陶和培养的重要场所。努力创设一个宽容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尤其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每个成员都感到在班级中有一种安全感、归属感,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教师的关爱,这样就会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学生保持积极正向的情绪。

总之,面对学生的情绪问题,教师要做到“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首先,要能够敏锐地觉察自己的情绪,调节自身的情绪;其次,要接纳学生的情绪,看到学生行为背后的情绪感受、观念等。在接纳情绪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从转变观念、满足学生核心需要层面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同伴关系班级管理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