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静
应收账款管理是指在信贷销售业务中,卖方向买方提供服务或货物,从债权设立到资金回收结束或坏账处理结束,使相关单位运用科学手段减少损失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规避信用风险,确保资金链安全,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国内事业单位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迫使事业单位不断探索,更好地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过去事业单位实行的会计制度,容易出现长期挂账、责任不清的风险,使事业单位无法确保国有资产增值。因此,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必须深化应收账款的核算和管理,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加强催收,降低回款风险。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应收账款管理对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管理不当,应收账款可能会逾期,影响事业单位的现金流。基于此,本文对应收账款管理展开分析,以期对及时处理账目、掌握坏账信息、提高应收账款日常管理质量等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應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
应收账款是风险最大的流动资产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事业单位的应收账款主要是指在经营活动中提供服务,或者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预付款和尾款等。如果事业单位无法收回应收账款,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不能投资新的生产或服务项目,不能确保国有资产增值。因此,事业单位需要格外重视应收账款管理。
二、大数据背景下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大数据背景下的科学管理已成为应对竞争风险、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如何加强管理已经成为事业单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其中,应收账款管理是指事业单位在销售业务中运用科学手段减少损失的管理活动,事业单位采用可调整的信贷政策进行销售,增强互信,达到增加销售额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事业单位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少库存。可一旦发生信任危机,大量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将增加坏账的数量,影响事业单位盈利能力,甚至导致破产。
(一)管理层应收账款管理意识不强
应收账款的管理应该是常规工作,因为在事业单位的销售和服务中应收账款普遍存在。只有在管理层树立起管理意识,才能提高应收账款管理质量。一些事业单位在应收账款管理上不够主动,应收账款管理效率低,风险防范滞后。如果无法发现并快速解决应收账款风险,将对事业单位的运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事业单位来说,有效经营量和利润总额是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如果忽视了应收账款管理,盲目扩大市场将对事业单位造成巨大伤害,给经营管理带来风险。
(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为了有效管理应收账款,事业单位应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前提下,不断引入科学可行的支持系统,防范和化解风险。一些事业单位的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不仅不能及时预测风险,还容易影响单位的声誉,失去良好的合作机会。因此,应借助大数据技术完善管理制度,发挥应收账款管理的优势。在不良贷款管理方面,事业单位也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对于未能及时收回的应收账款,一些事业单位以记账的方式对其置之不理,有些应收账款数年后仍不能收回,不良债权也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这主要是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不健全的问题。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意味着现金管理缺乏严格的审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些事业单位忽视了应收账款管理,没有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没有建立健全的制度,在控制内部制度和业务流程上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在现有体制机制下,事业单位无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也存在问题。
三、大数据时代应收账款管理的完善路径
(一)优化应收账款管理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事业单位应仔细分析、研究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尤其是管理客户信用降低造成的坏账风险。事业单位应当设立应收账款信用管理部门,统一分析、管理信用客户的状况。以往受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应收账款的复杂化很难妥善处理。事业单位必须结合市场、财务、销售等部门应对不良债权,要由信贷管理部门牵头建立统一的考核机制,对应收账款管理进行客观评价。事业单位还可以建立客户信用标准,一些低信用客户一旦进入事业单位的信用体系就容易出现不良贷款。所以,事业单位要通过大数据统一核算,并根据用户的实际支付能力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指标,最大限度地降低应收账款管理的风险。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判断风险与收益,选择合理的信用条件和合适的标准,或者采用分层的方法为不同情况、不同信用标准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
(二)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管理应收账款,事业单位应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例如,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事业单位可以制定应收账款信息化管理流程,引导事业单位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应收账款数据信息的处理、存储、下载、销毁、变更等环节做出明确规定,避免数据的丢失和被篡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为及时反映应收账款动态提供基础。在此基础上,明确规定项目负责人在信用销售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工作流程,确保财务审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尤其是信贷销售代表必须仔细查验客户的信息数据,确保客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此外,如果应收账款关联金额较大,应事前与相关领导沟通。同时,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建立会计监督制度,发挥会计师、审计师的监督作用。从第三方的视角看应收账款,在整体管理的基础上发现经营困难的迹象,并将其作为坏账风险预测的基础,使风险预测更加客观、主动、有效,提高应收账款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三)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事业单位业务和财务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满足海量的信息处理要求,控制巨大的数据信息。基于大数据的事业单位库存和应收账款管理,不仅收集、掌握库存和应收账款的相关信息,而且可以对事业单位信用销售行为进行分析,制定与信用销售活动相一致的策略。目前,有些单位通过转移资产逃避偿还债务,基于大数据的应收账款管理可以锁定相关信息,查看其数据源、原始数据,筛查应收账款、数据信息诈骗等,从法律层面打击这种违法行为,保护事业单位的利益。
(四)建立价值导向型的应收账款风险防控制度
随着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可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制度却没有随之得到优化和完善。所以,事业单位要建立价值导向型的应收账款风险防控制度,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实行全程管理。应收账款不能按时入账的问题客观存在,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新的运行机制下树立风险意识,找到管理难点,将不良应收账款的比例控制在最低水平。对此,要实行全程管理。通过分析及时发现应收账款的风险,发现结算、工期、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各个管理环节都能承担管理责任,参与应收账款管理。还要总结各方面的会计数据,帮助管理层做出科学的决策。
其次,事业单位可以应用ERP软件系统功能模块实施信用风险管理控制和应收账款坏账风险预测。可以设计一套基于应收账款价值导向风险预测的指标制度,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坏账预测的准确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通过模型给出的应收账款风险评估,引导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科学合理地选择应收账款管理模式。
最后,在签订业务合同之前必须进行综合风险信用评级。合同签订之后也要重点关注,以及跟踪业务发生之前、期间和之后的所有流程的分析和评估。依靠事业单位信用评估模型系统的智能功能,实现客户风险信用的自动评级和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的自动评估,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水平。建立起以价值为导向的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控制制度,达到理想的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的目的。
(五)建立事业单位业财信息互通机制
在一些事业单位的运营和管理中,没有建立基于信息共享的互联制度,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获取信息的方式存在差异造成信息不对称,财务人员缺乏对业务环节应收账款的总体把握。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业财信息互通机制。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各部门要将原始票证分类整合,使用数字信息扫描技术把原始纸质凭证生成图像资源存储在计算机上。其次,运用RPA技术识别原始发票数据,完成自动分类存储在大数据库中,实现同一事业单位不同部门的数据共享。
在应收账款的管理控制中,整合业务管理层和财务报表层的分析數据,建立单位内部的金融信息交换机制,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结语:
由于应收账款管理不当而导致的坏账和信用风险给事业单位带来巨大挑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通过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可以增强事业单位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事业单位可以成立专业的管理部门管理应收账款,完善管理内容,有效回收资金。同时,事业单位需要继续深化和加强应收账款方面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增强事业单位竞争力,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