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
摘 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小学是人生起步的阶段,这一时期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国内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下,道德也不能“落伍”。这需要教师在了解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把“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引入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同时把德育引入班级管理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教育。文章就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其他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德育;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
教师在小学低学段班级的管理工作中,不是单纯的管理与制约学生,更要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基于班级管理的现状,教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教育发展趋势,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德育需求,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彻融入班级管理实践工作中去,为小学低年级学生打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业成长和身心发展。使得低年级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优化自身的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德育在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现状
(一)教师对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每个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都有着自己的侧重点,但无论如何,德育都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进行德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能更好地加强学生的个人素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极大帮助。然而部分教师认为德育不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内容,对将德育融入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有部分教师虽然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德育实践,但只注重表面的行为规范,忽略了对学生内在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学生机械地遵守规则,而缺乏真正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二)德育课堂的教学方式单一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贯彻落实,小学教育也开始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创新和发展。但是,小学低年级德育课堂运用的许多方法仍然老套,不具备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德育课堂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模式,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最终导致德育效果不佳。
二、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一)做实德育,筑牢德育根基
小学教师应该通过系统性、多样性的方式,以学生为本设计德育活动。教师在开展小学低年级德育工作时,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着手,站在低年级学生的视角思考,切忌过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应尽力将德育融入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生活细微之处接受道德教育。此外,要使小学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还必须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促使学生多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相关要点,对德育产生更深地感悟和体会。
低年级小学生处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除了学习和获取书本知识之外,更多的是要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养成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等良好品质。因此,教师更要重视德育,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例如,要使学生对《小学生守则》有进一步的认识,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将要求内化到自己的自觉行动中,做文明礼貌、遵守纪律、勤奋上进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朗读《小学生守则》,牢记守则中的每一个要求,熟悉学习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了解哪些是必须遵守的,哪些是必须坚决抵制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在此过程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认识自己存在的不足,并明确自身需要不断前进的方向。
(二)创设德育情境,丰富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在课堂创设情境教学,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或真实发生的场景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情景剧等形式展现出来,以此对学生进行德育。
例如,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进一步增强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使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消费理念,教师可以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节水节电节粮”的主题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球浪费资源的现象。通过视频、图片、故事、古诗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讲解铺张浪费的巨大危害,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节约水电和纸张,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身边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典型事例,倡导大家一起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从小事做起,從身边做起。让学生明白节约是一种美德,体现在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校园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可设立节约监督员、悬挂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在洗手间粘贴“节约用水,点滴做起”等温馨的提示语。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又如,有些学生喜欢给别人起绰号、随意丢别人的东西。教师可以将此情境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感受一下当自己的东西被人乱丢而找不到,甚至找到了别人也不愿意归还时,自己内心是什么感受,以此引导学生做正确的事。
再如,针对低年级孩子捡到东西不愿意归还失主的情况,可以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思考此行为是否正确,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丢失医药费的老人、扮演丢失心爱玩具的小朋友等。用这些学生有兴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帮助学生感受真善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成长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其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所以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时刻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模仿的榜样。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重视优秀品德的学生在班级中的榜样作用,积极发掘和培养这些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鼓励他们在班级中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其他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例如:班会期间可以让学生进行民主投票,选出一些优秀学生代表。对于选出来的优秀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让他们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对于没有被表扬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适当鼓励,以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他人优秀的道德品质。
(四)建设班级文化,营造德育氛围
众所周知,班级文化是学校加强学生德育的重要载体。环境育人是“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感染过程。低年级作为小学学生成长的启蒙阶段,良好的班级文化和学习风气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习基础构建非常重要。环境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孟母三迁的典故就表明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良好的班级文化会给学生带来正向的影响,在良好的氛围影响下,学生的习惯也能产生正向迁移。
为了打造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促进班级的管理,形成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和班级凝聚力,发挥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在班级中制订明确的班级规则,包括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明辨是非,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思想观念。教师要积极营造班级德育氛围,鼓励学生在班级中相互帮助、支持和鼓励,树立团结协作的精神,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教师可以在班级门口展示班级德育成果,如班级公约、文明标语等;在创新规划室的宣传栏,让每一幅德育手抄报、每一份德育相关的读书心得都能呈现在大家面前;精心布置卫生角、图书角、荣誉栏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和激励。把德育融入教室的布置当中,既能展示文明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又能潜移默化地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最终引导学生立志向、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成为新时代德育好少年。
(五)推进家校联动,共助学生发展
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不能只依靠学校进行德育教学,还要调动家长的力量,共同推进家校共育。家长和学校必须通力合作,共同开展德育相关的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行教养,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微信群、线上会议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信息共享,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和学习成绩。
学生在校出现相应的问题,教师也要给予辅导和关注。教师负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课后进行关注指导,家长则要在家监督学生的课后习惯,及时反馈交流。只有家校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思想认知,才能正向促进学生优良品行的养成。班级要多开展德育相关的家校合作活动,促使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素养。
例如:在学习“热爱劳动”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亲子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回到家后,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帮父母洗碗,帮爷爷奶奶捶背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在和亲人相处的过程中,父母还需要告诉孩子运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您、谢谢等,养成学生文明礼貌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可以巧用表扬信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也可以让家长在班会时夸自己的孩子,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最闪亮的那颗星”。按时向家长反馈每个学生的进步,不仅是学习成績方面的进步,更要及时反映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进步,让学生知道不只是成绩好会被表扬,懂礼貌、爱干净、尊老爱幼、团结同学等行为都是值得被表扬的。家校一起携手,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进步。
三、结语
德育的渗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努力与坚守,也需要学校、家长的持续督促与指导,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心态也要放平稳,不要急于求成,要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德育是现义务教育阶段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更是现阶段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必须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求,以低年级小学生心理需求及个性特点作为切入点,以人为本,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班级德育管理工作当中,将班级“还给学生”,并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提升思维。在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德育渗透过程中,更应该抓住这个学生身心成长的窗口期,给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从实际情况入手,帮助学生树立良好价值观念,充分发挥德育的指导作用,让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