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模式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策略

2023-09-14 13:45秦晓钰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秦晓钰

摘  要:问题导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它的优势在于师生双向的互动性,即教师通过问题主观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根据自身的思考给予教师反馈,这能够使教学扁平化,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将问题导学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在一定的原则下才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文章从以下几点给分析讨论了合理利用问题导学模式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问题导学模式;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义务阶段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趣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让学生能够跟随问题去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并应用知识,真正地将课堂“主人公”的身份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自主分析和自主探究的前提下,理解数学的奥妙,养成数学思维。

一、借助趣味问题,进行知识导入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问题导学阶段,牢牢地把控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首先,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学习习惯。其次,在教学之初,教师应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打开思维,让学生带着自身的理解和想法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最后,当学生能够深入其中后,教师再给学生引出重点知识,以此使课堂教学的过渡变得更加平稳,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授“数据处理”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会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找到数据处理的一些技巧,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先通过一个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六(1)班共有48名学生,在期末推选出一名优秀毕业生,投票选举结果如下,小红24票,小刚12票,小方4票,小军8票。怎样进行数据处理,才能够清晰、直观地得到评判情况?”其次,为了引导学生解答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扇形图、柱状图和折线图的应用。即如果将这4种数据以扇形图的方式进行评价,需要先算出小红所得票数占班级总体的百分比。小红所占的百分比为24÷(24+12+4+8)×100%=50%,小刚所占的百分比为12÷(24+12+4+8)×100%=25%,小方所占的百分比为4÷(24+12+4+8)×100%=8.8%,小军所占的百分比为8÷(24+12+4+8)×100%=16.7%。最后,学生可以根据扇形图面积的大小判断谁获得的票最多。如果将其转化为柱形图,那么只需要确定好柱形图的纵坐标和横坐标,并根据柱形图数值的大小画出相应的图,就能够得到数据的大小。折线图也是同理,将对应的数据进行描点,判定数据的变化。教师通过这种问题导入给学生引出知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借助探究問题,开展知识导入

为了使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真正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为依据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应当借助探究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学会合作探究,找到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与其他学生一起分享自身的想法,而教师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借助这种探究性的问题进行知识的导入,从而掌握学生思维的形成情况,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授“小数除法”时,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小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设计一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进行知识的引入,如王阿姨想要两张大一点的餐桌布,以使自己的餐桌更加整洁、美观,经过阿姨自己测量之后,发现桌子的长度为2.4米,宽度为1.2米,此时商店里出售了两种大小的餐桌布,其尺寸大小分别为5.6×1.2m和1.8×3.6m。教师提问:“哪一个能够满足王阿姨的要求?”这个问题有两种选择方案,需要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才能够找到合适的解答。当学生经过思考后,借助前面学习到的小数乘法知识,就能够得出桌子的面积为2.4×1.2=2.88㎡;第一个餐桌布的面积为5.6×1.2=6.72㎡;第二个餐桌布的面积应当为1.8×3.6=6.48㎡。在得到这两个尺寸之后,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小数除法的运算,即先将其看成整式,再相除,最后根据小数的位数来求解相应的结果。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思考,发现第一张餐桌布的大小是6.72÷2.88=2.3个,说明能够制作两张餐桌布,再反观其尺寸,能够满足要求;而第二张餐桌布的大小是6.48÷2.88=2.25个,这看似能够满足,但由于宽度固定,所以并不能够裁剪出两张2.4×1.2m的餐桌布。这种问题具有探索性,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参与解答,才能够得出答案。

三、借助生活问题,开展知识导入

数学科目与实际生活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小学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用到的内容。为了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首先,教师应当借助生活中有关的问题开展课堂知识的导入,让学生跟随生活中一些实际的问题去思考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其次,教师应给学生提出相应的疑惑,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这样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水平。

例如,在教授“用方程解决问题”时,由于方程式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应当重点掌握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保障课堂导入环节具有趣味性,只有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够满足教学要求。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立足生活实际,设计出这样一个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某次的校联欢晚会上,一共有10个节目获奖。学校准备了1500元作为节目的活动奖品预算。校方决定,将10个节目分成A、B两种级别。在采购时,学校发现, A等级的奖品预算是B等级奖品预算的2倍并少10元。而A等级的节目一共有3个。教师提问:“求这两种奖品单个的预算分别为多少元?”借助这样一个实际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快地理解题目的含义。教师为学生讲解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需要让学生理解题目中有哪几个未知量,以及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比如,一共有10个节目,A等级的节目有3个,那么B等级的节目就为7个。假设B等级节目的奖品单个预算为x元,那么7个B等级的节目,共计预算为7x元。而A等级的奖品预算是B等级的奖品预算的2倍少10元,那么A等级奖品预算的单价,就可以表示为2x-10元。3个A等级的奖品,需要耗费预算3(2x-10)。在得到这两个式子之后,将其相加,就等于活动的总奖金。也就是说,7x+3(2x-10)=1500是每个等级奖品预算的单价。借助这样的情境问题,教师教会学生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水平。

四、借助层次问题,开展知识导入

在當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之上,教师要想充分利用好问题导学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就需要兼顾到学生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水平。在实际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设计出方向不同、难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逐层递进地进行探索。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掌握最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向下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层次数学内容。在这种逐层递进的数学课堂上,既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的思维,又实现了全体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和进步。

五、借助情境问题,开展知识导入

借助情境问题开展知识的导入,不仅能够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流程,还能够给予学生崭新的学习体验。教师应当充分理解情境教学的优势,找到情境教学的有效方案。首先,教师在讲解某一重要知识点时,可以合理地借助课堂中已有的设备仪器,给学生展示一些趣味的数学情境。其次,教案要鼓励学生深入到情境中进行思考,解决情境问题,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在情境中得到合理应用。这种方法,能够使问题导学更加具有效果。

例如,在教授“圆”这一章节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有关圆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借助一些趣味性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情境充分认知有关圆的应用。如小明的家门口有一个圆形的花坛,现在他妈妈想要将其用瓷砖保护起来,已知瓷砖墙壁的宽度为0.5m,而小明绕着圆形花坛瓷砖的外边缘,进行测量可知,其周长为25.12m。教师提问:“花坛中能够种花的面积有多大?”虽然情境中所给的数据较少,但学生只要认真学习有关知识,就能够很好地解决。教师让学生思考之后,给学生引出重要指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dπ,以及圆的面积公式S=πr2,并通过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应用公式解决。当教师讲解完这些最基础的内容之后,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情境中;而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圆形花坛外围的周长为25.12m,那么根据圆的计算公式C=Dπ,就能够很容易地得出D=8。最后,在得到外圆的直径之后,又因为2R=d,那么就能够算出外圆的半径R=4;而瓷砖的宽度为0.5m,就能够得出内圆的半径r=4-0.5=3.5m。根据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则有s=πr2=3.5×3.5×3.14=38.465㎡。整个教学过程,利用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再给学生讲解知识,让学生进行应用,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案,值得教师发掘并应用。教师应当充分发挥问题导学的优势,找到问题导学的立足点,及时改善问题导学课堂上容易产生的教学困境。这要求教师以一种革新和完善的眼光看待课堂教学,立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打造趣味丰富、层次分明的课堂教学环境。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