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顺丽
(漳州市长泰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福建 漳州 363000)
2020年初以来,外部环境趋于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加,宏观经济环境面临更大挑战;同时各大银行纷纷下沉农村,农村市场的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利差空间进一步收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严峻考验。在全面风险管理下,风险导向审计迎合了现阶段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管理需求。新形势下,内部审计需探索以风险为导向,提高审计站位,推动审计关口前移,加大经营管理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质效,提升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
在审计发展过程中,为满足审计需要,应对审计环境变化,审计方法也在不断创新,经历了账项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当前已发展为风险导向审计。与此同时,内部审计也经历了一定时间的发展,形成以风险关注为核心的审计体系。主要审计程序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以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综合评价内外环境、风险水平、风险领域,根据风险以确定检查方向和重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审计方法,以降低风险为导向开展审计工作。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经营管理和业务指标等进行综合评价,对检查情况基本情况进行列示和说明,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点,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最终防范和化解风险,从而监督内部经营管理,保障企业业务稳健发展。
为适应新时期业务发展和全面风险管理要求,风险导向审计策略在内部审计中应运而生。风险导向是经济发展的审计要求,更是对内部审计的创新和改革,更贴近现代管理的理念。新经济常态下,内部审计不再按传统的方法和模式,不再满足于仅仅提交合规性检查报告和做好事后监督评价,需要改变以往的事后风险管理,主动地进行事前、事中管理,将管理关口前移;不仅涉及企业的具体业务操作层面,不再是“查小不查大”,而是提高审计站位,审时度势,增加审计增值服务,关注企业战略发展方向。
随着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和不确定因素增加,金融风险日益凸显。内部审计只有及时发现风险,才可以有效地服务于农村金融企业管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以风险识别和评估为出发点,以为保障金融业务稳健发展为宗旨,及时发现并防范化解风险: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排查和监督,以风险防控为视角,为管理层提供决策参考,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参与全面风险管理;作为全新的审计理念,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通过风险管控与独立监督,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下发风险提示,指导监督调整风险管理策略;作为全流程风险排查工具,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价值链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并针对可能存在问题的环节提出有价值的建议,站在企业整体角度协调各业务单位存在的矛盾,并加强各业务单位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价值链各环节的运作效率。
风险导向审计提出风险管理理念,突破传统的审计思维模式,将经营管理与风险防控有机结合,实现“保驾护航”的审计价值。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主要的风险环节进行重点管理,将事后监督延伸至事前和事中对风险点进行排查和优化,充分应用内部审计的优势和资源,聚焦风险领域,关注重点问题,推动内部控制措施有效落地,实现在可接受风险水平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保障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安全性,保障各项业务的稳健发展,从而提升审计质效,实现内部审计目标。
在农村存在固有的人才较为匮乏情况下,大多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务发展,还存在轻后台监督的问题,有限的人才资源大都向一线业务倾斜,配足配强审计人员几乎成为每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奢望”,因此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几乎是每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业务的“软肋”。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需要,在引入线上授信和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处理的各项业务中,缺乏科技人才的内部审计更显力不从心,同时,由于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专业胜任能力,审计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为适应内部审计业务发展和需求,内部审计急需既懂审计又懂科技、既是管理专家又是业务行家的复合型人才。
独立性是开展审计工作的灵魂,保持良好的独立性是保证客观、公正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但是,当前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独立性还有待提高。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仅在观念上对审计独立性重视不够,在内部管理机制上也不利于审计独立性,如审计业务流程、管理汇报机制等不完善;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审计问题、审计结论、审计问责均依赖于管理经验,审计结论的客观性难以保证,容易形成主观判断,影响内部审计的公正性。
一是在传统内部审计中,内部审计被认为是“找茬”,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责容易“得罪人”,也是最“招人嫌”,内部审计地位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主要是检查问题和违规问责,审计站位不高,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检查问题多是操作细节上的“小毛病”,未能从全局上识别和评估企业风险,未能定位重要风险领域并锁定主要问题,无法达到防范和化解风险的目的。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初步探索中,仍未能应用专业的手段和科学的方式识别固有风险和检查风险等要素;没有按风险导向审计要求配置相应的流程措施和制度规范,风险导向审计约束能力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
很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信息科技系统相对落后,受到人才不足等固有限制,对风险识别的准确性不足,风险评估范围较窄,风险指标体系不健全。经营风险等内部风险预警机制尚未成熟,对外部政策、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的识别和评估不足,不能对内外部风险进行系统、有效的评估。
内部审计作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第三道防线,主要是风险再评估、再监督和追责,督促第一、二道防线履职尽责。很多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具体业务操作上,审计方式方法较为单一,缺乏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并且主要以发现、控制事后风险为重点,未能对事前和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预测和防控,审计增值服务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审计质效不高,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探索十分有限。
审计基础平台好比项目投资基础设施,正如行军打仗的“粮草”。建立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先要构建审计基础平台。一是配强配足审计人才。管理层应转变思想观念,认清当前形势下风险管理和审计监督的重要性,配备业务精通、科技擅长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二是保证组织架构独立性。经营管理与审计监督“两手抓”,平行考核,建立健全独立的审计工作机制,压实企业内部各部门对审计工作的配合责任;三是建章立制,积极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探索审计策略,创新审计方法,规范审计流程,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
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是保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有效开展的基础。一是充分利用内部信息系统,在构建内部信息采集系统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内部审计数据信息采集领域,提高审计基础数据信息的质量,从多个维度全面、综合地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同时,健全内部审计数据信息库,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对农村金融机构特点、业务发展类型、业务发展现状、财务管理等信息进行全面采集,通过识别有效数据,更好地进行风险细分,从而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二是建立风险评估模型,量化评估指标,减少主观因素干扰,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农村金融环境进行客观评估,提升对数据信息的敏感程度,通过数据信息的纵向和横向比较,深入挖掘潜在的风险;三是以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设定应对方案。尤其是针对经营风险中的控制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根据产生的风险的大小,开展违规问责。
随着农村经济环境的变化,农村金融市场已由卖方市场发展为买方市场,加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人才匮乏,科技基础薄弱,业务发展主要依靠信贷产品,但是信贷产品较为单一,产品转型困难,经营效率低下,人工成本大等不利因素,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市场化竞争压力下步履维艰。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生态圈被打破、农村人口外流务工,农业生产资金需求减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支农支小等优势被打破,业务拓展困难;同时农村人口外流加剧优势服务产品边缘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内部审计应充分发挥自身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内部经营情况优势,集中主要审计力量和资源,结合实际评估自身机构所面临的重大风险,评价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性,以及相应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包括新产品研发、新市场开发、新业务拓展、市场营销策略等可能存在的制度漏洞、管理缺失、舞弊操作等风险隐患。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以风险识别评估、应对为主线,最终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在审计计划阶段,通过了解本区域农村经济环境,区域金融竞争状况,以及掌握的内部控制情况,结合历年来审计发现的、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的重大问题,锁定高风险领域和主要风险点,有效识别管理层面风险和业务操作层面风险,根据风险识别评估的结果制定审计计划。在实施审计阶段,内审人员可以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以进一步测试被审计业务条线(部门、网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判断是否能够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内审人员应在利用风险识别评估成果的基础上,有效实施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等进一步审计程序,充分应用定量业务数据分析和资料信息排查,与相关人员有效沟通,明确检查方向和现场核实重点,据此进行现场审计,获取审计证据。审计报告阶段不再是简单的罗列问题和违规问责,而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总体“画像”,对总体管理机制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列示存在的主要风险点和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进行风险提示,提出调整经营管理政策,从而改进内部控制体系,防范系统漏洞;从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率两个维度评估原生风险,综合考量次生风险,制定风险应对计划;不仅考虑操作风险、经营风险,还要考虑声誉风险、法律和合规风险,根据风险敞口和产生后果进行违规问责。
只有注重审计成果的运用,才能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提升审计质效,促使内部审计实现应有的价值。在审计成果的运用上,一是在开展内部审计时,必须时刻保持职业怀疑,充分应用职业判断,大胆假设,合理判断,翔实取证。特别是针对苗头性风险、舞弊性问题,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开展延伸排查,深入“排雷”,防范金融案件风险;二是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反馈时限、反馈方式、整改方式、具体措施等,建立风险清单或是整改台账,跟踪被审计各方的问题反馈情况、整改落实情况。不仅包括纠正措施操作、挽回损失,更要注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挖掘出现风险的根源,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风险。
随着农村经济和金融环境的深刻变化,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趋于复杂化,需要加强全面风险管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为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形式,主要以风险关注为核心,改变传统内部审计模式,创新审计方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顺应了新时期农村金融业务发展,契合新常态内部风险管理需求。虽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完善风险导向审计机制上任重而道远,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只要机构充分认识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监督的重要性,以业务稳健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积极推动审计机制改革,构建风险导向审计体系,就能全面提升审计质效,推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适应新常态,实现稳健经营,推动各项业务实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