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钢
(国营海东造船厂,浙江 台州 318000)
造船工业是综合性产业,其工业发展关系到海洋开发、运输以及国防建设等内容。为了保证造船业在当前形势下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围绕着造船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开展了研究。
我国是世界造船大国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造船产量就已经超过200万吨,近些年间造船产量仍旧不断增长,造船地位已经位于国际前列,造船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造船产品对外出口到英国、德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出口的品种也比较丰富,包括成品油船、用途货船以及化学品船等。目前,船舶总公司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定优势,也正不断推动船舶产品的创新,船舶的附加值变得越来越高,船舶制造中的技术水平也逐渐提升,获得一致好评,有利于相关产业的经济健康运转。但为了跟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促进生产力提高,造船工业管理体制需进行改革,目前的管理体制还无法做到平衡市场供需矛盾、促进资金正向流动以及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1]。
造船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推动造船业发展,而这种改革也是基于我国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最终目的会落在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方面,造船工业管理体制需要与国情及造船领域市场结合,还要和世界经济相互结合,力求于提高产业的竞争能力。根据国际航运情况来分析,船舶市场在未来几年当中还会处于相对良好的发展时期,船舶需求量会稳定增长,发展前景较为乐观,而面对这种机遇,造船业却还存在管理方面的不成熟问题、技术方面的空白问题,无法切实在国际市场中参与竞争,需要国家和政府对产业进行持续培育,而通过造船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促进造船业的管理优化、调整相应的生产经济活动、重视技术的创新发展,进而在国际领域中提高我国造船产业的竞争能力,与船舶发展较发达的国家争夺市场[2]。
造船工业本身属于劳动密集、技术密集以及资金密集的产业类型,据相关统计了解到造船工业中的产品消耗类型覆盖了90个以上产业部门,随着造船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其造船精度要求也变得更高,更是涉及光学、导航、电子以及物理等专业,因此,造船工业的相关产业类型十分复杂,但造船业本身却存在“大”而不“强”问题,知识产业结构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再加上世界船舶经济重心的转移,也意味着造船产业结构需做出调整,这就需要从造船工业体制改革着手。
造船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能进一步促进造船业项目管理效率及质量的提高,这也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海洋事业。一方面能够推动海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先进的船舶产品来探明海上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等,以强大的造船工业为支撑,推动海洋工程建设。另一方面则是有助于水运事业的发展,船舶产品用在运输业的比重较高,没有强大的造船工业就不能够发展水运事业,造船工业可以说是水运发展的有生力量。
近些年间,我国造船行业发展情况可谓是喜忧参半,具体来分析其工业管理发展情况,还需从不同角度出发。站在造船产量角度来看,我国一直以来的完成数量和对外出口数量都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尽管造船数量看起来十分喜人,但必须承认的一点是,我国造船行业工业管理水平还没有跟上发达国家,造船的技术水平也有着很大提升空间。造船的产量较大,一部分原因归于我国劳动力较多、劳动成本低廉,但并不表示生产效率高,尤其是和一些造船行业发展更好的国家相比,我国的造船技术与工业管理都存在许多不足,必须基于现代造船行业的相关管理理念及生产模式,借助于现代化手段,来改革造船行业工业管理体制,对造船企业力求于打造集成化制造系统,促进企业及行业的健康发展。
与过去相比,国内造船业还是取得了不菲成绩,但工业管理方面还需深入改革,技术也需改进,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造船制造业近些年属韩国和日本发展较快,也巩固了自身地位,而国内造船工业管理体制的限制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许多造船企业的自身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其管理队伍的人才存在不足情况,都会影响到造船企业的健康发展。管理是直接影响到经济生产活动顺利开展的要素,若造船中的管理不到位,必然会导致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偏低。管理工作会影响到造船项目的规划,若是规划不科学、不合理,那么开展造船项目也是盲目的,其未来带来的效益难以预估,也可能面临着复杂困难,即使是一些困难可以预料到,但实际解决也可能会不严谨、不到位,因此,造船企业自身管理成为影响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限制因素[3]。
我国造船行业技术虽然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在大部分造船企业在造船设计和制造阶段仍旧十分循规蹈矩,按照固定理念和流程来制造,技术应用上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这也导致相应产品难以实现创新,造船行业的发展失去动力,也可能会影响到实际生产进度及造船企业的信誉,造船项目产品难以得到有效推广,成为造船工业管理的一项难题。
造船行业若管理不到位、效益难以提高,那么相应的企业员工待遇也会有所下降,许多造船领域的优秀技术人才会因此离开,导致人才出现流失,而企业也难以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这就形成了一种人才运转的恶性循环,使得造船企业的后备力量培养缺乏,影响到工业管理水平,在这种情况下,造船企业也需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造船产量的逐年提高,加上受到疫情冲击经济的影响,目前造船企业发展也面临着很大挑战,要想深化造船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还需从企业内部管理改革着手。围绕着造船工程的计划管理,保证计划信息的有效传递,保证计划控制信息得到有效反馈,现阶段的计划管理主要采用人工方式,要想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其改革不能流于表面,应当围绕着组织机构、领导体制以及工作制度进行全面改革。
采取的措施为以下几点:一是对工时管理体系加以改进,采取打卡的手段,对实际造船生产各个工时具体状况进行全过程跟踪了解及管理,也可采用班组工时日报手段来推进管理;二是要全面提高造船员工的素质,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首先应当重视造船企业的员工革新,基于新的管理理念来进行员工结构调整,积极引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其次是采用激励机制来进行员工激励,防止企业人才流失,比如说将造船项目完成情况与奖金、工资水平直接关联,高质量完成的任务会给予一定奖励,若不能完成则做出惩罚,真正做到“多劳多得”,为技术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会,也要对具体项目任务明确具体责任人,以免发生问题时互相推诿责任;三是要对组织机构实施改革,避免各机构之间出现职能重叠,不仅影响到整体造船管理,也会浪费一定的资源,应从实质上对机构进行改组,无效的管理部门要撤除或与其他部门合并,让整体管理模式变得更为精简化、集成化、高效化以及综合化[4]。
在深化造船领域工业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还需促进结构调整升级转型,具体围绕着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布局结构以及产品结构等,具体调整任务包含以下几点。
一是要重视科技创新,以创新为驱动力,切实攻克当前造船及海洋工程设备的关键技术难关,提升技术水平,进一步培育科技创新能力,使得创新力成为造船行业未来驱动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先进技术加强引进以及吸收并再创新,加大资金投入,从而填补国内造船产业化项目的空白部分。
二是要提高重要材料和配套设备制造质量,结合当下国内市场的切实需求,重视制造船用各项设备、海洋工程相关系统以及特种材料等,有助于产业整体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造船行业的发展。
三是对造船产业的生产力布局进一步调整,对新增产能部分需严格把控,采取兼并重组、结构优化、转型生产等方式,将一部分产能整合并淘汰,优化整体布局。
四是优化产业需求,对于高端产品的生产和发展加以重视,对于老旧船舶要及时报废处理并更换,发展更多高技术水平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设备,对公务船舶可加强配置,对渔船进行改造更换,促进国内市场的内需扩大,有助于造船产业产品的升级发展,也能推动相关企业发展。
五是要对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进行稳定,造船发展的对外空间进一步打通,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仍旧保持市场占据份额处于领先地位,优化全球领域的产业布局,对海外产业加以重组,支持各造船企业对核心团队与人才的引进。
六是调整行业服务,切实发挥出造船行业协会、各专业机构的功能,具体体现在行业自律、技术服务、产品检验检测、信息咨询等方面,造船企业也要在此基础上全面落实现代造船模式,促进发展效益的提高。
造船产业应当对生产环节实施改进,重视把控其质量,不管是针对大规模生产项目,还是小规模生产项目,都要保证做到精细化管理,提升整体产品生产水平。比如说当前船舶行业发展较好的韩国与日本,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遵循的主要为精细化理念,优先把控质量,再考虑数量问题,对于我国来说,即使在造船数量上占据一定优势,但也只能在短期内体现,要想长远发展造船产业,则需重视质量把控。例如,造船企业可以积极运用精度造船管理系统,结合船厂的实际管理需求,为现代造船模式的运行提供软件控制支持。造船产业发展也需重视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创新,造船企业都应当积极打造特色产品,汇聚技术人员的智慧,推动产品的创新实现,不仅可以促进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也有利于树立良好企业声誉,宣传品牌,对整个行业而言,有利于形成高精尖制造业,在整个生产流程上追求精细,全面实施优化,作为研发人员还需从实际中领悟产品用途,对当前市场需求充分调研,合理开展产品的创新研发,若是研发过程中出现了瓶颈,那么要回归到产品理论,再结合实践来研发[5]。
在新时代背景下,造船工程的信息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信息化建设也有利于造船工业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升,其主要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促进造船工程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转变对信息化管理技能应用的认知,造船企业相关管理人员都应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项单项工程,应将其融入船舶产品的管理、设计、施工以及物资提供等多个环节,长期化、有重点地实施建设,但也应清晰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并不能解决所有现实问题,系统开发也需基于人的抽象思维,可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精准的数据分析处理。其次,要建立起对应的工作制度,帮助工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比方说规范信息系统数据库的使用制度,以免造成数据混乱而影响到实际生产工作与管理工作,还可对数据收集制度进行完善,结合计划管理来规范完成相关数据信息收集,再导入到计算机当中。最后,对造船工业管理的信息化平台进行建设,一是要实现管理自动化建设,初期对造船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都是体现在办公管理自动化方面,比如说在信息平台上进行造船工程计划编制与管理,再将生产计划以甘特图形式呈现出来,再通过网络发送,降低工作负荷,提高管理效率;二是要搭建信息发布平台,该平台的建设能够发布造船工程进度情况,也能与商务平台进行联系;三是搭建协同政务信息化平台,一方面实现信息协同,保证不同部门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包括合同基本信息、造船工程信息、工厂技术应用信息、船东信息以及订单基本信息等,借助于网络传输形式分享信息,有利于工程的综合管理;另一方面则是要实现业务协同,让造船相关的设计、质量管理以及生产经营等部分实现有效对接。
对于造船产品的买方,应当鼓励金融机构增加相关信贷资金的投放,尤其针对国内骨干造船企业,积极拓展不同类型融资渠道,加大融资支持。针对国内船舶企业的兼并重组、中小船厂业务转型以及海外并购等活动,给予信贷融资的帮助,鼓励相关企业开展贷款证券化业务。在政策上,还应对买方信贷保险政策加以优化,对担保形式进一步创新,对办理信贷的程序加以简化,提高融资效率,有条件的区域都可实施船舶融资租赁试点。
综上所述,造船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利于提高产业竞争能力、更好地调整产业结构以及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在具体实施改革过程中,应结合当前造船工业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由本文分析可知,造船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包括:推动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结构调整升级转型、加强造船生产精细化管理及设计创新、做好造船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加大造船业信贷方面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