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为社会工作的传播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了探讨如何运用新媒体来推动社会工作行业发展,本文就现阶段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中的主要困境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讨论新媒体在改善这些困境方面的优势以及当前社会工作行业中新媒体应用的现状,最后提出运用新媒体创新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社会工作;新媒体;创新性
长期以来,社会工作在我国认知度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已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工作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曙光,通过新媒体来实现社会工作传播与发展不仅是一条可行之路,更是必经之路。社会工作行业需要顺应时代变化,积极探索 “新媒体+社会工作”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推动社会工作行业朝着信息化、共享化、智能化方向前进。
一、現阶段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主要困境
(一)专业知名度低
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遵循 “教育先行”与 “政策导向”原则,虽可以在短期内培养一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但也造成该行业在我国民间的认知度远不及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西方社会工作。自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提出要 “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来,国家在宏观政策上逐年加强对社会工作的重视程度,先后推出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在最新发布的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要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进一步构建了社会工作发展的宏观框架。但政策的实际落实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基层领导与干部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浮于表面,对该专业的内涵、特点及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模式形成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并未深刻把握。加之我国除专业社会工作之外,还长期存在着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这便进一步造成基层领导干部对社会工作概念的混淆。与此同时,普通群众也常常将专业社工等同于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等,专业社工所处境地较为尴尬。
(二)资金来源单一
资金是社会工作机构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是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现阶段我国社会工作机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合适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将一部分社会服务交由社会工作机构,以期运用专业方法提升服务供给的效率与水平。但政府所能提供的财政拨款有限,且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再加上社会工作机构数量较多,当某些机构未中标时,便会出现因资金链断裂而面临倒闭的风险。此外,因机构自我造血能力的不足,社会公益资源也未得到充分挖掘,许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一些富有创新性的想法只能停留在计划书阶段,难以落地生根。
(三)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呈现出较强的区域不均衡性,“东强西弱”特点显著。受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还是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东部发达地区都明显优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并在社会工作加速发展的这十年间取得了不少有目共睹的社会治理模式阶段性探索成果,成为社会工作发展的区域标杆、行业高地。然而,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边疆民族地区等,社会工作发展起步晚、速度慢,人才缺乏、机构稀少、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突出,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着巨大张力。
(四)本土化程度不足
自专业社会工作引入以来,我国学者便一直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专业的本土化。从 “嵌入式”发展到党建引领下的 “融合性”发展,本土化进程取得了巨大进展。但由于中西文化上的差异,产生于西方社会价值体系与社会背景的社会工作,其本土化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程度还不足以形成中国式社会工作,这还需要我国学者与全社会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努力。
二、新媒体的运用对改善社会工作发展困境的优势
(一)扩大社会工作的影响力
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在扩大社会工作专业影响力方面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在新媒体出现之前,社会工作的宣传主要依赖传统媒体或熟人介绍等方式得以实现,其效果远远落后于以广泛性、交互性著称的新媒体。不仅如此,新媒体也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与巨大的潜力。截至2022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65亿,竖屏时代已经来临。群众通过互联网与外界产生链接、接收信息已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因此,社会工作需要顺应时代潮流而为之,不能故步自封地认为做好线下服务便可万事大吉。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对独有的专业价值、服务理念与成果等进行介绍与宣传,以此来构建社会工作的正面形象,让大众知道社会工作的存在及其意义;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还可以运用其专业视角,在合法合理范围内通过新媒体平台帮助有关事件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尤其是与弱势群体相关的事件,使政府意识到社会工作专业在推动社会公平与进步方面的作用与价值。
(二)提供资源链接平台
社会工作在为服务对象排忧解难的过程中,如若缺乏必要资源的支持与保障,便很难为服务对象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有学者指出,我国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要成因更可能是资源不足所导致的,资源的补充本身在化解症状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新媒体因可交互性、公共性等特性,使得其在链接资源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能够很好挖掘社会慈善资源。一方面,我们可以搭建线上社会工作资源平台,通过新媒体平台让广大爱心企业与人士提高对社会工作的认可度并愿意将资源交予社会工作机构发挥作用,机构将收集到的资源分类处理后,汇集形成不同类别的资源库。同时,我们还需要收集服务对象的信息,并在保密化处理与核实后量化形成分等级、分类别的需求库,社会工作机构则在其中充当桥梁作用,将资源库里的资源输送至需求库,完成资源链接闭环。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筹集资源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社会工作机构也可以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创收。如可以在哔哩哔哩视频平台上发布优质内容,通过平台创作激励机制形成额外收入,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付费线上教育等方法拓宽资金来源途径。
(三)改善地区发展不均衡现状
面对我国社会工作行业地区发展不均衡这一难题,“新媒体+社会工作”为其提供了缓解策略。一方面,我们可以建立线上社会工作服务站,通过开展网络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心理疏导等服务,打造 “零距离”的高效综合性服务平台,以突破空间限制,缓和中西部地区社会工作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张力;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平台,我们可以将相对成熟并得到所在地广泛认可的好项目向社会工作刚刚起步的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进行点对点、一对一的线上帮扶。将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特色理念、模式与经验通过线上平台与当地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一线工作者进行分享与交流。此外,还可以让当地社会工作学生在平台上进行线上实习,以缓解当地社会工作教育资源短缺的困境。
(四)有助于形成本土特色
在竖屏时代,社会工作与新媒体相结合是行业发展的趋势。然而目前,各国关于社会工作的研究与实践更多关注于线下,将社会工作與新媒体相结合的研究尚未在学术界形成气候,均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我国拥有如此庞大的新媒体用户群体,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社会工作与新媒体结合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在优势如此突出的条件下,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与新媒体相结合,将有助于社会工作在我国形成本土特色,实现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变革,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
三、社会工作行业中新媒体应用的现状
(一)发布内容单一
微信公众号成为社会工作机构选择运用新媒体平台来拓宽发展路径的首选阵地。综观各大社会工作机构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方式,大部分仅仅是运用其来记录活动内容、发通知公告等,通常是大段文字加上少量图片所构成,机械地将线下活动的流程与现场拍摄的照片整理成推文进行发布。内容与形式单一,极度缺乏创新性,只是呆板地完成了宣传任务,忽视了新媒体平台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作用,存在应付之嫌。
(二)未充分利用其他新媒体平台
相较于微信公众号的使用,微博、抖音等公共性、开放性与互动性较强的新媒体平台尚未受到社会工作机构的充分重视。就微博平台而言,社会工作相关账号达980个,除去一些废弃账号,笔者发现无论是大型机构还是小型机构,其微博的使用率较低、内容创新性较弱、与网友互动性较差,如粉丝量较高的重庆市薄荷社会工作机构服务中心已停更近一年;广州穗星社工官方微博至今也停更两月有余。那些内容更新频率相对较高的账号也几乎沦为其机构微信公众号的内容 “搬运工”。由于发布内容缺乏吸引力,导致账户的 “点赞”“评论”量寥寥无几,微博引流能力未被充分挖掘。社会工作机构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传播也同样如此。短视频平台近几年异军突起,就抖音而言,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其用户量高达8.09亿。因操作简单、内容 “短平快”等特点,使其日益成为我国网民信息传播与接收的重要渠道。然而,开设抖音账户的社会工作相关机构较少,仅146个账户。其中绝大部分账户作品较少、内容多为机构活动照片再配上一段音乐而成。但也有个别输出优质内容的账户,如拥有高粉丝量的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官方抖音账号,其最高视频点赞量达8000多,其余视频的 “点赞”与 “评论”数据良好,但该账户早已在2019年停更,没有持续更新实在令人惋惜。
四、运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发展路径探讨
(一)培养从业者新媒体传播思维
新媒体时代为社会工作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要求社会工作机构转变以往传统观念,提高对新兴传播平台的重视。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机构应积极培养从业人员的新媒体传播思维与能力,对工作人员的视频剪辑能力、图文编辑能力等进行培训,以期能够运用专业技术在新媒体平台上 “讲社工故事,传社工知识,立社工品牌”,并在保证社会工作公益性的前提下为机构 “引流”“引资”,以达到更好地为困难群体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最终目的。
(二)提高传播内容质量,多平台分类投放
新媒体平台类型丰富多样,唯有把握平台特性才能抓住流量风口,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第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这类平台以视频篇幅短、内容平实、传播速度快为特征,我们可以通过投放系列短视频向大众输出 “什么是社会工作”“什么人需要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常用方法”等内容来提高社会工作的公众知晓度。此外,还可以在这类平台上进行公益直播,以同步直播线下活动的方式 (在服务对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促进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挖掘服务对象自身能力,对其进行赋能。例如,在面对动手能力较强的服务对象时,我们可以鼓励服务对象制作手工作品来进行 “直播义卖”。
第二,B站等较长视频平台。在这类平台上我们可以开展系列社会工作线上课程。邀请相关学者、一线社工等专业人才面向社会工作从业者与在校学生就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案例与经验进行展示与分享,使其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与技巧。同时,我们可以打造 “明星社工”、拍摄主题Vlog,以微观视角为切入点,让大众了解到社工日常的工作内容。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社会工作伦理规范行事,客观公正地展示社工的工作过程与结果。
第三,微信、微博等以图文为主的平台。在微信这类以强社交关系为基础的平台上,我们除了可以像过去一样在公众号上发布活动通告、撰写活动简报之外,还可以在公众号菜单栏中将机构在其他平台上发布的内容进行分类汇总,成为其他作品的 “集合地”,方便公众号关注者查阅机构动态。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微信平台上打造资源库。一方面,可以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利用腾讯公益等合规网络筹款平台来发起筹款活动,并用公众号进行转发与实时更新筹款信息,做到资金来源与使用透明化;另一方面,定期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分类组建志愿者队伍,鼓励线下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此外,我们也可以发挥微信小程序的功能,创建社会工作线上工作台,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在线咨询、个案辅导、心理调节等服务。在微博这类公共性较强的平台上,我们可以立足机构特色领域对相关网络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建议,同时还可以使用 “@”功能,点名呼叫名人明星、新闻机构等在微博上具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型微博号,以期通过意见领袖的二次传播或互动来扩大传播效应。[2]
五、结束语
在新媒体时代,社会工作与新媒体相结合可以扩大其影响力、提高链接资源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促进本土化特色发展。但现阶段社会工作行业中新媒体应用存在应付之嫌,未能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因此,笔者提出一些具体策略,以期能够为一线社工提供融合方向,促进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友华,祝西冰.中国社会工作实践中理论视角的选择:基于问题视角与优势视角的比较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6(11):73-79.
[2] 黄逸宁.新媒体运用于社会工作品牌传播的对策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7.
作者简介: 吴冰冰,女,汉族,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