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09-12 20:17姜雷朱海璐周惠玉
科教导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新时代策略

姜雷 朱海璐 周惠玉

摘要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大转折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科学的方法处理就业和择业问题,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就业压力和困难。当前,我国就业市场发生重大变革,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文章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研究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针对大学生就业心态呈现的诸多问题,从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我认知、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四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本研究旨在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5.049

1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大学生完成角色的转变

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社会学相关研究表明,角色转变不仅是行为模式的改变,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该过程附带着个体身份角色和社会地位的改变,大学生需要从一名学生转变为社会公民。部分大学生面临人生角色转变时,通常不能快速地调整心态,大学生就业是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变,大学生需要做好心理和行为的准备,转变成为社会求职者[1]。大学生与职业人员的主要区别在于大学生是受教育者且经济不独立,需要不断学习来掌握技能;职业人则是已掌握技能的社会责任者,也是社会贡献者。良好的就业心理可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处理好社会关系,促进大学生角色的顺利转变。

1.2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目标的合理制订及实施

就业的关键在于确定就业目标,目标的确定是就业的基础。大学生制订适合的就业目标,对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十分重要,适合的就业目标会增强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他们产生舒适、愉悦的职业心理,在职场上如鱼得水。良好的就业心理可帮助大学生认清自我,了解市场需求,客观地自我定位,做出准确的判断,找到符合自己的职业。大学生需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提高抗压和抗挫折的能力,在外部干扰时或求职失败后,要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不断地努力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2]。

1.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理以及健全的法律意识”[3]。可以说,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健康的就业心理使得大学生在走上社会、步入工作岗位时能积极地从事社会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能有效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通过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帮助大学生进行理性的自我分析和客观的实际分析,及时发现自身不足,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积极把握就业机会,合理作出决策;在就业实践中充分锻炼自己,从而为其未来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2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阐述

2.1准备不足,就业心理不成熟

部分“90后”及“00”后大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进入大学后,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未意识到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性,未很好地进行全面职业规划。同时,日常对就业政策和相关信息关注度不够,到毕业季到来之际,匆忙准备就业,临时抱佛脚。就业市场波动,大学生存在明显的就业准备不足,就业心理不成熟,依赖心理严重,他們的思想缺乏独立,对就业方向和客观事物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难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出判断。

2.2人职不匹配,就业观念落后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步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然而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公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仍停留在精英化阶段,呈现与时代发展不匹配现象。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期待过高,对薪资水平、福利待遇的期望值远高于实际。在就业地区选择上,明显存在重经济发展快的东部地区、轻经济发展滞后的西部,向往城市就业、轻视农村就业,“故土难离”现象也比较普遍。此外,大部分学生的创业意识还比较淡薄,存在先就业后择业,有机会再创业的观念[4]。

2.3认知不足,就业态度悲观

部分大学生面临就业竞争时,缺乏对自身正确的认识,存在高估或低估自身能力的情况,加之自身缺乏对就业的良好准备,容易在思想上出现消极心理,不能勇于面对就业竞争,不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大学生在面对应聘失败后,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缺乏积极地寻找适合工作的勇气和毅力,甚至会出现消极待业的情况。大学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与社会竞争相比轻松很多,导致其面对社会竞争时,不知所措,出现自卑和胆怯心理,没有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的勇气及信心。大学生在不断地应聘后,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就会心理受挫,打击其积极性和信心,导致存在悲观的就业心理。

2.4恐惧抵触,就业选择焦虑

对于就业市场了解不够深入,某些冷门专业无用人单位问津,让部分学生对就业充满焦虑和恐惧,还有部分就业岗位出现“重男轻女”的现象,让一些大学生求职者失望退缩等,尤其是在经历了多次尝试未果的情况下,这种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会加重,必须要加以重视,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调节、疏导。

2.5家庭主导,就业思想缺乏自主性

大学生就业存在代际传递效应影响,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绝大多数家庭依旧抱着老观念不放,将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和整个家庭的荣辱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过度干预子女择业、就业,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自主性。父母这种过高的期望给子女的心理带来无形的压力,让他们无法坦然面对现状、接受现实。

3解决就业心理问题的有效策略

3.1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大学生是在家长的呵护与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度过的大学生活,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较弱。因此,大学生应该摆正心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提前做好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通过大学的学习获得从业的本领,最终走上职业道路,是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其就业发展。及早做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做好就业心理准备,是成功就业的前提,同时也是帮助大学生合理定位自己、找准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了解就业市场的重要手段。

3.2正确自我认知,找准职场切入点

大学生要全面了解自我,深入进行自我剖析,了解自己的价值取向、性格、气质、兴趣、优势、劣势等,提升自我觉察和认知,完善自我认识,将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做到实事求是,脚踏实地,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同时,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要正确认知自我,避免从众心理,不要让自己的择业方向和期望水平受到其他人的影响。高校教师要在大学生的关键转折期及时给予他们引导和帮助,指导他们完善自我认识,不要在与同学的盲目攀比中迷失自己,而应该充分地结合自己的能力、特点和社会需要,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为出发点来选择就业方向,摆正自己的就业心理。另外,当下许多待业大学生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原因还包括期望值太高,对于工作的选择存在着过于理想主義的心态,学校也要注意调节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减少“这山望着那山高”“脚踩几只船”的现象。

3.3转变就业观念,树立乐观的就业心态

一是要与时俱进,立足时代需求。树立理性、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把自己看作是普通的劳动者,调整好心态,岗位不分高低贵贱,重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转换思维,保持乐观的就业心态。与其固守一隅,不如开疆拓土,换个角度审视自己,乐于到基层工作,到农村去,艰苦创业等。三是锻炼自己自主择业的能力,真正根据自己的综合能力、兴趣爱好等合理选择自己的职业。另外,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期内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在心理上依靠走后门、托关系的方式去获得工作。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正确的择业心理应该是时刻具备竞争意识,满怀信心地做好就业准备,才能在众多求职者中赢得适合自己的职位。

3.4加强就业心理指导,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高校要依据大学生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工作。一是打造一支专业化队伍,高校要从内部选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教师,将其归入指导队伍。可以邀请有能之士召开讲座、培训等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二是创新就业指导方式。高校就业管理部门需要做好市场调研,采取科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经验。在网上搭建指导平台,为学生提供服务。通过网络沟通,了解学生的困惑点,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心理,最终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三是针对个体开展个性化指导工作,结合学生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心理指导,也可通过开展就业心理恳谈会等形式,多方面全方位了解学生,并提供有效帮助。

3.5设置自我调适活动,提高自我监控能力与心理素质

对于待就业的大学生来说,缓解其就业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自我监控是一个自觉设定计划、自我检查、调节与自我评价反馈的过程,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与心理素质,可以促使他们积极地为自己设定预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积累经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该为临毕业大学生组织自我指导训练,引导他们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并让他们意识到待就业过程中产生心理压力是正常现象,教导他们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心理压力,通过自我调适来客观地评价自我,分析自己的就业方向与形势。大学生能够清晰且全面地认识自己对他们的未来就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自主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抱着平和乐观的心态来积极参与职业竞争,有利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3.6建立大学生就业机制,优化就业环境

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政府应该积极制定并出台就业优惠政策,尽量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发展空间和就业环境,保障他们拥有健康积极的社会文化氛围与安定有序的生活学习环境。另外,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及时为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扰,设置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与贫困生救助机制,保障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要及时向学生展示单位信息,与高教就业指导中心进行沟通交流,使学生了解到丰富多样的、自己所需要的就业信息。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出现,企事业单位要明确自己的用人策略,在招聘的同时附带岗位说明,将单位的相关情况与用人信息完整呈现在学生面前。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2EDE388);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SJGY20210789)。

参考文献

[1]南凯,魏满堂,姜冉.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个性化干预措施临床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8(4): 123-128.

[2]梁洁.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对调节就业心理压力积极适应社会的研究——评《大学生职业心理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2): 1924.

[3]张月琦.“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就业心理的关系及团体辅导干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24):125-126.

[4]王萍萍,王晓雪,王卫红.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茶文化的视角[J].福建茶叶,2021,43(12):235-236.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新时代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
浅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