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庆文
( 天津市天津医院麻醉一科, 天津 300202 )
老年人群因为年龄的不断增长,其骨量正处于不断流失阶段,所以老年人群在发生交通事故、意外跌倒后极易骨折[1]。 下肢骨折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而且该型骨折也是老年人群的主要骨折类型,为保证恢复效果理想,临床针对老年下肢骨折多采取手术疗法进行治疗[2]。 但是因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正在逐步下降的影响,致使手术治疗的风险性较高,而如何有效保证手术安全,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发生已经成为骨科护理研究工作的重点问题之一[3]。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心理上出现的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会使其身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血压、心率出现剧烈波动,可能会增加手术治疗的风险性[4]。 当前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应激反应的预防工作不够重视,怎样规避患者治疗风险成为各方关注重点[5]。 我院本次研究为保证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加强,对手术室护理操作进行规范,且系统有针对性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取得理想效果。 鉴于此,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将我院2021 年1 月—2021 年12 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0 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按数字双盲法分为对照组(30 例)和观察组(30 例)。 资料见表1,差异不明显(P>0.05)。 (1)纳入标准:患者X 线、CT 等检查结果显示为下肢骨折、均为新鲜骨折;年龄≥65岁,骨折时间3 天内;入院接受骨折手术治疗,研究内容了解后自愿加入。 (2)排除标准:精神智力异常,沟通不畅;其他严重疾病、多发性骨折、机体功能下降严重。
表1 患者一般资料(±s,n,%)
组别例数性别骨折类型ASA 分级男性女性平均年龄(岁)胫腓骨骨折 胫骨骨折股骨骨折 踝关节骨折Ⅰ级Ⅱ级对照组30 13(43.33) 17(56.67) 70.10 ±1.40 10(33.33) 6(20.00)4(13.33) 10(33.33) 18(60.00) 12(40.00)观察组30 15(50.00) 15(50.00) 70.00 ±1.50 9(30.00) 10(33.33)3(10.00)8(26.67) 20(66.67) 10(33.33)χ2/t0.2680.2670.3320.287 P 0.6050.7900.8590.592
对照组:患者手术期间接受常规护理。 术前,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完成手术相关检查,评估其心理、生理状态是否适合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期间,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监测,术中手术医师、护士之间要做好后密切配合;术后,指导患者掌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观察组:加强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工作力度。 具体如下:(1)术前加强访视。 患者术前1—3 天,由手术室护士负责探视患者,增进彼此了解,帮助患者减轻对手术治疗、手术室的陌生感,通过术前访视让患者对手术治疗、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有所了解,提高其认知。 患者如果表示出对手术有过度担忧情况,要为其详细介绍我院下肢骨折手术的技术优势,并向患者介绍手术主刀医师的技术水平,帮助患者提高信心;患者如果对术后恢复情况过度担心,向患者介绍过往手术后恢复理想的案例,帮患者减轻担忧。 (2)术前加强准备。 手术室护士根据患者术前探视情况系统评估其生理、心理状态,确认患者身心状态能够接受手术治疗。 术前对手术器械设备、药品、耗材等进行查验,保证物资准备充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协助患者选择舒适的手术体位,保证手术舒适性,同患者积极进行沟通,帮其减轻紧张不安感。 手术室巡回护士、器械护士要认真做好各自工作,根据术前既定的手术方案、标准等积极配合好手术麻醉师、手术医师的相关麻醉和治疗操作工作。 (3)术中加强护理。术中要做好患者的保温护理,手术室内温度要保证控制在22 ℃~24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恒温毯的使用,保证患者术中体温维持恒定。 术中还要尽量不暴露非手术区域的皮肤,消毒冲洗前做好预热处理,避免低温度冲洗液造成刺激。 手术中如果需要暂停,切口要使用浸过温盐水的纱布进行覆盖。另外,做好患者各项指标的监测工作,发现异常向医师汇报。 患者若为非全麻,手术室医护人员可通过眼神、动作同患者进行交流,使其能够维持平静状态,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 (4)术毕加强护理。手术护士要配合好手术医师的手术收尾操作,为患者将术区的皮肤清洁干净,并将切口敷料、引流管固定好,做好患者转运工作,转运前15 分钟通过电话联系骨科责任护士,通知其将麻醉床、吸氧装置、监护仪器等准备到位。 在将患者搬上转运床前,对其各种管道的固定情况再次进行检查,保证无打折、固定不牢固、输液管不通畅等问题发生。 过床时引流管必须低于创口,预防反流发生。 转运期间,手术医师、护士、麻醉医师的站位要规范,保证能够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及处理突发问题。 转运动作要小心谨慎并保证轻柔,预防二次损伤发生。 护送患者返回病房后,手术医师、护士、麻醉医师要同病房医护人员一起为患者进行安置,于患者床头完成交接班,交接班具体内容有手术麻醉方式、手术情况、手术中药物的使用、管道、皮肤及影像学资料等。 双方医护人员确认无误后签字。 手术室安排专人负责患者术后3~7 天随访工作,了解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恢复及对手术护理工作的相关建议,做好随访记录,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能够持续性改进,以达到最佳。 另外病房护士要多给予患者鼓励,使其在术后能够尽早展开康复锻炼,同时为患者按摩下肢,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及饮食喜好,为其制定的适宜的饮食方案,加强饮食营养干预。
观察指标如下:(1)术前、术后评价患者应激反应情况。 应激反应:HR、SBP、DBP、NE、AD。 (2)术前、术后通过SAS、SDS 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 SAS、SDS 量表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3)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并发症:创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 (4)科室自制问卷对患者展开护理满意度调查。 该问卷由基础护理、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护理管理4 个方面内容组成,单方面评分0 ~25 分,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用SPSS22.0 分析数据,用χ2检测,(%)检验计数,用t检测(±s)检验计量,P<0.05差异明显。
术前2 组患者HR 为(80.15 ±8.40)次/min VS(80.12 ± 8.38 ) 次/min、 SBP 为 ( 133.15 ±15.60)mmHg VS(133.16 ± 15.61) mmHg、DBP 为(84.30 ±7.50)mmHg VS(84.29 ±7.51)mmHg、NE为( 151.35 ± 21.16 ) pmol/L VS ( 151.36 ±21.14)pmol/L、AD 为(52.20 ± 20.10) pmol/L VS(52.18 ± 20.12) pmol/L, 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 术后对照组 HR 为( 86.40 ±7.95)次/min、SBP 为(148.45 ±14.57)mmHg、DBP为(91.49 ± 9.78 ) mmHg、 NE 为(171.35 ±22.45)pmol/L、AD 为(113.50 ±13.82)pmol/L,观察组HR 为(80.40 ±7.00)次/min、SBP 为(140.30 ±14.30)mmHg、DBP 为(85.60 ±9.55)mmHg、NE 为(153.45 ± 20.65 ) pmol/L、 AD 为( 95.60 ±12.40)pmol/L,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应激反应比较(±s,n=30)
表2 2 组患者应激反应比较(±s,n=30)
HR(次/min)SBP(mmHg)DBP(mmHg)NE(pmol/L)AD(pmol/L)组别手术前手术后手术前手术后手术前手术后手术前手术后手术前手术后对照组 80.15±8.40 86.40±7.95 133.15±15.60 148.45±14.57 84.30±7.50 91.49±9.78 151.35±21.16 171.35±22.45 52.20±20.10 113.50±13.82观察组 80.12±8.38 80.40±7.00 133.16±15.61 140.30±14.30 84.29±7.51 85.60±9.55 151.36±21.14 153.45±20.65 52.18±20.12 95.60±12.40 t0.0143.1020.0022.1870.0052.3600.0023.2140.0045.280 P0.9890.0000.9980.0000.9960.0000.9990.0000.9970.000
术前2 组患者SAS 为(60.23 ± 2.25)分VS(60.24 ± 2.22) 分、 SDS (59.89 ± 2.31) 分 VS(59.90 ±2.28)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SAS 为(50.57 ±1.57)分、SDS 为(52.25 ±1.54)分,观察组SAS 为(47.21 ±1.02)分、SDS 为(49.82 ± 1.00) 分, 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s,分,n=30)
表3 2 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s,分,n=30)
组别SASSDS术前术后术前术后对照组60.23 ±2.25 50.57 ±1.57 59.89 ±2.31 52.25 ±1.54观察组60.24 ±2.22 47.21 ±1.02 59.90 ±2.28 49.82 ±1.00 t0.0179.8300.0177.249 P0.9860.0000.9870.000
对照组创口感染2 例(6.67%)、深静脉血栓3例(10.00%)、压力性损伤4 例(13.3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术后仅1 例创口感染,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及压力性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63.68 ±8.03)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87.98 ±9.80)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5。
表5 2 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x±s,分)
下肢骨折患者中老年人较为常见,老年人发生下肢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年龄不断增长,同时骨质也在不断流失,骨骼稳定性下降[6]。 当突然遭遇交通事故、摔倒等意外时,容易受到高能冲击而发生骨折,特别是女性在更年期后因为性激素分泌发生改变,较同龄男性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7]。 当前,临床针对老年下肢骨折大多会行手术治疗[8]。 手术治疗会给患者造成医源性创伤,加上患者身体机能正在逐步下降,所以如何保证手术治疗安全性一直是临床研究工作的难点问题之一[9]。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手术期间接受系统完善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使手术风险性降低,还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 当前临床使用的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但是护理质量欠佳,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护理工作的相关需求[11]。 而本次研究,为保证护理质量理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力度。 加强手术室护理的重点关注内容是手术室护理服务方面,包括术前对患者的访视、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及术毕护理等内容,能够为患者提供系统且全面的护理服务,在减轻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等方面效果突出。在机体中HR、SBP、DBP 是最为重要的生理指标,在下肢骨折手术中因为机械损伤、疼痛刺激等因素影响,上述指标水平会有明显上升情况出现,但是因为患者是麻醉状态下实施手术,所以是无法统计术中相关指标水平的[12]。 手术后麻醉药物的药效逐渐消失,患者会因为机械损伤、疼痛刺激等因素影响,HR 等指标水平就会上升。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术前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由结果可得出,加强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其生理指标稳定,减轻应激反应。 分析认为本次接受加强手术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手术前的相关准备工作更加充分,同时选择镇静效果更为理想的麻醉方法进行麻醉,患者术后疼痛对机体所产生的刺激也相对较轻,有效避免了HR等剧烈波动情况的发生。 NE、AD 在临床上经常用于对肾上腺素分泌情况的评估,肾上腺素分泌情况能够反映出应激反应的真实强度[13]。 本次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E、AD 水平更低,表示该组应激强度是弱于对照组的,这是因为加强手术室护理使患者在术前充分做好了生理、心理准备的原因,而且手术中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环境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而且能够对包括手术在内的多种因素对机体造成的刺激进行限制,所以NE、AD 水平升高幅度不大。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因为年龄原因,身体情况普遍不理想,对于手术治疗的耐受性要明显低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而且心理上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手术应激反应情况可能较为强烈,上述问题都会影响到手术治疗及预后质量。 因此针对该疾病患者,需要对其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加强,帮助患者平复情绪波动,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手术的开展,利于提高手术预后质量。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术前患者SAS、SDS 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SAS、SDS 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 由结果可见,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加强,利于帮助患者减轻负性情绪影响,平复心理波动。 分析认为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为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提供更多心理安慰和支持,使其孤独、无助的心理得到改善;术前加强巡视,医护人员同患者能够进行充分沟通,不仅能够拉近彼此距离,还能帮助患者减轻陌生不安感,使其对接下来的手术治疗工作有一定了解;手术中医护人员灵活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可帮助患者增强治疗信心,促使其依从性提高,使其能够主动配合手术工作的顺利完成。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会因为陌生环境的原因而心理上出现畏惧情绪,加上对于手术的担心,会影响到心率、血压水平,因此手术治疗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14]。 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和安慰,使患者的孤独无助感觉得到改善;术前加强访视,积极同患者进行沟通,帮其减轻顾虑的同时还能减轻负性情绪影响;术中加强护理,手术医护人员根据自己专业技能,为患者提供专业且有效的治疗护理服务,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果提示,加强手术室护理在帮助患者减少术后并发情况发生方面效果出色。 分析结果认为,手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手术应激反应,应激反应会对患者免疫系统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容易增加压力性损伤、感染等风险,而观察组应激反应程度较轻,间接影响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常规护理模式中,为患者所提供的护理服务基本是片段式服务,过于注重治疗,而忽视了患者的整体照护,患者实际护理需求很难被满足[15]。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下肢功能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果提示,加强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在促进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护理满意度提高方面效果出色。 分析认为,本次研究工作中对观察组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加强,通过术前加强访视、加强术前准备,使患者了解并认识手术的目的、方法、优势,缓解紧张不安感,于术前查验并准备好相关手术器械、物品等,保证手术的顺利安全性进行;术中加强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同时手术室医护人员之间紧密进行配合,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性;术毕加强护理,做好患者术后麻醉苏醒、引流、交接等工作,指导患者饮食、早期功能锻炼,利于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加快下肢功能的恢复。 同时,通过上述干预措施的实施,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综合素养得到充分体现,医护人员同患者之间能够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护患关系,不仅使患者生理、心理负担得到减轻,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来讲作用同样明显。
综上所述,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期间加强其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和负性情绪造成的影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该模式在临床上具有积极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