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飞
( 天水市中医医院骨伤科, 甘肃 天水 741000 )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常见类型之一,此类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如过度外翻、内翻或外旋等,依据间接暴力作用的大小、患者受伤时足部位置的差异,患者会出现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骨折[1]。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之一,日常活动中的行走、跳跃等都需要依赖踝关节的背伸和屈曲活动,踝关节骨折会对个体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2]。 近些年随着国内交通事业、建筑业等的快速发展,踝关节骨折已成为创伤骨科中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3.92%,此类骨折好发于青壮年,常可波及踝关节关节面,如得不到恰当复位可能会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影响患者踝关节活动[3-4]。 手术内固定是踝关节骨折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而内固定方式也有所差异[5],本研究现拟通过设立对照分组的方式,分析C 臂透视指导下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 报告如下。
筛选我院2019 年1 月—2022 年11 月接受治疗的80 例内踝、后踝骨折,AO -B1 患者,按照其接受术式的差异区分为观察组(n=40,接受C 臂透视指导下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和对照组(n=40,接受传统切开复位手术),2 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 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纳入标准:①患者知情同意;②患者基线资料齐全完备;③均被影像学确诊为踝关节骨折,患者具有相关的临床表现。 (2)排除标准:①并发精神疾患者;②并发其他部位骨折者;③并发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并发恶性肿瘤者;⑤病理性骨折患者;⑥纳入其他研究且未结题者;⑦术后出现软组织坏死者;⑧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切开复位手术。 患者术前接受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选择相应切口,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后,将骨折区域的血肿、坏死组织进行清除,而后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并置入钢板使用螺钉进行固定,结束后对切口进行缝合,术后嘱患者注意饮食、密切观察切口状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 观察组患者则接受C 臂透视指导下的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具体措施如下:患者同样接受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于C 臂透视下,向与导致患者踝关节骨折外力相反的方向进行牵引推压,配合复位钳将骨折块进行复位,C 臂下观察复位效果良好后,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而后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恰当长度的空心螺钉,在C 臂指导下与骨折部位垂直进行固定,最后取出临时固定的克氏钉,缝合伤口并使用棉垫加压包扎,术后同样注意饮食、密切观察切口状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 2 组患者术后均依具体情况及早开展康复锻炼,术后应用下肢支具外固定于功能位,抬高患肢,术后10—14 天拆线,(换管形石膏固定),即可持拐下地,积极进行不负重的关节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 胫腓联合分离者石膏固定3 周。 螺钉术后10—12 周下地部分负重前取出,8—10 周后骨折多已愈合,可去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但半年内应注意避免扭伤。
对比2 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术后骨折康复效果差异;对比2 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 个月时的踝关节功能,采用踝关节评分[6](Kofoed 评分标准),该量表能够对受试者疼痛、功能、活动度进行评估,满分为100 分,得分越高代表受试者踝关节功能越好,其中疼痛基本分为50 分,功能满分为30 分、活动度满分为20 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用于疼痛的评估,使用1 条长约10 cm 的游动标尺,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 分表示无痛,10 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由受试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某一刻度代表自身疼痛度)差异;统计2 组患者围术期各类并发症如感染、创伤性关节炎、固定松动等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
采用SPSS 24.0 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x2)检验,以例(%)表示,P<0.05有差异。
2 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见表1。
表1 2 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x ±s,n,%)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s)
表2 2 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s)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4037.21 ±15.115.26 ±1.21对照组4043.01 ±6.9840.15 ±13.56 t-2.20416.209 P-0.030<0.001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随访骨折指标比较(±s,w)
表3 2 组患者随访骨折指标比较(±s,w)
组别例数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观察组408.21 ±1.6510.32 ±3.65对照组4010.26 ±2.0113.56 ±3.21 t-4.9864.216 P-<0.001<0.001
术前2 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Kofoed 评分及VAS评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2 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Kofoed 评分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 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踝关节功能Kofoed 评分及VAS 评分比较(±s,分)
表4 2 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踝关节功能Kofoed 评分及VAS 评分比较(±s,分)
注:a 代表P <0.05,与术前相比较。
组别例数踝关节功能Kofoed 评分VAS 评分术前术后12 个月术前术后12 个月观察组4049.32 ±5.1190.21 ±8.51a8.23 ±1.651.01 ±0.21a对照组4049.63 ±4.6881.22 ±10.26a8.31 ±1.551.65 ±0.36a t-0.2834.2650.2239.712 P -0.778<0.0010.824<0.001
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1 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1/40),与对照组患者的15.0%(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59,P=0.044)。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屈戍关节,属于较为复杂的铰链样关节结构,踝关节中骨和韧带协同作用,起到了良好的承重效果,数据显示,在人体日常行为中,踝关节需要承受约1.25 倍体质量的力,而在剧烈运动下需要承受约5.5 倍体质量的力[8]。 受负重较大影响,踝关节在遭遇到外力侵袭时,易因平稳性被破坏而出现骨折,此类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2%,其中单踝骨折占比最高,其次为双踝骨折和三踝骨折,开放性骨折占比最低[9]。 踝关节骨折不仅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同时骨折还会对患者的内侧、外侧韧带和下胫腓联合韧带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因而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开展积极的手术治疗,以恢复其解剖位置,为患者的早期康复锻炼奠定条件。
C 臂透视指导下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一般手术指标影响,文中通过对照分组发现,相较于接受传统开放复位术的对照组,接受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更低。 本文作者分析认为,传统的开放式复位手术虽然无论是对血肿的清除效果上,还是手术视野上及骨折对位上都明显优于微创手术,但传统开放式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显著更大,而局部可能形成的瘢痕对外观及活动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 这不仅会对患者术后早期的康复锻炼造成影响,同时还可能会增加诸如创面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10]。 而微创手术在C 型臂的指导下,也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骨折部位,对复位起到良好引导效果,同时微创术减少了切开骨折部位等操作,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出血量,这一点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1]。
C 臂透视指导下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康复指标影响,文中进一步的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后续关于2 组患者踝关节功能Kofoed 评分的比较则证实了观察组患者随访踝关节功能更佳。 本文作者分析认为,踝关节复杂程度较高,属于人体重要负重关节,而骨折又常会波及患者踝关节关节面,增加了手术难度。 即使患者接受了恰当的复位治疗,骨折术后早期,患者仍然会出现肿胀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变小乃至受限的情况,已有针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随访结果显示,术后2 年仍有部分踝关节骨折患者存在慢性疼痛和关节功能丢失现象[12-13],因而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远期随访也是评估其康复情况的重要参考。 文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的空心螺内钉内固定方式相较传统开放式手术创伤更小,但临床上针对此类固定方式的质疑集中于能否为患者提供良好支撑中,文中的随访结果提示了空心螺内钉内固定价值肯定[14]。 此外本文作者分析认为,经皮微创空心螺内钉固定较开放手术还有一个优势,及术中避免了对骨折部位骨膜的剥离,不会对患者骨折部位血液供应造成明显影响,这也为患者的术后康复锻炼奠定了良好基础[15]。
C 臂透视指导下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并发症影响,最后文中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认为其原因也与微创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避免了创面暴露从而降低了患者的感染风险。 同时螺内钉固定方式有助于维持软组织的完整性,避免了对患者骨折部位骨膜的损伤,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切口坏死及内固定外露风险。
综上所述,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开展C 臂透视指导下的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有助于降低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转归,对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度也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同时我院总体开展踝关节骨折病例数较少,存在一定的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