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3-09-12 00:50范小辉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16期
关键词:外科麻醉康复

范小辉

( 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骨科, 广东 中山 528421 )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工具的应用也不断增多,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骨科就医概率明显升高。 骨折不但带来机体剧烈疼痛,还会引发肢体功能障碍,且多数骨折是突然发生的,会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一定程度损害,生理、心理的过度应激会影响手术效果,不利于术后恢复,所以临床应给予适当护理,来促患肢功能恢复[1]。 快速康复护理属于综合性护理模式,能给患者在心理健康、机体、语言方面提供总体护理,以减少康复时长,降低不良事件概率。 因骨科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康复缓慢,因此如何降低手术应激,促进术后康复,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2]。 对此本研究对骨折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并将其对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进行探究。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接受治疗的患者60 例,收集相关资料开展研究,依据护理干预方案的不同分组。 对照组患者30 例,男性18例,女性12 例;年龄18—62 岁,平均年龄为(40.3 ±2.1)岁;骨折原因:11 例高处坠落, 10 例交通事故,跌倒7 例,其他2 例,发生骨折至入院接受手术时间为2 小时—2 天,平均为(1.2 ±0.2)天;骨折部位:9例尺骨远端骨折,10 股骨粗隆间骨者,11 例踝关节骨折。 观察组患者30 例,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龄19—64 岁,平均年龄为(40.7 ±2.4)岁;骨折原因:10 例高处坠落,9 例交通事故,跌倒8 例,其他3例,发生骨折至入院接受手术时间为3 小时—2 天,平均(1.1 ±0.3)天;骨折部位:10 例尺骨远端骨折,8 股骨粗隆间骨者,12 例踝关节骨折。 2 组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入院后先检查伤口,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围术期护理,术后应用镇痛泵镇痛,并提供术后康复锻炼、功能锻炼、出院指导[3-4]。观察组快速康复护理。方法:(1)术前。 向患者仔细介绍手术方案及流程,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帮助树立主动意识,提升治疗、锻炼依从性。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多数患者术前有恐惧、焦虑、紧张情绪,要加强互换沟通。 掌握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安慰、鼓励、疏导,解除患者多手术的困惑。 措施:向患者讲述成功案例,树立治愈的信心,提升配合度。 (2)术中。 调整手术室内的温、湿度,术应用冲洗液均作保温处理,为患者采取措施保温,备好手术器械,以语言或动作安抚患者,控制好手术进度,术中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不常规留置引流管,仅对需要者安放,术后24 小时内拔除。 麻药要选半衰期短的药物。 控制输液量,液体加温至37 ℃左右,为患者提供保温措施。 (3) 术后。 ①饮食干预:患者清醒后可少量饮水,在无呛咳、呕吐等后,可适量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普通饮食,多食果蔬,避免便秘。 ②伤口干预:观察有无渗血、渗液,按需更换伤口敷料,敷料更换时遵循无菌原则,语句伤口状况应用抗感染预防治疗。 ③疼痛干预:术后应用镇痛泵镇痛,降低疼痛度,促进早日功能锻炼。 在患者锻炼时、睡前等播放音乐,转移注意力,缓解患者疼痛,指导家属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轻肿胀疼痛。 ④功能锻炼:依据病情及术式,正确摆放体位,制定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方案,完成手术回室后将患肢抬高,加速血液回流,减少肿胀,促进创口愈合,待感觉恢复后,指导患者主动锻炼,针对骨折部位逐渐提升锻炼强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

对比2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康复指标、术后患肢功能、术后疼痛度评分、护理满意度的差异。 (1)对比2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及其他并发症。(2)对比2 组术后康复指标的差异。 包括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 (3)对比2 组术后患肢功能。 指标包括腕关节、踝关节、髋关节功能,得分越高功能越好。 (4)对比2 组术后疼痛度。 以视觉模拟VAS 评分测评,得分越高,疼痛度越高。 (5)对比2 组护理满意度。 以我院自拟《护理满意度量表》统计,共5 项指标每项0—4分,20 分满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 对本研究所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用x2(%)进行检验,计量用t检测(x±s)进行检验,显著差异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2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2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n=30)

2.2 2 组术后康复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2 组术后康复指标对比(x ±s)

2.3 2 组术后患肢功能评分对比

观察组腕关节、踝关节、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2 组术后患肢功能评分对比(x ±s,分)

2.4 2 组术后疼痛度评分对比

2.5 2 组满意度对比

术后1 天2 组患者疼痛度无明显差异(P>0.05),在手术后各时间段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表4 2 组术后疼痛度评分对比(±s,分)

表4 2 组术后疼痛度评分对比(±s,分)

组别例数 术后1 天 术后3 天 术后5 天 术后7 天对照组30 7.65 ±0.12 5.41 ±0.33 3.45 ±0.32 1.95 ±0.22观察组30 7.56 ±0.10 3.56 ±0.41 1.20 ±0.18 0.53 ±0.12 t-1.11012.30213.20213.658 P- >0.05<0.05<0.05<0.05

观察组满意度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 组满意度对比(±s,分)

表5 2 组满意度对比(±s,分)

组别例数护理态度护理操作规范疾病知识宣教心理指导满足患者合理需求总评分对照组302.63 ±0.212.75 ±0.103.13 ±0.152.80 ±0.132.88 ±0.4816.62 ±0.24观察组303.58 ±0.063.55 ±0.033.54 ±0.133.71 ±0.123.50 ±0.0718.98 ±0.10 t 值-11.36212.00312.54813.22812.10512.625 P 值-<0.05<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骨折是骨科常见损伤类型,传统的保守治疗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例如畸形愈合、关节僵硬、延迟愈合等,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手术治疗是目前骨折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患者本身存在骨折创伤,应激反应强烈,手术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方法,会加重应激反应,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 因此如何提高骨折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最大程度促进骨折手术患者的康复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但是常规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不够理想,患者术后疼痛感强烈,并发症多且住院时间长,因此探索更好的护理模式成为临床护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源于1997 年丹麦学者Henrik Kehlet,其主要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通过运用多学科知识,优化围术期护理措施,从而减轻患者身心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基于传统外科循证理念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与改进。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涵盖范围广,包括麻醉学、外科学、康复学、营养性、心理学等领域内容,涉及微创手术、麻醉方案、镇痛方案、肠内营养支持、早期康复锻炼等技术。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围术期护理模式,强调术前的健康指导与心理护理,不进行常规的肠道准备,提倡优化手术麻醉方案,控制术中术后静脉补液量,采取多模式镇痛方案,减少置留引流管,督促患者尽早开展康复锻炼。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提出的原理为:身心应激反应会对机体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影响术后康复效果,因此减轻身心应激反应,有助于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传统围术期准备中需要进行胃肠道准备、禁食禁水、置留导管、静脉补液、麻醉镇痛等,加上骨折的发生都会导致患者出现较高的应激反应,这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促进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导致心输出量升高、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目前临床研究指出,许多手术并发症、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与骨折创伤、手术带来的应激反应有关。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主要是通过减少患者围术期的身心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目前国内对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展开了较多的研究,并且已经应用于妇科、普外科、神经外科等科室,尤其是在普外科的应用较为普遍,成为临床研究的热门课题。 近些年来较多研究指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围术期护理中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例如有研究指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的实施,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同时有较多研究证实,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对于手术患者的康复状况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速度。 此外,还有较多研究指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证实了这种护理方法的有效性。 骨外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患者术后往往承担着剧烈的疼痛,康复速度慢,尤其是合并器官损伤、开放性创面的患者,伤情复杂,容易出现伤口感染的问题,应激反应严重,术后抗生素的使用很可能会增加感染风险,延缓患者的康复速度。因此需要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骨科手术患者,优化术后护理方案,减少骨科手术的身心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快速康复护理其目的在于通过围术期各项干预手段来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术后恢复[5-6]。 骨科手术因其恢复期较长,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的同时还会待遇较大的经济压力,对于骨折患者,术后进行有效心理干预,能使患者焦虑、不安等情绪显著缓解,对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措施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7-8]。 术后肢体康复训练可优秀缩短康复进程,是提升康复进程的重要手段。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主张简化手术准备措施,但是不同学者对于术前准备的优化策略存在不同意见。 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1)术前准备。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提倡需要优化术前准备,包括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于手术和麻醉的认识,缓解患者术前紧张焦虑情绪;同时合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加强针对性心理护理。 虽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提倡不采取传统肠道准备,但是实际实施风险高,仍旧存在争议。 (2)麻醉干预。 目前临床医学普遍认为全麻虽然麻醉效果好,但是由于麻醉药物使用量大,容易出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延迟复苏等并发症。 因此对于身体耐受的骨折患者,可以采取周围及中枢神经麻醉,不但可以减小麻醉药物的使用量,术后康复速度快,且呼吸抑制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过去由于局部麻醉对于操作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临床应用较少,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局部麻醉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因此,需要严格掌握麻醉方案适应证与禁忌证,合理选择手术麻醉方案,对于耐受的患者可以首选局部麻醉。 (3)疼痛护理。 随着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研究发现物理镇痛、阿片类药物镇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感,因此,可以采取多元化镇痛的模式。 例如超前镇痛、术中预防性镇痛、术后自控镇痛泵等干预措施。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合理评估患者的疼痛耐受程度,从而合理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帮助骨折患者缓解术后疼痛感。 (4)管路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建议不采取常规资管模式,对于已经置留导管的患者,则需要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尽早拔除导管。 有研究指出,术后立即拔管或24 小时拔管,可降低尿路感染发生风险。 但是部分患者由于术后需要观察其他损伤的状况,例如合并胸腔积液、腹膜积液患者,需要加强术后引流管护理,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5)术后饮食干预。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提倡术后应该尽早进食,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减少口渴饥饿引起的不适感,有助于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可以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减少肠道菌群位移,保护胃肠粘膜的完整性。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 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中,术后3 个月观察组患者腕关节、踝关节、 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天2 组疼痛度无明显差异(P>0.05),在手术后的第3、5、7 天观察组疼痛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快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 这是由于快速康复护理能够从患者需求出发,注重患者围术期其心理状况的变化,通过一系列的心理疏导干预,提升患者治愈的自信心,让患者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术后康复中。 此外,术后向患者提供康复训练、镇痛护理、饮食指导等措施,更利于患者加快康复进程。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快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可能是,快速康复护理能从患者需求考虑,关注其围术期各阶段的心理情绪变化。 其能从整体护理的角度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术前能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围术期积极解答患者疑问,在增加接触频率的同时,利于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利于护护理满意度的提升[9-10]。

综上所述,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可促进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减轻疼痛程度,并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外科麻醉康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