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延续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3-09-11 02:56涂丽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涂丽

【摘要】  目的    分析产后延续护理干预预防产妇产后抑郁症的价值。方法    将浠水县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入院产妇120例,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60,采用产后延续护理干预),对比2组抑郁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产褥期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褥期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延续护理干预在降低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中极具优势,值得借鉴。

【关键词】  产后延续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生活质量;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11-0136-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1.045

产后抑郁是女性分娩后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以闷闷不乐、易怒、失眠等为典型特征,病情较重者无法照料婴儿。该病不仅会影响产妇身心健康,亦不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1]。据悉,产后抑郁中有自杀倾向占3.8%,其中1.1%属于自杀高危人群。选择高效的护理措施在预防产后抑郁中有重要作用,但常规护理被动性较强,护理措施内容较单一,多凭借护理人员工作经验实施,整体效果不佳[2]。近年,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产后延续护理干预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可在患者出院后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中,为其提供健康指导。本研究观察了产后延续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2月—2021年2月浠水县人民医院120例产妇,按双盲法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8.25±4.62)岁,平均孕周(36.09±2.35)周,初产妇50例、经产妇10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48例、剖宫产12例。对照组60例,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8.41±4.58)岁,平均孕周(36.11±2.52)周,初产妇49例、经产妇11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47例、剖宫产13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上报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获得审批。

纳入标准:(1)无认知及交流障碍;(2)各项检查指标正常;(3)无先天性疾病;(4)孕期精神及心理状态正常;(5)签署知情同意书;(6)临床资料完整[3]。排除标准:(1)妊娠并发症;(2)伴精神及心理疾病;(3)应激障碍;(4)孕期激素不正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产妇入院期间护理人员需详细为其讲解产后抑郁症相关知识及康复期注意事项,并为其营造舒适住院环境;密切观察心理状态变化,叮嘱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发现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医师处理。

观察组采用产后延续护理干预。(1)组建延伸护理小组:由主管医师(1名)、责任护士(3名)等组成。由护士长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确保其掌握延续护理实施方法、流程,并提高其专业能力,确保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完成本次延续性护理工作。延续护理实施中责任护士为主要实施者,医师为辅助,且为提高工作针对性,在产妇出院前需对其心理、身体状态进行评估,判定其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2)护理对象:对分娩完成者的延续护理不能局限于产妇自身,需从家庭入手,将配偶、父母、公婆、亲友等纳入管理范围内。通过科学护理干预,使每个家庭成员掌握自己在产妇家庭休养中扮演的角色,并引导其学习相关知识[4]。(3)管理内容:本研究结合产妇康复过程提出四方面管理内容。首先需为其提供产后康复、育儿相关知识;然后结合其出现的心理问题展开心理疏导;接着针对配偶展开支持教育,使其可分担产妇育儿压力;最后对其他家庭成员进行育儿教育[5]。(4)护理方法:指导产妇在出院前加入微信群,关注微信公众号,由责任护士定期推送育儿知识。结合产妇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需将在家休养期间与产妇接触的人员纳入管理范围,定期通过家属群为其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服务,以便其为产妇提供优质的家庭及社会支持[6]。此外护理人员可在产妇出院后定期通过电话与其进行沟通,监督并指导其定期入院体检。在与产妇沟通过程中,了解其心理状态,若发现抑郁症状需及时了解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结合自身专业知识给予相应建议。同时在产妇出院之前,医护人员要详细地为产妇讲解自身健康保健的相关知识。在初产妇出院之后,要多通过电话访问,督促产妇遵守相关规定,提升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并为产妇提供正确的照护新生儿方法,纠正不良行为,提高新生儿照护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1)记录2组产后抑郁发生率。(2)比较生活质量评分:参考QOL量表,从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精力等维度评价生活质量,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7]。(3)比较心理状态评分:参考SDS、SAS量表评价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SAS的临界值为50分,SDS的临界值为53分,得分越高心理状态越差。(4)记录2组乳汁分泌不足、便秘、乳腺炎、恶露异常等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5)比较满意度:参考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从多个维度评价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90~100分,一般60~89分,不满意0~59分。(6)比较自我护理能力:参考GESE量表,从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等维度评价自我护理能力,分值0~129分,得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抑郁1例,占比1.67%;对照组出现抑郁7例,占比11.67%,差异显著(χ2=4.821,P=0.028)。

2.2    2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2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2组SDS、S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4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见表3。

2.5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6    2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护理前2组自我护理能力4项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    讨论

产后抑郁多见于产后6周,开始表现为头痛、失眠、情绪低落、健忘、嗜睡等,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反应迟钝、对生活失去兴趣等,严重者出现自杀倾向。研究发现,产后抑郁的出现与产妇产后知识缺乏密切相关,是没有适应角色的改变及社会、家庭支持不足等因素所致。为降低抑郁症发生率,确保母婴健康,需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8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产后延续护理干预在改善产妇生活质量中优势明显,可引导产妇在康复期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分析原因为:常规护理工作主要由责任护士承担,其对分娩、妊娠专业知识了解不足,虽可为产妇提供护理指导,但工作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产妇需求。观察组采用的四维多元延伸护理模式以产妇为主,注重配偶、父母公婆以及亲朋好友等在康复中支持作用,通过护理不仅可指导家属掌握婴儿护理方案,减轻产妇身心压力,亦可通过多元化指导为其推送抑郁症预防相关知识,使其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可从生理角度改善产妇产后情绪低落情况,亦可通过健康教育等提高产妇、家属育婴能力,在促使其身份转变的同时合理进行锻炼,降低抑郁症发生率[9]。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实,在产后给予延续护理服务既可改善预后效果,又可提高产妇自我护理能力。传统护理模式对患者精神、心理、健康的关注较少,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婴儿的养育及产妇身心健康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模式提供了优于传统模式的产后访视服务,同时通过延续护理服务能不断征求产妇及家属的意见和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效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此外,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者心理因素关注度逐渐升高。而常规护理服务无法明显改善患者心理。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可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在产后及出院后通过定期随访可指导其掌握心理状态、自我护理等对改善预后效果的价值,同时帮助其及时解决康复过程中遇到问题,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避免因喂养方式不当、饮食不当、孩子哭闹等产生各类负性情绪,从而影响整体预后效果[10]。

综上所述,產后延续护理干预在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中效果理想,亦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提高自护能力和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赵智萍.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产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3):462-465.

[2]    岳媛,尹一青,董梅副.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对预防产褥期产妇产后抑郁的临床有效性[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1):155-156.

[3]    骆建梅,陈小燕,符小云.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及母亲角色适应能力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1,42(4):365-367.

[4]    柯信娣,李敏君,梅淑艳.以行为改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疗效和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4):910-913.

[5]    陈兰,吴江英,汤慧佳.奥马哈系统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模式在预防产后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35):230-232,236.

[6]    彭银群,周静,杨艳.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结合音乐疗法对预防产后抑郁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1):115-116.

[7]    李勉红.四维多元延伸护理管理在提高产妇产后自我护理能力及产后抑郁症防护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20,41(6):1503-1504.

[8]    赵慧.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5):616-618.

[9]    章艳,刘永侠,任娜.循证干预措施对高危产妇产后抑郁症应用效果及心理状态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2):163-165.

[10]    陈迪锋.基于音乐冥想疗法的压力管理对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4):397-399.

(收稿日期:2023-01-21)

猜你喜欢
产后抑郁症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浅析产后抑郁症的形成原因与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探讨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Motive与Motivation:从休谟的动机论到动机论的休谟主义
抗抑郁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产后抑郁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