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声音刺激联合早期口腔运动护理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体质量的影响

2023-09-11 09:30林翠平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9期
关键词:早产儿

林翠平

【摘要】  目的    探讨母亲声音刺激联合早期口腔运动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8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早产儿照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母亲声音刺激联合早期口腔运动护理,对比2组喂养不耐受、体质量增长、口腔运动功能、喂养时间、喂养表现、营养学指标水平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时及出院时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新生儿口腔运动量表(NOMAS)中吸吮形态正常、吸吮形态失调、吸吮形态障碍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5.12%)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亲声音刺激与早期口腔运动护理能够缩短早产儿的经口喂养时间,改善喂养表现与口腔运动功能,减少喂养不耐受情况,提升机体营养状态,促进体质量增长,家属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  早产儿;母亲声音刺激;早期口腔运动护理;喂养不耐受;体质量;口腔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1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09-0067-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9.022

早产儿由于离开母体过早,生存能力较弱,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均衡、丰富的营养供应是决定早产儿预后的重要因素[1-2]。但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成熟,摄食行为存在一定的不足,管饲喂养与肠外营养等喂养方式可能诱发多种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应针对早产儿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经口喂养早期进行。早期口腔运动是在早产儿出生早期对其舌、唇、咽喉等部位进行刺激,以引发进行正常的吞咽、吮吸及呼吸等动作,从而达到提高早产儿摄食能力的目的[3]。母亲声音刺激是利用母亲的声音为早产儿模拟一个安全的子宫内环境,旨在改善其身心状态,促进生长发育[4]。本文选择8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探讨母亲声音刺激联合早期口腔运动护理的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8月江西省婦幼保健院收治的82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1例。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胎龄28~35周,平均年龄(30.79±0.78)周;Apgar评分7~9分,平均(8.05±0.35)分;分娩方式:剖宫产22例、自然分娩19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胎龄28~36周,平均胎龄(31.05±0.83)周;Apgar评分7~9分,平均(8.02±0.33)分;分娩方式:剖宫产21例、自然分娩20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胎龄达到28周,不足37周分娩的胎儿;②早产儿及母亲生命体征均处于稳定状态;③早产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悉。(2)排除标准:①胎儿口腔发育不良;②合并先天性疾病者;③早产儿母亲声音嘶哑。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早产儿照护,密切监护早产儿各项生命体征;使用鼻饲管进行喂奶,每天喂奶量120~150 mL/kg,如热量不足可辅以静脉营养,待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增强后,再转换为奶瓶喂养;调节暖箱温度至21~24℃;每日为早产儿清洁皮肤,使其处于舒适状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母亲声音刺激联合早期口腔运动护理:(1)母亲声音刺激。提前使用录音笔录制母亲声音,经音频工具除噪后,于母乳喂养前15~30 min,在早产儿清醒状态下,使用专用音乐播放器,距离早产儿两耳20~30 cm处播放,分贝50~55 dB,15 min/次,2次/d,直至早产儿能够实现全口喂养。(2)早期口腔运动。母乳喂养前15~30 min给予早产儿口腔运动护理,1次/d,15 min/次,直至早产儿能够完全经口喂养。①口腔按摩:对早产儿口周使用植物油进行按摩。a)从耳垂按摩脸颊至嘴角,持续2 min;b)从鼻底左侧按摩至嘴唇左上角,持续1 min;c)从颏部左方按摩至嘴唇左下角,持续1 min;d)用力触摸上唇中部、左唇缝、下唇中部、右唇缝,持续2 min。对早产儿口腔内进行按摩,按摩人员佩戴无菌手套,手指蘸取母乳后操作。a)从口腔前部硬腭按摩至软腭;b)在口腔中前后往返按摩舌面;c)从牙龈外侧按摩至两边嘴角。②非营养性吮吸:母乳喂养前15~30 min,在早产儿清醒状态下,将清洁无菌、大小适宜的安抚奶嘴放入早产儿口中,让其进行吸吮,5 min/次,1次/d。③吞咽行为个体化干预:对未出现吞咽反射者,护理人员应用无菌、干燥的棉签对其舌部中段进行轻柔按压,持续按压10次后暂停10 s,反复进行按压、暂停,每日早中晚各干预1次;对伴有有效吞咽反射者,护理人员应用奶液将无菌棉签浸湿,对舌段中部进行按压,以挤压出的奶液可顺舌部流入咽喉,引发正确吞咽为宜。

1.4    观察指标    (1)喂养不耐受:对比2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包括呕吐、腹胀、胃潴留。(2)体质量增长情况:对比2组开始经口喂养时、完全经口喂养时及出院时的体质量。(3)口腔运动功能:对比2组护理前后口腔运动功能,采用新生儿口腔运动量表(NOMAS)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含28个条目,包括吸吮形态正常(10个条目)、吸吮形态失调(10个条目)及吸吮形态障碍(8个条目),其中吸吮形态正常采用3级评分法,分值0~20分,分数与患儿口腔运动功能呈正相关;吸吮形态失调及吸吮形态障碍均采用2级评分法,分值0~10分,分数与患儿吸吮功能呈负相关。(4)喂养时间:对比2组开始有效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5)喂养表现:对比2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及摄入奶量比,其中喂养效率指每分钟摄入奶量,喂养成效指喂养开始前5 min摄入奶量占医嘱奶量的比例,摄入奶量比指经口摄入奶量占医嘱奶量的比例。(6)营养学指标:对比2组护理前及护理后(出院时)营养学指标水平,分别抽取早产儿外周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测定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7)家属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进行评价,共19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法,满分95分,分为非常满意(≥77分)、满意(57~76分)、不满意(≤56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喂養不耐受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体质量增长情况    2组早产儿开始喂养时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时及出院时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口腔运动功能    2组护理前口腔运动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吸吮形态正常、吸吮形态失调,吸吮形态障碍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喂养时间及喂养表现    观察组有效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营养学指标    2组护理前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    家属满意度    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    讨论

随着新生儿急救技术的不断发展,早产儿存活率逐年提高,而出生后的喂养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正常生长发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早产儿生理体质较为虚弱,神经系统及肠胃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口腔运动肌群协调能力不甚理想,经口喂养难度较大,临床常表现为开奶之后难以完成预计奶量或出现呕吐、腹胀、喂奶困难等,或者在鼻饲喂养过程中出现胃潴留等情况,如未得到有效干预,可增加早产儿的营养不良发生风险,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不利于早产儿预后[5-6]。

常规管饲喂养能够为早产儿提供均衡营养,但可增加胃肠道不良刺激,诱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早产儿预后。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方法较多,其中母亲声音刺激是模拟胎儿在宫内接收到的声音刺激,利用母婴联系,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加快各器官系统成熟。本研究将母亲声音刺激应用于早产儿的护理中,通过录制母亲声音,为早产儿模拟其在子宫内接受到的身心刺激,促使各项生理指标趋于稳定状态,便于经口喂养的有效落实。在此基础上,针对早产儿开展早期口腔运动,主要通过口腔按摩与非营养性吮吸,对早产儿口腔进行刺激,以达到诱导正常吞咽、吸吮等动作的目的[7-8]。由于早产儿的口腔分布密集的感觉接收器,通过对其舌头、脸颊等部位进行按摩刺激,不仅能够刺激口腔内的感觉接收器,兴奋迷走神经,促进胃肠黏膜生长发育,加快胃肠道成熟,进而利于减少喂养不耐受情况的发生,改善经口喂养;还可强化口腔组织的感知觉能力,帮助早产儿摸索进食的整体过程,促进摄食行为发育。非营养性吮吸能够帮助小儿通过实践习得吸吮行为,提高其对类乳头的条件反射能力;还可帮助其建立有节律的吸吮吞咽模式,增强口腔运动功能与吮吸能力,改善经口喂养表现,提高吸吮力量与进奶量,促进早产儿体质量长增[9]。本研究中,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完全经口喂养时及出院时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口腔运动功能中吸吮形态正常、吸吮形态失调、吸吮形态障碍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效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母亲声音刺激联合早期口腔运动护理在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具有较好效果。将母亲声音刺激与早期口腔运动护理联合应用于早产儿中,可协同发挥刺激,稳定早产儿的各项生理指标与生命体征,提升其自主稳定性,为早期口腔运动护理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进而利于获得较好的口腔干预效果,改善喂养表现,减轻喂养不耐受,提升其体质量。

综上所述,母亲声音刺激联合早期口腔运动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提升其口腔运动功能,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改善经口喂养情况与机体营养状态,增加体质量,家属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聂莉莉,邓春贵,何建龙,等.重力管饲喂养联合口腔运动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1):1922-1924,1974.

[2]    刘燕,张春丽.母乳喂养联合益生菌对早产儿喂养耐受及胆汁淤积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9,25(2):408-411,416.

[3]    王建平,周迎春,潘迎洁,等.口腔运动干预联合面部特定穴位刺激对新生儿经口喂养效果评价[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4):305-310.

[4]    胡鹏,张小华,韩玉珠,等.母亲声音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5):931-934,939.

[5]    陈芳.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7):974-976.

[6]    黄朝梅,高平明,邵巧仪,等.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9,44(5):612-615,620.

[7]    彭东风,仇宁,范莉莉.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刺激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系统评价[J].安徽医学,2018,39(11):1363-1366.

[8]    乐琼,吴丽芬,黄燕,等.母乳口腔运动联合母亲声音刺激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8,32(14):2242-2245.

[9]    杨春燕,刘凤敏,周丽英,等.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2):150-154.

(收稿日期:2022-12-18)

猜你喜欢
早产儿
Crocheting for a cause
肠外营养对早产儿生长激素释放肽的影响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频繁呼吸暂停的疗效
高原地区早产儿凝血功能分析与输血浆后疗效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为了200万早产宝贝——记最大的华语早产儿交流平台早产儿联盟创始人马佳年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