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剑萍,薛爱国
(东莞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广东 东莞 523000)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为常见颈椎病类型,其患病率有所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1]。营养神经、脱水、止痛等药物可改善临床症状,然而停止用药后疾病易反复[2]。中药、针灸、拔罐及刮痧等在CSR的临床中已普及,且疗效明显[3-4]。CSR发病主要位于经络、颈项等,病因涉及风、寒、湿、瘀阻以及劳倦内伤等方面,然而气滞血瘀为上述因素的共同致病机制,且贯穿该病的始终[5-6]。温针灸结合针刺与艾灸可使艾灸燃烧的热力与艾叶药效组分接作用在患处,通过疏通后经脉、气血,达到镇痛、抗炎等作用,明显促进CSR患者的恢复[7]。通瘀煎初载于《景岳全书》,功效为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本研究探讨温针灸后溪、悬钟、阿是穴联合通瘀煎治疗气滞血瘀型CSR的疗效以及对患者颈功能活动与上肢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东莞市中医院诊治的CSR气滞血瘀证患者68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入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男14例,女20例;年龄31~69岁,平均(49.33±6.03)岁;视觉模拟量表(VAS)[8]评分(7.04±0.82)分;急性发作时间2~8 d,平均(4.43±0.56)d。治疗组男15例,女19例;年龄30~70岁,平均(49.41±6.04)岁;VAS评分(6.99±0.80)分;急性发作时间2~8 d,平均(4.36±0.53)d。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8例CSR患者签定受试同意书。西医诊断根据CSR相关共识标准[9]拟定:合并典型CSR症状如疼痛、麻木等,症状部位同颈神经根支配范围,颈椎活动受限;臂丛牵拉或者压颈试验(+);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孔变窄、颈曲变形、椎节不固定等异常。气滞血瘀证诊断根据CSR中医诊疗指南[10]拟定:头、颈肩、背及以上肢疼痛麻木,呈胀闷感;疼痛呈刺疼样,痛有定处,拒按,夜间痛甚。舌质紫暗及瘀斑瘀点,脉弦涩。病例纳入标准:具备CSR诊断条件以及辨证气滞血瘀证;年龄20岁及以上;加入本组治疗前4周内无相关干预措施。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34例给予一般措施。牵引方法,参考每位病例颈椎病变、体重等给予个性化牵引,1次/d约20 min,连续观察2周。塞来昔布胶囊(批准文号J20120063),1次/d,剂量为200 mg。
1.2.2 治疗组:病例给予同对照组相同的干预措施,并予温针灸后溪、悬钟、阿是穴+通瘀煎治疗。温针灸疗法:轻握拳取后溪、悬钟(均为两边取穴,直刺深度约0.5寸)、阿是穴(直刺0.5寸);方法如下:3穴皮肤消毒,采取一次性毫针针刺,得气之后施以施捻转泻法,留针过程中将艾条插于针柄,点燃温灸,燃烧3/4出针,每穴灸3壮;3穴隔日1次,1周3次。通瘀煎内服,由当归15 g,山楂12 g,青皮、木香、香附、红花各9 g,乌药6 g,泽泻10 g组成;1日1剂,均于东莞市中医院中药房代煎、包装成2袋,每袋200 ml,分上午下午使用。疗程:以上均连续观察2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CSR病例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11]评分主观症状(6项)行4级评分,对应记0、1、2、3分,总评分18分;临床体征:骨关节与软组织体征45分、神经根受压体征12分、脊髓受压体征12分、椎动脉受压体征2分、交感神经麻痹体征2分,总评分73分;适应能力(3项)涉及生活、工作学习、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总评分9分。②两组CSR患者颈功能活动度采取颈椎活动测量仪检测,相关指标有前屈、后伸以及左和右侧屈。③两组CSR患者电生理指标采取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两组正中神经与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
1.4 疗效标准[12]治愈:症状消除,肌力恢复,颈、肢体功能恢复生理状态,可进行正常劳动与工作。改善:症状有所好转,颈、肩背疼痛有所缓解,颈、肢体功能有一定好转。未愈: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2.1 两组患者CASC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ASCS相关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治疗2周后,两组CSR患者的CASCS相关指标评分明显升高,但治疗组患者升高更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CASC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颈功能活动度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颈功能活动度相关指标显著升高,但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06%较对照组76.4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显著升高,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比较(m/s)
CSR主要由于脊神经根遭到病理性刺激/受压,导致与脊神经纤维分布相一致的感觉/运动障碍,患者出现颈椎、上肢等活动障碍以及伴疼痛等,给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13]。CSR病机较为复杂,可能与机械性压迫、炎性刺激联系密切[14]。西医尚无根治CSR的药物/方案,主要给予对症支持疗法,如扩颈局部血管、改善神经营养代谢等,然而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同时病情也常常出现反复[15]。中医将CSR纳入“颈肩痛”“项痹”等范畴,气能行血,气滞则血流凝滞,血瘀则气虚无援,气滞血瘀,无以荣养颈部组织,导致颈肩痛。如《素问》指出:“痹……在于脉则血凝不流”。随着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等的改变,由于长期累积性劳损颈项部,致颈项部筋伤即发生退行性病变,筋伤则经络受阻,加之外邪侵入等,致使气血运行不畅,脉道痹阻,血行瘀滞,不通则痛[16-17]。可见,瘀血阻滞经络、气滞血瘀为CSR的主要病机,治疗须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为要。
温针灸结合了针刺与艾灸疗法,首先针刺能有效疏通经气,借助艾灸热量直接作用于穴位,可促进炎症物质吸收,去除神经根受刺激相关因素,同时扩张血管,发挥温经通络的作用;从而能解除颈肌痉挛及软组织黏连等作用[18]。取穴后溪为手太阳之脉所注腧穴,是八脉交会之一,通督脉,擅治颈椎病,其配伍悬钟可起到调气活血、舒筋活络的作用;阿是穴能活血通络、舒筋止痛。通瘀煎组方中当归养血活血,行血中之气;香附理气疏肝,气行则血行;红花秉辛散温通之性,助当归活血祛瘀;山楂酸甘微温,行气散瘀化积;乌药辛热温通,使血得温而行,《素问》中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气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青皮、木香合用可行气破滞;行气化瘀之中加入泽泻,概因气血不利,多易导致津液蓄积,故用之利湿泄浊,导水下行也;以上药物共用,使气舒血顺、经脉流畅,则诸痛瘀滞可祛除也。
本研究治疗结果显示,连续治疗2周后,两组CSR患者的CASCS相关指标评分明显升高,但治疗组病例升高更显著;连续治疗2周后,两组CSR患者的颈功能活动度相关指标明显升高,但治疗组患者升高更显著;治疗组CSR的总有效率97.06%较对照组76.47%显著升高;以上结果表明温针灸后溪、悬钟、阿是穴联合通瘀煎治疗气滞血瘀型CSR的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与颈功能活动度。肌电图F波是由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兴奋后返折所形成的电位,监测F波客观反映神经的损害程度和范围以及动态评价神经根的恢复情况[19]。临床针刺法治疗CSR能有效改善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20]。本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显著升高,治疗组升高更显著;以上结果表明温针灸后溪、悬钟、阿是穴联合通瘀煎可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CSR患者症状,有助于改善上肢神经传导速度。
综上所述,温针灸后溪、悬钟、阿是穴联合通瘀煎治疗气滞血瘀型CSR的疗效更优,有助于患者症状体征与颈功能活动度的好转,改善上肢神经传导速度,值得在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