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玲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应用策略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音乐课程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渠道之一,也应该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做出一系列的调整,而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谋求创新必不可少。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将体态律动融入到音乐教学中,结合肢体动作来加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感知力,同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的共同发展。
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他们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到一件事情上,这也就造成了他们做事情最容易“三分钟热度”。而在音乐教学中应用体态律动,指的就是以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不仅打破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的限制,还大大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了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生虽然喜欢模仿,且求知欲强,但受自身年龄的限制,思维方式还是比较直观的。而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其中很多知识都是抽象难懂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实在有限。
体态律动是以肢体动作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不必强调优美潇洒,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悟自由发挥。如此,学生就会拥有一个轻松又惬意的学习环境,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增进对音乐的思考、表达对音乐感知,锻炼学生自我表现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加深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悟。
小学阶段开展的音乐课程是对学生美育的启蒙,于学生音乐感知能力、鉴赏能力等的发展与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要知道并不是所有音乐课程都适合或者有必要开展体态律动教学的,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设计体态律动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着手,选择合适的音乐素材,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元化的音乐风格,并尝试以体态律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东海渔歌》时,其中《赶海的小姑娘》和《大海啊,故乡》这两首歌虽然都是以大海为题材,但风格却迥然,教师在开展体态律动教学时,可以将两者整合到一起,引导学生结合聆听到的音乐旋律,产生的情感共鸣进行自由律动,前者欢快又跳脱,后者舒缓又柔美,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同一主题、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魅力,并对其形成准确的认知。
体态律动教学方式,意在学生的身体运动本能和心志意愿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以与生俱来的运动能力表达自己的心志意愿。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体态律动教学时,有必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运动基础,设计出能够让学生身心一致自由发挥的体态律动教学,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参与体态律动的热情。
体态律动的重点在于,鼓励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自己内心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准则,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不受拘泥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摆动自己的身体。
体态律动的根本任务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借此来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体态律动教学时,其目标从来都不仅限于传授学生乐理知识、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掌握,而是在此基础上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为此,在开展体态律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从歌词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分析歌词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再鼓励学生针对自己对不同情感的理解与体悟,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完成对整首歌曲的学习和表达,并在体态律动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再次回顾音乐作品所带来的情感体验,通过互相交流来加强体验、加深认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体态律动,是教师为了顺应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采取的有效措施,能够让音乐课堂真正的“动起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學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非常值得推广。而身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维护学生天性的基础上,创新体态律动的应用方式,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方萍.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16):138-140.
[2]王甜.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天津教育,2021(32):148-149.
[3]卢琪.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应用状况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2):114-115.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第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