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体环境下,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的交流方式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更好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武器。文章主要讨论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而不断提升育人实效。文章首先从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特征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现状出发,明确当前高职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存在文化底蕴不足、学习浮于表面、学习功利性较强等问题。其次从塑造学生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爱国情怀、涵养学生人文精神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紧接着立足新媒体时代,分析新媒体在创新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结合模式、提升学生自我教育与学习能力等方面,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通过以上分析研究,最后得出新媒体环境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包括依托新媒体技术,加强教育载体建设;全面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融合;以新媒体为依托,推进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等。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文化;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6;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4-0192-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新媒体视域下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2108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比如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1]。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2]。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价值取向多元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新观念交流广泛,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日趋多元,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的大学生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将各种信息迅速融合,大量信息相互作用,必然使价值选择越发多元。这种多元化的价值选择伴随着价值去中心化的离散力量,现在的高职学生在摒弃过去相对单一和固化的价值要求的同时,甚至开始放弃追求主流价值观。
(二)感性色彩增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所处的环境必然发生快速变化,而快速的环境变化使当代高职学生思维变得非常活跃,他们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掌握的信息对相关问题提出感性色彩极强的看法,但是这也会相应削弱理性思考的能力。
这就导致大学生在面对一些问题时难以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思考,看待问题时更容易出现情绪化和非理性化的情况。
(三)思想独立个性
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获取信息更加便捷,这使他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解放。加上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今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外部世界,逐渐形成了敢说、敢想、敢做的思想行为特点。他们不愿依附于他人,个性张扬、不拘一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体系,思想独立性非常明显。
(一)塑造学生道德品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对当代高职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具有指导作用。其中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礼义廉耻等思想,数千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高职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及道德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增强学生爱国情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反映爱国主义的文学创作,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5],彰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对于这些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应充分利用,全面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感召力,引导当代高职学生自觉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并将其不断发扬光大。
(三)涵养学生人文精神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共同信奉的那些真理性的精神。”[6]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众多非常独特的处事方法,进而滋养了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各种文化精品,为内涵价值的追求提供了丰富资源。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习,高职学生必将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充分涵养人文精神。
(一)拓宽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载体平台
“借助新媒体,信息发布不再受时间、空间乃至身份限制,传播者与受众的身份不再固化,每个人都可以个性化表达自己的观点。”[7]作为信息与知识传递的平台,新媒体资源十分丰富,涵盖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诸多领域,传统文化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类别。这些资源都可以应用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将其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时代感[8]。
(二)创新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模式
“新媒体以其及时性、互动性、数字化等特性显示出强大的活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传播途径。”[9]过去,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很多时候是教师在讲台上倾情讲述,学生学习效果并不明显。而借助新媒体,教师能够进一步打破传统的教育标准化界限,“活用新媒体、妙用新媒体,在广阔的网络新媒体平台中大力传播和深刻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
(三)提升了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学习能力
新媒体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学习能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及时接收各种知识信息,学习范围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构建新的教育平台,精选与思政教育相契合的传统文化资源,及时更新相关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1]
(一)依托新媒体技术,加强教育载体建设
依托新媒体技术,能够全面增强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互动性与有效性,极大扩展传统文化的受众面。因此,在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主动占领这一重要阵地,全面加强教育载体建设。首先,加强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建设。互联网是新媒体时代开展教学的重要基础,各高职院校首先要进行全面的校园网络建设,才能保证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全面运用。其次,重点关注思政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必须着力打造网站内容,以提升吸引力为抓手,用更加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从原来单纯的文字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转变为图文结合,包括丰富音视频文件的渗透式教育,让学生能够在不经意间受到情绪的感染、思想的洗礼。最后,必须充分利用手机平台。目前,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20年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移动有声APP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12]。可以看到,现阶段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点关注这一变化,要有意识地通过在线学习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挖掘更多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方便学生通过手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他们进一步从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营养。
(二)全面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融合
虽然新媒体发展迅速并且在信息传播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传统媒体仍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新媒体具有实时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优点,但传统媒体也具有其不可替代性。因此,必须积极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三)以新媒体为依托,推进传统文化课程建设
对高职院校来说,教育主阵地仍是课堂,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以新媒体为依托,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首先,进行课程建设时必须合理甄选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可以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遴选精华内容进行课程建设,避免教育内容的杂乱无序。其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在教室集中授课的必修课、选修课外,还要善于利用网络授课的形式,鼓励高职教师制作微课、慕课,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最后,要注重传统文化教材的编制。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研究编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科技创新文化及总体国家安全观等进课程教材指南”[13]。根据国家层面的指南,各高职院校应编订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教材,同时注意新媒体在新编教材中的运用,如运用二维码技术,制作教材配套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4]。新媒体环境下,想要更好地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必须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首先,鼓励高职教师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其次,高职教育工作者须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全面提升个人运用新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同时,要“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学生的新媒体体验,迅速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15]。最后,各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针对教师的新媒体技术及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通过专题教学、业务培训、设立科研课题等方式,打造出一支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思政教师队伍,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在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同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是一个必须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必须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变革要求,将传统文化深层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五四青年节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gov.cn/xinwen/2014-05/05/content_2671258.htm ^%%24,2014-05-05.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06).
[3] 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的讲话[E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926/c1024-23050194.html,2013-09-26.
[4] 萧德明.范仲淹选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8.
[5] 杨国桢.林则徐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25.
[6] 冯骥才.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N].中国教育报,2018-12-10(002).
[7] 王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6-7.
[8] 邹艳辉.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的价值结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28-29.
[9] 毕红梅.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3.
[10] 赵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年思政教育[J].人民论坛,2019(8):31-32.
[11] 时倩.网络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策略[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21.
[12] 刘彬.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增长点[N].光明日报,2020-04-21(002).
[1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1252.htm,2019-08-14.
[14]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15] 馮晓莉.运用新媒体思维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J].今传媒,2016(7):43.
作者简介 张燕,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