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23-09-11 11:39张帆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新媒体

摘要: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项兼具综合性、系统性与长期性的育人工程,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品质及综合素养的全面塑造,并推动着高校人才培育质量的有效提升。从主体维度分析,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仅是高校提升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社会与家庭需要履行的重要责任,因而构建以高校、社会及家庭为育人主体的协同育人模式,是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育人成果的有效路径。随着新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学生思政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新媒体为依托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有利于资源共享的强化、施教渠道的拓宽、教育内容的丰富及引导手段的创新。基于此,高校、社会、家庭三大育人主体需要强化协同联动并形成育人合力,以共同的育人目标、先进的育人理念、全面的媒介素质及一致的施教步伐为实施要素,践行“平台同建”“机制同研”“过程同管”“效果同评”等有效路径,进而实现育人体系更规范、育人模式更完善、育人成效更明显、育人反馈更多元的协同目标。文章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以大学生思政教育为研究对象,阐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价值逻辑和实施要素,分析以新媒体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以期助力大学生思政教育育人效果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价值;要素;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4-0201-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项目“高职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以《毛特概论课》为例”成果,项目编号:XTZY20J19

协同育人模式是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育人效果的有效模式,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推动高校人才培育质量的实质性提升。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实现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全面改革及创新发展。基于此,高校、社会、家庭三大育人主体需要高度认可新媒体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平台优势与渠道优势,强化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从而全方位促进大学生思想水平与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为国家与社会培育更多的优质人才。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价值逻辑

(一)强化了资源共享

要依托协同育人模式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育人成效,首要任务是形成完整的教育資源共享系统,凭借新媒体强大的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可以推进高校、社会、家庭三大育人主体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与优化配置,进而在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的前提下,实现育人资源的有效共享[1]。在以新媒体为纽带的资源共享系统中,不同的育人主体可以依据自身的教育需求随时随地地应用其他主体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因而促进了主体协同作用的有效发挥,并形成了“1+1>2”的整体效应。

(二)拓宽了施教渠道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传统模式下,教师、企业、家长等育人主体主要以课堂教学、车间实训、情感沟通等形式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心理教育,因而信息的传输渠道较窄,不利于施教质量和育人效果的提升[2]。而在新媒体的加持下,高校、社会及家庭通过强化协同配合,可以利用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各类新媒体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能够提升施教的效率与吸引力,以丰富的施教渠道助力大学生思政教育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丰富了教育内容

大学生思政教育包括道德观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追求教育等诸多内容,加之协同育人模式对教学内容的兼容性、多元化及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传统的教育内容已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实施[3]。而新媒体可以提供国际时事、社会热点、舆论事件等各种形式的内容载体,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红色文化等育人素材,使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得以有效实施,并有效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引导和教育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要素

(一)共同的教育目标

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来说,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有赖于构建共同的教育目标,以满足各方育人主体利益需求,强化各方主体的互通联动,加之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加剧了思政教育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使共同的教育目标成为确保协同育人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得以顺利实施和高效开展的必要抓手[4]。对此,将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共同的教育目标,是确保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高效实施的关键要素。

(二)先进的育人理念

在新媒体环境下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要求各方育人主体及时树立并践行先进的育人观念,一方面需要明确主体间协同联动的重要价值,强化协同意识和合作观念,另一方面要高度认可新媒体的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内容与育人手段,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将大学生培育成符合时代变革和市场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三)全面的媒介素质

依托新媒体实施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有赖于各方育人主体提升自身的媒介素质,一方面强化自身对新媒体传播场域各类信息的鉴别能力,另一方面提升自身对新媒体技术的操作能力,进而依托协同育人模式促使大学生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袭,依托丰富的育人内容和多元的教育手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四)一致的施教步伐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且新媒体的应用成效对于育人效果具有显著影响[5]。对此,要确保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实施并取得显著的育人成效,需要各方育人主体统一施教规划,以一致的施教步伐促使协同育人效果得以有效发挥,以统一的节奏攻克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各类困境,使大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步调中得到有效的思想引导和灵魂塑造。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平台同建,促使育人体系更规范

基于各育人主体相对独立且育人职责不同的状态,高校、社会与家庭需要依托新媒体共同构建信息化思政育人平台,以在大学生群体最受欢迎的新媒体平台为载体,打造集学校教育、企业实训及家庭引导三位一体的多功能、多渠道思政教育平台,使教师、企业及家长以该平台为基础载体强化协同配合意识,并将该平台作为实施协同育人模式的核心枢纽,为育人措施的规划和部署提供平台保障[6]。而凭借新媒体的信息优势和渠道优势,高校、社会及家庭三方育人主体需要依托协同育人平台共同构建教育资源共享库,使各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从学校教学、企业实训及家庭引导三个维度形成集教学、技术、实践、情感等多种资源为一体的资源共享机制,并依托新媒体实现资源的高效统筹和便捷利用,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7]。同时,以信息化协同育人平台为载体,教师、企业及家长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便捷性,打破思政教育的时空藩篱,在各方育人主体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问题的共同分析、方法的协同改进及结果的有效反馈,进而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成效。

(二)机制同研,推动育人模式更完善

高校、社会及家庭需要针对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和新媒体的发展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教育主管部门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在运用新媒体强化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始终遵守法律法规及新媒体网络行为规范,明确各方育人主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权、责、利,并将新媒体作为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育人成效的核心要素[8]。

作为协同育人模式的纽带,高校需要依托“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使教师借助新媒体强化与企业、家庭的深入交流,通过线上企业实践和“云家访”的方式,成为明政策、精业务、懂方法的企业实训指导员和家庭教育培训者,并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家庭对子女的期盼,在充分参考企业及家长的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实训和家庭教育开设新媒体公益公开课,以提升企业和家长的思想引导水平,强化大学生协同育人模式的专业支撑[9]。此外,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的正确塑造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因而高校、社会及家庭需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在线直播等方式全面宣传协同育人机制的效果和典型案例,依托正面的舆论引导,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创设良好的氛围,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过程同管,助力育人成效更明显

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主导力量,高校需要依托新媒体渠道全面掌握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期间的表现,结合大学生个体的思想动态、日常表现和心理状态,以线上家访的方式与学生家长开展协同交流,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效能,使家长以科学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思想引导[10]。还需要依托新媒体协同育人平台深化与社会相关组织机构及企业的沟通协作,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拓宽实践育人渠道[11]。

作为大学生协同育人的责任主体,家长一方面需要主动配合高校教育,积极通过新媒体渠道参与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活动,另一方面需要借助新媒体的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在新媒体空间搜索、整合更优质的家庭教育内容,形成契合家庭氛围和成员相处方式的教育方案,不断提升家庭思政教育的质量与成效[12]。

作为大学生协同育人的服务保障,社会各领域需要打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新媒体网络生态,肃清新媒体传播场域的不良信息,并借助新媒体渠道大力宣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理念和信息。企业需要在践行“产教融合”和“校企联合”机制的过程中,依托新媒体开设线上实训课程,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技术演示和实践指导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大学生思想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四)效果同评,促进育人反馈更多元

首先,高校、社会及家庭需要强化协同配合,以新媒体平台为基础载体,以新媒体渠道为沟通纽带,以新媒体数据分析为依据,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开展信息化育人效果评价[13]。协同育人模式的评价需要遵循全面性、过程性及差异性的原则,各方育人主体从自身维度出发,针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理想、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关注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变化过程,同时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和基础标准,以确保评价的科学与客观[14]。

其次,协同育人模式的教育评价需要将新媒体素养作为评价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借助主体自我评价和主体成员互评,对各育人主体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和成果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要求大学生开展自我评价,针对自身抵御并批判新媒體平台不良信息的自觉性和客观性进行评价,并对自身应用新媒体技术开展自我思想教育的能力实施精准测评[15]。

最后,育人效果评价的目的在于得出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结论,因而各育人主体需要针对评价结论对协同育人模式进行优化,并针对大学生个体思想与行为方面的不足开展针对性施教,依托新媒体与大学生之间构建实时沟通渠道,在不同主体与大学生的思想沟通和情感共鸣中,促使大学生的思想认知、道德品质及行为层次得到全方位提升。

四、结语

在新媒体发展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部体系与外部环境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的育人理念和教育模式已经逐渐难以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强化高校、社会及家庭的协同联动以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并推动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全面融入,可以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全面改革与创新发展,助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崇高的人生理想,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质性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光焱,李其源.新媒体语境下开展高校思政德育工作的路径探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25(2):69-72.

[2] 李文.刍议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政课融合路径[J].秦智,2023,21(3):112-114.

[3] 彭俊彦.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中国报业,2022(24):114-115.

[4] 王向志.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J].高教学刊,2022,8(31):164-167.

[5] 钱晓丹,李青宇.新媒体时代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6):41-43.

[6] 瑞英.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报业,2022(20):86-87.

[7] 付莘锋.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思路研究[J].活力,2022(19):67-69.

[8] 王朋玉,王露巍,成园园.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金课”培育分析:基于高校思政课“网红”教师模式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2(8):106-108.

[9] 柳妍.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育人与人才培养途径[J].人才资源开发,2022(6):12-13.

[10] 高启荣.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全新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4):96-97.

[11] 闫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策略分析[J].品位·经典,2022(3):133-135.

[12] 袁林静,袁健.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网络育人的路径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21(5):117-120.

[13] 杨少明,高玉洁,杨婧.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提升[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25-28.

[14] 罗永珍.浅析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应用[J].传播与版权,2021,94(3):116-118.

[15] 汤堃.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决策探索,2021(3):32-33.

作者简介 张帆,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新媒体
善用社交网络媒体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