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的偏差原因及应对策略

2023-09-09 23:47郭跃辉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孝顺父母

郭跃辉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将革命传统全面融入课程教材“是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魂育人功能,实现革命传统教育整体化、系列化、长效化的重要举措”[1]。关于“革命传统”,《指南》将其界定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形成的政治觉悟、革命斗争精神、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2],具体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人民为中心立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革命斗争精神、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奋斗传统七个方面。语文教学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遵循这一导向,《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周总理,你在哪里》《回忆我的母亲》等篇目收入初中统编教材。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既要考虑到语文课程本身的性质,也要关注革命传统的教育因子。然而,笔者发现,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出现了一些偏差,并未较好地在价值观教育方面体现这类作品的独特性。本文试分析原因并寻找应对策略。

一、偏差原因

(一)革命传统教育的课程意识较弱

课程意识,指教师对课程的敏感程度,包括教师对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等。教师课程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3]不过在“课程设计思路”“学段目标和内容”等版块,缺少具体的条目和细则。这就容易使教师产生一种“错觉”: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只是虚化的目标,而没有落地的现实路径和具体的评价标准。或者说,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在语文课程体系中过于抽象和粗线条,导致教师对革命传统教育的课程意识较弱。

以《回忆我的母亲为例》。按照一般的回忆性散文的解读思路,学生需要把握回忆对象的形象、回忆方式以及语言等,但在革命传统教育的视野下,对《回忆我的母亲》的解读还需要关注作者身份的特殊性,以及这种特殊身份在作品中的具体反映。笔者在视导时发现,教师过于重视有关母亲“勤劳简朴”“好劳动”等方面的描写,而对于“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内容比较忽视。

例如,有教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略读全篇,圈画人物特征。(2)品读细节,窥探作者内心。(3)关注劳动,实现价值观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母亲是个好劳动”这一关键句,提示学生通过圈点勾画的方式把握文章内容;通过“范读—品读—解读”的思路,指导学生赏析有表现力的语言;关注首尾句子,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最后从“劳动”这一关键词入手,引导学生要热爱劳动、孝顺父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实际上,文本革命传统教育可挖掘的点很多。学生可以从朱德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中体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可以从母亲支持朱德从事革命活动中感悟这位“民族英雄贤母”的革命情怀。例如,作者写到庚子年因自然灾害,农民成群结队去“吃大户”的场景:“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的官兵一顿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这句话中的“六七百”说明这是当时普遍的现象,“所谓的官兵”表达出作者对官兵的极度愤怒与蔑视之情,“穿得破破烂烂”还要遭到“凶杀毒打”,可见当时的阶级矛盾有多尖锐。作者描述这些场景,不仅仅着眼于“我家”的悲惨状况,更是“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合理性所在。此外,作者还多次写到母亲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影响,例如“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还有“我”瞒着母亲离开家乡,恰恰是担心母亲不理解“我”的这种行为,但后来得知“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也可以看出母亲对“我”从事革命工作的支持。课文的倒数第三段和第二段,作者重点写了母亲对“我”的影响,包括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且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对于母亲的影响,“我”的报答方式除了感恩和怀念外,更重要的是“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这一点才是回忆母亲的最根本的落腳点。如果忽略这些内容,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就会失去应有的个性。

(二)价值观教育的观念固化

革命传统作品的内容是与革命伟人相关的事迹或重要的革命历史事件,作品本身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面对这些作品,教师和学生都充满敬畏。为了避免出现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难免“照本宣科”以确保“政治正确”,尤其是在价值观教育方面,除了讲解与灌输外,没有其他更好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探究、集体讨论、情境创设、成果分享等教学方式也失去了用武之地。

二、教学应对策略

革命传统类作品的教学,既要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要着重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需要教师做到:

(一)强化课程意识,精准解读文本,理解革命传统意义

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应该紧密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不能脱离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内容。宁鸿彬老师曾说:“语文教学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解读课文的过程中适时进行的。”[4]

例如,虽然《回忆我的母亲》的课前“预习提示”与课后的“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都没有提及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但是在“预习提示”部分,编者提供了延安各界为朱德母亲举行追悼会的背景资料,并提供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为朱德母亲题写的挽联,前者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后者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教师要关注“八路功勋”“为国”“民族英雄”等词语,对其进行深度挖掘。

又如,文中还有这样一处细节:“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作者寻找救国真理,为什么要“瞒着母亲”呢?是不想让母亲为自己远行而担心,还是担心母亲不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结合后文“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可以看出,作者是担心母亲不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这一细节不但可以看出“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复杂心理,更能表现出母亲深明大义的性格特征。类似的细节在《纪念白求恩》《老山界》《周总理,你在哪里》《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中大量存在,这也为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切入点。教师教学时,需要立足课程要求,关注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布局,精准把握教材“单元导语”等助学系统的导向,并依据这种导向对文本进行精准解读,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解读的过程中感悟革命传统的内容。

(二)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1.设计主导问题,缩小学生与革命传统作品的距离

阅读文本,要善于把握文本的“关键处”,而从“关键处”设计问题,又是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主要手段。由于革命传统作品本身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时也需要创新的理念与方式。教师可以设计主导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尤其是革命传统作品的侧重点,并激发学生讨论问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关键处”是朱德走上革命道路的合理性与艰难历程,以及朱德母亲在该过程中给予作者的鼓励与支持。或者说,是如何理解母亲的“勤劳一生”?作者身份的特殊性,以及作品中母亲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篇作品不能仅仅从劳动教育、道德教育的角度理解“勤劳一生”,更要从革命传统教育的角度去理解。试比较如下两个问题的设计角度:

①作者回忆母亲,为什么选材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作者又是怎样将众多的日常小事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贯穿母亲一生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②钟太夫人去世之后,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的挽联。请结合本文的内容,说说“贤母”和“劳动阶级完人”的具体表现。

两道题目的内在导向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从学科知识的角度,引导学生关注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及反映出来的“勤劳俭朴”等品质;后者是从革命传统教育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毛主席挽联中“贤母”“完人”的特殊含义,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母亲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影响。

2.补充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建立与革命传统作品的联结。

革命传统作品涉及的内容距当今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仅仅依据个人的生活阅历或已有的背景知识理解这些作品,有一定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补充与作品密切相关的背景资料,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回忆我的母亲》一课中可以补充有关朱德及其母亲钟太夫人的资料,例如1944年的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朱母钟太夫人传略》一文,文章的基本内容与《回忆我的母亲》相同,但在表述上有较大的差异。谈及钟太夫人对朱德产生的影响时,文章说:“总司令的伟大,从根本上说,是长期与广大劳动人民一起进行革命斗争,但是钟太夫人的影响,毕竟是不可磨灭的!”“中国的人民看到总司令在前方领导战争,在后方领导生产,看到总司令鞠躬尽瘁百折不挠的革命忠诚,看到总司令视民如伤、爱民如子的恢宏风度,将不能忘记辛勤养育总司令的钟太夫人。”

教师还可以补充钟太夫人去世之后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大礼堂专门为她召开追悼会的一些背景资料。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切地了解钟太夫人的形象,尤其是她對朱德走上革命道路的影响。对于教材中的其他作品,例如《纪念白求恩》《周总理,你在哪里》等,教师都可以适时补充有关作者、创作背景、主人公等资料,帮助学生建立与“这一篇”作品之间的联结,融入革命传统教育,发扬革命传统精神。

另外,针对革命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呼吁:一方面,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中应有更为细化的指导意见;另一方面,教材的“单元导语”“预习提示”及课后习题中,也应体现革命传统教育的导向。在这种导向下,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才会更为全面,才能自觉凸显革命传统教育的因素,从而克服文本解读偏差的问题。

注释: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教育部官网,http:// www. moe. gov. cn / srcsite / A26 / s8001 / 202102 / t20210203_512359.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页。

[4]宁鸿彬:《怎样教语文》,商务印书馆,2020年,第69页。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
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孝顺父母的正确打开方式
孝顺父母
幸福爹娘 孝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