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球训练中肘关节损伤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探究

2023-09-08 17:18廖奕暄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2期
关键词:网球肘球拍肘关节

廖奕暄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南充 637000)

在高校网球训练中,运动员会用力抓握球拍,以确保击球力度,并以肘关节运动来调整击球角度。因接球、挥拍动作具有长期性与重复性,前臂多处于伸肌用力状态,加大了慢性撕拉伤风险。在网球教学实践中,肘关节损伤多因网球训练所致,此类运动损伤又被称为“网球肘”。其运动损伤状态多表现为运动状态下的运动个体用力过度引起肘关节不适。在运动损伤初期,运动个体会感到肌肉撕裂,逐步发展为疼痛。若机体损伤较为严重,会在一定时间内失去运动能力。在出现运动损伤症状后,若运动员未及时处理症状,而继续进行网球运动,直接加大了肘部肌肉肿胀风险。因此,结合网球肘损伤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法,方可防止损伤症状加重,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1 网球训练中肘关节损伤症状

在高校网球运动中,患有此类疾病的学生多在一次性过度用力后出现肘关节运动性损伤,整体发病速度较慢。学生在出现此类疾病后,肘关节肌肉常会伴随撕裂感。随着症状加重,疼痛感明显,学生在身心上均会感到不适。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存在错误认知,认为此类运动性损伤不会给自己的运动生涯造成严重影响,未及时防护与治理肘部损伤肌肉,逐步发展为炎症,或出现肿胀症状。在症状加重后,学生仍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且仍处于运动状态,肘关节慢性疼痛感会逐步转化为习惯性疼痛。长此以往,其极有可能断送运动生涯,甚至痛别运动赛场。

网球肘的临床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疼痛,运动个体用力握拳伸腕时疼痛加剧,严重时不能持物。疾病诱发主因是前臂过度旋前或者旋后,被动牵拉伸肌与主动收缩伸肌牵拉肌肉的起点,出现积累性损伤。损伤个体在手腕伸直向外侧用力时,手臂伸肌群在反复收缩用力后附着于肱骨外侧踝的伸肌总腱会过度伸拉,因长期处于慢性累积性拉升状态,致使伸肌总腱出现钙化、粘连问题[1]。

在现实中,肘关节损伤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未出现较为明显的炎症或外伤。甚至存在肘关节损伤的运动员仅仅感到肘关节处的轻微疼痛和外侧酸痛。但因不妨碍整体训练,或肘关节弯曲与伸展性能良好,并不会影响整体动作与水平,导致其忽略了此项疾病,延误了疾病最佳治疗时机。一旦其接受高强度训练,屈伸肘关节需持续发力,且需利用前臂完成某项动作,疼痛感会逐步向外扩散,并日趋强烈。在疼痛作用下,部分肘关节损伤运动员手臂力量逐步下降。尽管肘关节损伤不会威胁运动员的其他部位身体机能,但其训练成效会大打折扣。

2 网球肘病理特点

在临床实践中,网球肘会因动作不同,受伤部位具有一定差异。从病理视角可将其细化为伸屈型网球肘与外展型网球肘[2]。一是伸屈型网球肘。多因运动个体正反手击球、高压扣球、发球时前臂出现挥小臂动作,在肘关节处于过度伸与屈状态时,软骨鹰嘴猛烈撞击鹰嘴窝、久之窝出现骨疣、骨唇纤维肥大。抑或出现关节鼠,肘伸展、弯曲功能受损,或肘内侧副韧带钙化。运动个体在用前臂击球时,往往难以完成击球动作,或者诱发技术动作变形,出现击球下网或网球飞出界。二是外展型网球肘。此类网球肘病理为运动个体在正反手击球时,挥臂动作有误。正反手击球、扣高压球、发球练习需运动员猛烈外翻肘关节。在关节出现不合槽运动后,加大关节软骨损伤风险,甚至诱发骨唇、骨刺等一系列骨质增生病变。病变部位多在内侧肱骨滑车缘,或尺骨关月切迹出现骨唇,并同步诱发肘内侧副韧带损伤[3]。

从临床病理症状来看,肘关节生理活动受限,关节伸直或弯曲时,有明显疼痛感,压痛点多位于肘内侧肱骨内上深及附近。在疾病早期,运动员在接受专项训练前后会出现疼痛感,晚期稍微用力伸肘、前臂旋前或者屈腕用力时局部疼痛感明显。休憩间歇,关节囊、尺骨鹰嘴周围会出现明显压痛感。

3 网球训练中肘关节损伤的原因

在网球训练中,肘关节损伤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多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并非急性损伤,多是运动员肘关节在长年累月的过劳状态下形成。在一定周期内,其肘关节运动量超出身体负荷,导致其肘关节运动能力短时间内下降。为参加比赛并取得好成绩,运动员多会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网球运动训练,或在恢复期内接受高强度的训练,致使其关节处出现运动性疲劳。在运动实践中,运动个体具有较大差异。面对同一运动量,不同运动员的疲劳程度各有不同。从目前来看,在判断运动员是否存在疲劳损伤时,医生多会将心血管、骨骼及神经作为判断标准[4]。

3.2 局部负荷过重

挥拍是网球运动中常见的技术动作。一场运动比赛下来,运动者挥拍次数可能高达上千次。因其需反复重复某项动作,致使肘关节或者其他关节负荷量过重,加大运动损伤风险。因网球运动自身特点,或运动员掌握的技术动作不规范,加大了肘关节损伤风险。在网球运动中击球,对运动速度有着较高要求,高压击球动作会使肌腱处于过度伸展状态。若动作不当,肌腱伸展程度加大。因肘关节韧带难以承受高强度运动。一旦肘关节运动量过大,极易因肌肉收缩而诱发韧带拉伤。

3.3 专项力量达不到

所谓专项力量是指运动机体将肌肉力量集中到某个动作。网球运动具有较强的对抗性,对运动者肌肉力量有着较高要求。运动员在精准判断球体运动方向后,需迅速转变击球力量,确保球体快速向前运动。由此可见,网球运动对力量有着较高要求。若网球运动员专项力量较为匮乏,会直接加大肘关节损伤风险。在击球瞬间,网球的冲击力会作用于运动员腕部与肘关节。若运动员肘关节附近肌肉力量较弱,则难以抵抗网球的冲击力,进而对肘关节造成损伤。比如,小部分专业运动员在反手击球时可保持直臂,以此提升击球速度与技战术水平,并有效保护肘关节[5]。

3.4 安全防范意识、思想认知待加强

一是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在现实中,旧伤未痊愈、带伤运动在各类运动员中时有发生。从诱因来看,具有多样性。例如,少数网球运动员缺乏正确认知,未全面了解网球肘运动损伤知识。抑或运动员为防止伤病拖慢训练进度或影响比赛,思想上放松了警惕性,选择带伤运动。从思想认知来看,我国部分教练或医生仍存在运动精神决定运动成绩的错误理念,未深刻理解科学运动概念,或未充分关注网球运动员的身体健康状态。在日常训练中,部分教练员未坚持以运动员为本,在未考虑运动员伤病情况基础上,盲目加大训练力度,增加训练量,进一步加大了网球训练肘关节损伤风险。从荣誉层面来看,部分运动员为获取殊荣,或为防止影响团队成绩,选择带伤参加比赛。但因网球运动比赛强度较大,带伤运动会直接加重肘关节损伤程度。赛后,运动员肘关节损伤范围极有可能扩大,或病情加重。二是学校未及时开展健康教育。高校生的健康素养、积累的网球运动知识具有较大差异。若学校未及时开展肘关节损伤预防方面教育,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不能结合网球肘成因、具体病理选择科学合理的网球肘关节损伤防治方法,降低了治疗成效。

3.5 运动器械设备、场地条件有限

在现实中,部分院校的网球运动条件欠佳,成为网球运动损伤的诱因之一。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球拍质量欠佳。若学生选择的球拍与其身材、力量、技术不相匹配,会影响运动效果。在球拍过重时,肘关节整体的负担较大,加大了肘关节损伤风险。二是部分网球运动场地内的热身设施匮乏,或球场硬件条件不佳,存在网球运动潜在风险[6]。

3.6 运动员技战术水平欠佳

运动员技战术水平与肘关节损伤间息息相关。在网球技术动作练习环节,因运动员出现技术性错误,致使肘关节出现损伤,常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持球拍方法不当,未正确处理人与球关系,拍弦过紧。二是学生反手击球时未合理调配身体力量,手臂发力集中,肘部急速伸直。在正手击球时,未合理调配转腰、转肩力量,反而用手臂强直打球。三是击球时身体未能进行协调发力,力量过度集中在肘关节和前臂,出现较为明显的前壁挥拍击球动作,肘关节活动超出正常生理位置。四是击球判断不当,大力击球时出现漏球与出空球问题。

4 网球训练中的肘关节损伤防治方法

4.1 合理调控运动训练强度,防止训练过量

4.1.1 合理把控训练强度

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学生需要接受专项准备训练,循序渐进地增强其肘关节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在肘关节适应后,确保其能接受正常运动负荷,促使肘关节处于最佳运动状态,有效规避突然性训练给运动机体带来的负担。为提升运动强度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契合度,教师需合理把控挥拍训练次数与强度,确保其身心处于最佳运动状态。

4.1.2 合理把控训练频率

在网球运动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肘关节损伤。因无法完全从根源上杜绝肘关节损伤,教师需做好损伤防治工作。凭借科学完善的训练方案将运动损伤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并同步提升运动员网球技能水平,确保其身心处于健康发展状态。在组织训练活动前,教师需全面了解学生身心情况,提高其动作精准度,防止因技能或动作不规范出现肘关节损伤。为防止运动员动作不标准或控制球拍不当影响肘关节,教师需要为学生规范技术顺序,动态化观察学生发球与击球情况,纠正不当动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受技术特点与环境差异影响,学生网球水平各有不同,教师可结合各项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训练策略,以此保证网球训练活动顺利进行[7]。

4.2 组织训练活动,提高学生专项能力

在网球运动教学中,专项能力训练是重要组成部分。肌肉力量与韧带力量可提升运动员运动能力,亦可正向作用于肘关节。在肘关节损伤专项能力训练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将训练活动细化为不同的技术阶段,并制定相应的训练目标,结合学生身心状况选择适当方式。一是以肘关节为支点,借助杠铃等器械锻炼学生肘部肌肉。在弯曲手臂举起杠铃后,持续5 s,缓慢放下杠铃。二是采用引体向上、俯卧撑等简单易操作的训练方法。为优化训练效果,学生在做引体向上动作时,尽量规避下身弹动。教师可根据学生身体承受能力将每组动作控制在10~20 个,每天做2~3组。抑或借助棒球运动,有效增强学生上肢力量,并在运动中提升学生反应能力与身体灵活性。

4.3 科学安排专项训练,增强学生专项力量

若运动员身体素养欠佳,其出现肘关节损伤概率较大。专项力量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专项力量,规避肘关节损伤,但亦会对运动员肘关节造成相应影响。因此,教师在强化学生身体素养基础上,可借助专项训练活动,增强学生前臂力量,确保学生肌肉处于最佳状态,并满足训练需求。此外,教师可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措施,有效增强学生肩部、腿部与腰部力量,提高三个身体部位灵活性,有效减少肘关节损伤,提升运动员动作协调性,促使肘关节处于最佳运动状态,防止因动作失误引起运动性损伤。

4.4 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是预防肘关节损伤的重要举措。因此,教师在组织网球训练时需注重安全教育。一是将安全防护知识传达给学生,有效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以此防患于未然。在出现肘关节损伤后,学生须及时接受治疗与护理,防止带伤训练。二是做好训练前的准备活动,防止高强度运动或剧烈运动造成肘关节损伤。教师可为学生组织热身运动,有效降低肌肉粘滞性。结合学生身体情况,可将运动时间控制在15~25 min。慢跑是常见的热身运动方式,学生可在运动中微微出汗,达到预热身体效果。随后通过伸展运动拉伸肘关节肌肉,提升肌肉适应性。运动中可慢慢拉伸上臂,从多角度伸展肘关节。在肌肉与韧带达到较高受力程度后,确保肌腱在可承受范围内形成适度的紧绷感,每次拉伸需控制在8~10 s。收回动作要缓慢,赋予肌腱充分的收缩时间。三是做好训练后的放松活动。在热身运动后需适度放松肘部,消除肘关节疲劳,防止肘关节运动过量出现累积性损伤。常见的放松活动有慢跑、伸展上臂等多元化方式,防止肘部肌肉过度用力。必要情况下,教师可借助器械完成放松运动,或者将学生划为两人一组,配合进行放松。

4.5 改善网球训练条件,优化运动环境

一是合理选择球拍。在网球运动中,球拍适合与否,直接影响运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网球拍参数多样,在材质上具有差异,如球拍面积、重量、拍面硬度等各有不同,均会对运动者本身造成影响。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球拍。尤其,对于刚接触网球的学生,一定要选择轻重适宜的球拍,尽量为平衡拍。球拍长度须适宜,防止选择加长拍。拍弦松紧适度,防止训练中加重手腕手肘负担,继而规避运动性损伤。二是在运动场地适度安置热身器材,优化场地运动环境。此外,需配置必要且专业化的医疗保健条件,有效减少网球运动损伤。

4.6 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防止技术性损伤

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是预防肘关节损伤的重要举措。在组织网球训练时,教师需为学生增加基础技术教学与训练,引导学生树立技术理念,正确掌握下肢—躯干—上肢这一技术发力顺序。在教学环节,须遵循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合理组织完成训练活动。对于网球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教师可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正手击球、反手击球、发球、截击动作要领,打好网球运动基础。教师需合理把控训练强度,防止学生未全面掌握技术要领或动力未定型前,为学生安排过量或高强度训练,全面保证学生肘关节安全。此外,教师需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控制球拍方法,在网球训练中,若学生控拍方法失误,易会导致肘关节损伤。因此,教师需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学生掌握控拍技巧,直至学生动作定型。

5 结语

综上所述,肘关节损伤是高校网球训练中较为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为推行阳光教育,发挥网球运动强身健体益智教学目的,教师需认真分析网球训练中的肘关节运动损伤诱因,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法。从教学训练实践来看,肘关节损伤被细分为伸屈型网球肘与外展型网球肘,常见的诱因体现在运动训练强度、运动机体专项力量、安全防范意识、运动场地条件、技术水平等多方面。教师应与学校通力协作,在为学生优化网球训练场地设施基础上,合理把控运动训练强度,加强专项力量训练,有序开展安全防护教育,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继而推动网球训练活动有序开展,提高训练成效,从根源处为学生预防肘关节运动损伤。

猜你喜欢
网球肘球拍肘关节
如何预防网球肘
家务活太重,当心招来“网球肘”
借球拍
名贵的球拍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借球拍
买球拍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锅铲运动治疗网球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