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健身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健身产业发展为导向

2023-09-08 17:18刘伟俊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2期
关键词:人才体育专业

刘伟俊

(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健康学院 广西玉林 537000)

受疫情和行业发展的影响,健身产业发展低迷,其深层原因值得探讨。通过对珠三角及桂东南健身企业走访调查,结合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案例和兄弟院校相同专业的深入了解,从健身人才培养的角度探究健身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因,为助力社会体育专业良好就业和健身产业稳定发展提出适切建议。新时代健身产业对于全民健身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即满足全民科学健身需求及科学健身的战略需要。因此,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22 年4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1],以进一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其次,健身产业为国民生产总值贡献力量,预计到2025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超过11.5 万亿,健身产业贡献值将占有较大比重。目前中国健身产业发展空间依然较大,健身俱乐部数量之多,参与人群之广,其发展潜力无限。

1 健身人才培养困境解析

1.1 社会体育专业育人瓶颈背景影响学生就业心态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培养健身人才的主阵地,也是科学健身知识的策源地,从当前社会健身市场发展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身还存在诸多问题[2]。著名学者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教授认为,社会体育办学依然存在专业建设不能与社会需求相契合,与体育教育专业界限划分模糊等现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建设道路上需要不断完善[3]。近年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发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存在波动。

1.2 社体健身方向学生职业自信心受到各类因素冲击

传统思想上稳定的职业感。职业健身人才可以得到高薪,但缺乏公职带给人传统意义上的“稳定”和“满足感”,某种意义上依然是守旧的“铁饭碗”思想所致,在西部地区的院校当中这种思想倾向尤为严重。另外,经过深入学生内部进行调查,发掘学生思想动态得知,近几年的疫情因素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就业形势的“担忧”,特别是疫情期间大量健身房关门歇业,大部分教练为谋生计不得不选择“送外卖”“送快递”,这些行业的“不稳定性”因素,极大地挫败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健身方向学生对本专业就业的自信心,从而动摇了学好本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初心。

1.3 低门槛用人制度造成从业者的从业心理反差较大

多年来我国健身行业没有规范的标准,健身市场曾一度比较混乱,缺乏较为科学的健身人才等级标准、市场运营规范等约束性政策文件;缺少了规范的约束,也降低了众多健身企业的用人标准,往往是在某培训机构经过几个星期的培训,就可以应聘做健身教练,对于健身经营者来说,只要手里有点钱或有点“想法”就可以从事健身行业。这种现象对于社会各界来看,健身行业门槛太低、含金量不高,对广大体育院系的本专业学生来说,在就业心理上也造成一定的挫败感[4]。

1.4 管理上缺乏行之有效的学生学习促进机制

现在的大学生对待学业的态度普遍不够端正,地方院校的学生也不例外,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更加“好动不好静”“坐不住学不进”,究其原因,除学生本身存在基础差异之外,学校在育人过程中缺乏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导方法,缺乏一些针对体育生的硬性学习促进机制,以及具体落实的措施。

1.5 学校体育的国家政策“红利”冲击着社会体育学生专业思想

国家政策对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特别是教育部新颁布中小学课程标准,将体育纳入主课,排在语文数学之后,占据第三名的位置,学生看到这个“铁饭碗”,心生羡慕,都要全力争抢[5]。加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与体育教育的基础课程基本相同,都以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几个体育学科大门类的课程为基础课程,跨专业并没有太大难度;而且国家规定任何专业都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只要考取体育方面的教师资格证,就业时就可以参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竞聘选拔。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自2016 年以来,社体专业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从事体育教师的比例逐年提高。

2 健身企业人才需求现状

2.1 健身人才分配不平衡

发达地区吸收高水平人才,从调研珠三角地区看,健身企业的健身人才来源,多以体育院校专业毕业生为主,形象、专业技能、与客户的沟通等综合能力普遍较强,他们服务于这些高档健身俱乐部,往往给俱乐部带来好收益。近年来,三、四线城市健身俱乐部兴起,硬件设施与发达地区的健身房并无差异,但三、四线城市俱乐部人才数量始终是一个瓶颈,秉承“人往高处走”的人才发展哲理,高水平健身人才都去发达地区发展,使三、四线城市俱乐部很难留住高水平人才。

2.2 缺乏高水平健身人才

好的健身企业有好的培训制度,帮助健身人才实现个人职业规划,提升专业技能,给专业人才提供发展平台,留得住高水平人才,实现良性健康发展。对广东力美健、南宁五象和一些珠三角地区俱乐部新秀调研获悉,健身企业为客户提供健身指导服务,没有高质量的健身人才,健身指导水平难以达到客户的期望值,往往导致老客户流失,口碑下降,也吸引不了更多新客户,导致经营不善,难以为继[6]。很多俱乐部面对人才的流失,在“招聘-辞职-再招聘”的循环中不断消耗,难以突破,众多经营者手里的健身房犹如烫手山芋,健身经营半死不活,甚至欠债,有些或通过不断扩张新店挣点预付款,以“玩现金流”的方式维系,但往往是饮鸩止渴,令经营者苦不堪言。

3 培养高质量人才趋势

健身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是社会发展趋势。高素质健身人才的培养是健身产业良性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近20年来中国健身企业发展历程,基本经历了这几个阶段:初始阶段—商业化—高峰—扩店—行业乱象—良性发展—高质量发展。尽管众多地方院校体育院系生源并非优质,但健身人才偏向职业类人才,注重技能,健身行业又需要高素质,这也需要健身人才具备相当的人文修养[7]。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方面,为高质量健身人才培养铺路搭桥,并着力于教育教学每个环节的落实,而不能流于形式上的改变或仅仅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真正突出OBE理念。

4 地方院校健身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4.1 课程设置要发挥优势、着力短板

4.1.1 结合健身业行情构建课程模块

健身行业的私教课程类型名目繁多、五花八门,从专业角度来看,看似花样很多的课程,其实质是为了迎合客户心理注意力而采取的一种销售手段,但有些课程经过专门机构研发,在行业里具有较高科学锻炼价值,形式新颖、具有趣味性,以充实课程门类,丰富课程内容,并有效实现与市场接轨[8]。其次,健身方向类课程在以功能性训练类和操课类训练课为主的基础上,注意理论课程以及其他课程模块的打造。注重教学质量和评价方式创新,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期评价相结合方式,发挥评价方式对教学行为的导向性作用。

4.1.2 聚焦学生技能培养,着力实践课程建设

根据多年的办学探索与实践经验,健身指导人才培养可以定位于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范畴。知识与技能作为核心内容,是学生就业及发展的根本命脉。结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和对行业动态的把握以及对健身行业和健身市场动态研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到不断进行修改和最终确定,经历了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且持续翻新。知识传授依靠优质师资、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优质的课堂教学;技能则要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不断去实践打磨,最终将所学知识内化转化,达到社会所需要的标准。所以实践环节在健身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尤为重要。

从以往经验看,学生在大四实习阶段虽然时间比较长,但实际在健身俱乐部实习的过程中,因学生个人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健身俱乐部用人制度规范等方面因素,致使有些实习生并未真正接触到专业方面的实践内容。而商业俱乐部由于考虑商业经营,对于能力达不到上岗标准者,不给予专业私教授课的机会。作为健身指导方向学生的根本,专业内容是不得缺失的,因此在私教授课和操课方面要抓紧校内实践的机会,合理设置实践课内容。

(1)打造校内实践平台

针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构建校内实践平台,创造全真模拟环境,建立考核与评价标准。将实践课的授课方式、授课时段结合,将学校健身房在教学余暇时段进行商业运营,校内经营合法化,公开公正招标,由专业教师组成管理团队,要求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其中,进行专业实践活动。学生承担巡场值班、私教授课、卫生清洁等多方面的实践工作,并领取适当报酬;制定实践课考核标准,按既定标准计划认真执行。根据工作态度、业绩等进行实践课综合考核。

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普遍有着通过健身去增强体质、培养兴趣、调节心情的需求,这将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实践,进行健身指导的绝佳对象,大学生之间非常容易交流,通过健身指导实践,不仅能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而且可能会促成双方的学业互补,也会因此而建立起彼此难能可贵的同学友谊,也是良好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从而实现双赢甚至多赢[9]。笔者在所工作院校,通过大学生创业项目,带领社体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2)注重“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的建设

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健身方向学生在过往的实习环节当中没有更好地深入专业知识实践,专业能力未见提升,学生自信心深受打击,对学业、对行业失去兴趣,对自己的能力也产生怀疑。因此,要规范专业实习,首先,选择合适的实践单位,并尽量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这些实习点的毕业生每年推选实习与就业,逐渐稳固,从而形成毕业生就业与发展网络,建立毕业生网格化管理和档案。其次,与实习单位协调,在实习计划里明确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任务细则,并制定相关评价标准,便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给予实习生较为准确、客观的评价。如参与授课情况(授课数量、服务会员数量、卡销售业绩及私教课程),授课质量,会员反馈,评价体系建立等,所有项目形成操作性简便的表格,方便记录。

4.2 落实学生学习管理

4.2.1 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地方院校一般地处偏僻地域,外面的竞争未知,学生的思想紧迫感较小。另外,目前的扶贫政策等综合因素,造就了大部分学生安于现状的思想,对学习的兴趣并不高[10]。因此,要深挖学生思想状态,改变体育生不应该执着于文化学习的惯性思维,出台系列措施扭转思想状态,加强班级管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改变“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改变学生当中流行的懒惰成性、吃喝享乐、游戏人生、考试作弊、论文代写等一系列歪风邪气;不能放任学生不管,而妄想仅凭学生自觉自律实现自我价值。可实行学生打卡学习制度,由班主任督导,全体学生参与管理的办法。

4.2.2 教导学生明确学习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实际上,健身指导专业就业门槛低。为什么很多学生不想去就业呢,就是觉得简单,没有给到学生专业自信,没有指明专业发展方向。另外,选择的机会多,也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反倒不会太珍惜。其次,挑战多。事实上,健身教练职业看似门槛低,实则充满挑战。挑战主要体现在入了行业以后的持续发展上。能否在健身行业扎住脚跟,有大发展,是目前这个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什么健身教练职业流动性很大,跳槽率很高?很多教练都会这山看着那山高,或一遇到不顺心就跳槽。根本上来讲,都是自身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专业能力问题,也可能是做人的问题。专业能力限制主要表现在知识积淀不够、学习力度不强;至于做人方面的问题,每个人都要学会为人处世之道。所以要多从自身找原因,保持踏实、谦逊的态度,通过静心学习提升自己,并不断通过工作实践,学以致用,才是能够实现长远发展的硬道理。

4.3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4.3.1 尝试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是世界上很成熟的教育模式,多在机械制造、汽车行业比较常见,在企业是学徒,在学校是学生。虽然健身跟汽车等职业不同,但可以借鉴其模式,在与企业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健身融合教育学的理念,可以将高校作为教,也可以作为产的阵地。可以校企合作,但要找到合适的方式。

4.3.2 注重学生文化内涵培养

高层次的人才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与技能,也应富有文化内涵,对于健身专业人才来说,要做到“文武兼备”[11]。学生“不能不撸铁”,但是“不能光顾撸铁”。身体形态的变化能给一个人足够的自信,但往往有些学生因此而拿捏不住自己,变得很狂妄、自大、自我,甚至自恋、自负,目中无人、目空一切,缺乏内涵,这就违背了健身的初衷,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究其原因,就是平日只注重身体训练,而忽略了文化知识的学习。多元融合的新时代,不能再做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体育人才绝不可能是一个“粗人”,而是掌握新理念、懂得新方法、掌握前沿行业信息的人。如果说强健的体魄、良好的私教技能能解决学生走上社会的生存问题,那么对于文化知识的潜心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社会,有长远的发展。

4.3.3 夯实学生健身职业思想

引导学生对国家全民健身国策及行业发展相关政策要深入学习,通过相关课程,了解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看到从事本行业的前景,了解社会体育专业的优势,如接触社会层面较广较优、薪酬较于体育教师丰厚等。解决好几大命题:健身教练必备素质(做人、做事);健身教练基本技能(知识、技能、体格);健身教练的前景;健身教练面临的挑战;健身教练发展路径。注重通过多门课程思政元素,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建设。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行业前沿信息,查阅健身行业、健身产业最新科学论文和优质图书等资料,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前沿信息及最新研究成果。

4.3.4 创新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理论课堂预习、学习、复习制度,每节课安排学生对上节课进行复习内容的梳理,并打分;技术课上加强学生操作能力及技能的口述能力,以此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实操能力。

(1)人才培养实现标准化流程,提升体系化高质量建设

从课堂教学到实践再到实习,按照既定方案严格执行,形成由课程教学、实践、实习组成的综合性育人体系,流程化、标准化培养人才模式。

针对体育生的特征,知识层次薄弱、好动、不善于思考等特征,特别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知识点在实训课逐个击破,加强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包括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12]。知识点不在多,不要堆砌内容,填鸭式,要举一反三,理解透彻,养成理解、记忆、表达的良好习惯。

(2)创造互帮互学课堂教学机制与氛围

由小组教会差生。学习小组互帮互学,最差的代表小组水平,小组成绩以整体水平为准,必须由优秀的激励差的,帮助差的,差的学生必须努力学习,才能不拖后腿,平衡小组水平。

4.3.5 创新考核与评价方式

注重过程性评价。考核形式多样:作业、小论文、技术、理论培养计划的制订不仅要调研用人单位,考察市场需求,还要进行学情分析,根据学生情况特别在学生管理方面形成规定性操作流程(动作),在所有专业课上严格执行,并检查教师执行情况,收集表格材料等。

5 结语

健身人才对健身行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健身人才培养也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由于对健身行业把脉不准、专业定位不准确,以及近些年行业乱象充斥,地方院校在高层次健身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遭遇“瓶颈”,要想实现地方院校对健身行业高水平人才的常态化输送,地方院校需进一步深入调研健身行业需求,加强健身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加强课程体系构建,吸收高水平师资,力争创建一流课程,以不断修炼内功作为突破人才培养“瓶颈”的有力武器,培养优秀健身人才,提升学生就业水平,并推动健身行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人才体育专业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