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视域下重庆綦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研究

2023-09-08 07:52李雨坤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政课綦江

张 靖,李雨坤

(1.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2.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党委学生工作部,重庆 九龙坡 400053)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大思政课”建设充分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积极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对于进一步加强“大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庆綦江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綦江地处四川盆地东南与云贵高原结合部,有重庆“南大门”之称,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綦江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綦江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有“人、事、物”三个方面。

(一)綦江红色文化资源中的人

綦江红色文化资源包含着许多红色英雄人物。比如红四军军长王良,1905年出生于綦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初期的著名将领,牺牲时只有27岁,2021年上映的红色电影《王良军长》讲述的就是王良同志从“投军黄埔”到“参加革命”,再到“屡建功绩”的故事;共产主义战士王奇岳,1896年出生于重庆市綦江县隆盛镇,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白区和红色苏区的斗争业绩卓著,1935年在赣东北作战中英勇牺牲;“革命启蒙老师”邹进贤,1899年出生于綦江县古南镇,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月邹进贤主持党员大会建立了中共綦江县支部,这是四川最早建立的三个党组织之一。1930年5月,由于叛徒出卖,邹进贤和两名同志不幸被捕,在敌人的严刑审讯和高官厚禄引诱下,邹进贤三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最终慷慨就义;霍栗如、霍步青、霍锟镛,周恩来赞誉他们为“霍氏三杰”,他们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霍栗如曾任彭水县地下党县委军委书记,组织群众进行武装暴动,霍步青曾负责党的秘密接待和秘密联络工作,曾担任红军学校政治部宣传部长,霍锟镛曾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担负政治宣传工作,他们三人始终战斗在革命一线,舍生忘死,因叛徒出卖,最终三人英勇牺牲。

(二)綦江红色文化资源中的事

綦江红色文化资源包含着许多红色革命事迹。綦江地下党支部于1926年1月24日建立,是重庆市有确切记载的最早的党支部。綦江地下党支部的建立,加快了綦江党组织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綦江地下革命斗争的深入开展,为党培养了大批优秀党员。红军长征过綦江,綦江是中央红军经过重庆的唯一地区,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遵义,为了严防川军的进犯,1月10日,红一军团攻占贵州桐梓县城后,其先头部队继续向新站、松坎、綦江方向推进,一师二团抢先攻占綦江县羊角乡,为党顺利召开遵义会议提供了重要条件。遵义会议召开后,1月20日中央军委制订了《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为了实施这一计划,周恩来等率红一军团从松坎进占綦江石壕,造成佯攻重庆之势,牵制川军兵力,然后迅速转道赤水,为四渡赤水创造了宝贵战机。虽然红军长征进綦江已经过去了80几年的时间,但如今在綦江当地仍然流传着《苗家女智救红军》《羊角有棵将军树》《一碗羊肉汤,寒天暖心房》《贫苦农民杜福生为红军带路》《红军买糍粑》等红色故事。

(三)綦江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物

綦江红色文化资源包含着许多红色遗址遗迹。比如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重庆綦江石壕镇的苗儿山麓,这座纪念碑记录了1935年1月红军长征经过綦江的闪光一幕,记载了綦江人民与红军的深厚情谊,石壕镇目前还有保存完好的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石壕红军烈士墓、红军桥等20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2020年5月,“石壕红魂小镇”项目被定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还保留着红四军军长王良的故居,綦江县古南中山路24号还保留着“革命启蒙老师”邹进贤的故居,这里同时也是中共綦江支部旧址。自2021年以来,綦江区已梳理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9处36个点、革命遗址遗迹162处,形成了“3+3+X”的红色资源布局[2]。

二、重庆綦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意义

推动重庆綦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一方面有利于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人生观。

(一)有利于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

1.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思政课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3]。思想性和理论性体现了思政课的传统优势,亲和力和针对性体现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将重庆綦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即思政课的感召力、说服力和吸引力,通过充分挖掘綦江区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英雄人物、红色革命事迹、红色遗址遗迹等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进一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提升课堂教学与现实结合的紧密性。

2.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开门办思政课,调动全社会各种力量和资源办思政课,这是“大思政课”建设的要求,也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将重庆綦江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顺应了“大思政课”建设要求,通过校地合作的方式,实现学生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实践学习相结合,不仅充分发挥了校内专职思政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而且可以发挥校外红色实践基地专职讲解员的协同育人作用,实现校内校外双育人,发挥社会力量的育人功能,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二)有利于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建设

1.树立正确的认知观

綦江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观、历史认知观、国家认知观。首先,价值认知观,即帮助学生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立场。綦江红色文化资源中的“人、事、物”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价值取向,向学生展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故事。其次,历史认知观,即帮助学生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想。在课堂上引入綦江区真实红色历史故事,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从而帮助学生坚定政治方向、坚持理想信念,使学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最后,国家认知观,即帮助学生发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载体,红色文化资源是其最好的载体。学习綦江红色故事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深化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学生深刻意识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来之不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强国志和报国情,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綦江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观、人生理想观、人生价值观。首先,人生奋斗观,即人生需要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4]。在课堂上讲授綦江红色青年的故事,使学生深刻感受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人生因奋斗而出彩。其次,人生理想观,即人生需要理想信念指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5]。学生通过学习红色事迹,一方面可以深刻体会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辛,另一方面可以深刻体会理想信念的强大精神驱动作用,深刻体会没有理想信念的指引,就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观。最后,人生价值观,即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观。在课堂上讲授綦江红色人物故事,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形成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三、重庆綦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推动重庆綦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课程育人是主渠道、实践育人是主阵地、文化育人是主旋律、网络育人是主媒体。

(一)课程育人是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綦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方面需要创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1.创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了改革创新思政课主渠道教学的要求,指出各地各校要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挖掘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引入各门思政课[6]。因此,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既能发挥课程育人主渠道的作用,而且还顺应了“大思政课”建设的要求。创新教学内容要坚持真实性、统一性、多样性、独特性原则。一是真实性原则,即教师引入思政课教学的綦江红色文化资源要具有真实性和历史性,教师应选择有文献记载的人物事迹及现存的遗址遗迹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二是统一性原则,即教师引入思政课教学的綦江红色文化资源要与各门思政课教材知识点相统一,教师应挖掘两者之间的融合点,合理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做到显性理论教育与隐性红色文化教育相统一。三是多样性原则,即教师引入思政课教学的綦江红色文化资源要种类丰富。教师要利用思政课分享红色人物、红色事迹、红色遗址遗迹等各种类型的红色文化资源。四是独特性原则,即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挖掘符合本门课程的红色文化资源,例如党史课程应重点挖掘红军长征过綦江的故事,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应重点挖掘红色人物故事,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理想信念。

2.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金钥匙。《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各校应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利用多种方式组织课堂实践[6]。因此,创新教学方法与创新教学内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两者缺一不可,都能够发挥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创新教学方法要坚持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相结合、讲授与体验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原则。首先,坚持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相结合原则,即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线上发布课前任务和教学视频,再引导学生线下课堂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坚持讲授与体验相结合原则,即各校教师既要充分发挥理论教学优势,找准教材与綦江红色文化资源的对接点,同时也要与时俱进进行数字化教学,例如可以利用数字马院建设红色VR虚拟仿真室,通过虚拟仿真场景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沉浸式学习。最后,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原则,即既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关键性作用,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践育人是主阵地

实践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将綦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家国情怀。因此,一方面要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另一方面要完善实践教学制度机制。

1.创新实践教学形式

实践教学应避免形式单一化,要结合校情和学情,因地制宜地挖掘多种实践教学形式,从而实现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7]。可见,用好社会大课堂是增强思政课实践性的重要举措。

推动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坚持实践教学常态化,即各校党委要加强校地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与綦江区联合打造红色实践育人基地,建立固定的红色现场教育基地作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各校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到红色现场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依托綦江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现场教学,使学生重温红色人、事、物,将綦江区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8]。其次,要坚持实践教学项目化,即綦江区要利用红色实践育人基地开发实践教学项目,例如各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重走长征路、追寻红色足迹、红色故事志愿者服务等专项实践项目。最后,要坚持实践教学个性化,即各校要因地制宜结合校情和学情制定具体实践教学形式,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的实践教学方案。

2.完善实践教学制度机制

高校要对綦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进行整体安排部署,制定方案,建立专门的规章制度,确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首先,要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制度。高校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将思政课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纳入教学工作量考核,设立思政课红色文化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其次,要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制度。要深入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适度增加红色文化实践教学比重,实践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课程总学时的15%。最后,要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集体备课制度。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的红色文化素养[9],组织思政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集中讨论实践教学方案,组织教师编撰实践教学校本教材。

(三)文化育人是主旋律

弘扬校园红色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校园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课程[10],是綦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载体。

首先,要坚持多主体协同育人。学校要加强校园红色文化设施建设,完善校园红色文化标识建设,教师要推动綦江红色文化资源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校园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其次,要坚持多途径协同育人。一是融入学生社团,学校可以专设校园红色文化宣讲团,对綦江区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创作,例如组织红歌创作比赛、红色知识竞赛、微视频比赛等活动。二是融入校园红色主题文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三是融入校报校刊,学校可以在校报校刊上刊登学生投稿的红色文化作品,弘扬红色精神。最后,要坚持多场景协同育人。一是融入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学生公寓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红色文化融入学生公寓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集体荣誉观、团结奋斗观、勤奋劳动观。二是融入校园环境建设,要加强校园红色阵地建设,通过开辟红色广场、树立英雄雕塑、建造红色景观等途径让大学生感受綦江区红色文化的熏陶。三是融入重大节庆日,可以利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编排展演以綦江革命先驱为原型的舞台剧、以革命精神为主题的诗歌。

(四)网络育人是主媒体

红色网络平台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媒体。众所周知,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工具,也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堂”,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了网络资源传播的重要手段。因此,红色网络平台为綦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重要的媒体支撑。

红色网络平台是指高校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微课相结合并通过“互联网+”模式来搭建的新型网络学习平台。例如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号等都是红色网络平台的重要载体。

加强红色网络平台建设,要坚持以下几点原则。首先,坚持价值导向性原则,即红色网络平台要通过挖掘綦江红色文化资源中的人、事、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坚持问题导向性原则,即红色网络平台要开展前期网络调查研究,突出问题导向,及时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要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綦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网络平台,例如可以开发集声音、图像、影像于一体的3D实景数字王良故居,让学生在课外不受时空限制进行参观学习。最后,坚持互动性原则。即红色网络平台可以创建红色论坛引导学生进行红色话题互动,把学生互动指数纳入学生学业评价的考核方案,增强学生参与互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政课綦江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前进中的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
高校艺术生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