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公共实训基地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2023-09-07 08:31夏红兵吴朴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13期
关键词:智能时代管理模式创新

夏红兵 吴朴

[摘 要]在智能时代背景下,公共实训基地在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的同时,应注重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形成具有较强实践能力、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管理模式。基于此,公共实训基地应该在信息化建设、线上线下资源整合、社会培训资源整合等方面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本文对智能时代公共实训基地创新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索有效的优化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智能时代;公共实训基地;创新;管理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3.05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3-0178-04

0     引 言

近年来,尽管技術型人才培养总量在逐渐扩大,但与中国产业转型的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这种人才培养滞后的窘境已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制定了各种保障性政策,以鼓励公共实训基地的发展,进而推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公共实训基地也在这些政策的扶持下,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

1     智能时代概述

智能时代属于社会科学概念,在1999年,人们明确提出了物联网这一概念,这是智能时代的开端。同年中国科学院也开始了传感网络的研制工作,并形成了一系列传感网络系统。物联网革命并非技术狂想,是另一次技术变革。

自21世纪以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迅速发展,引发了一场以智能技术为中心的科学技术革命,将人类推向了一个新的、充满智慧的时代,这就是智能时代。人们常使用标志性的生产手段来代表在某个历史时代,现代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新石器时期,红铜时代,后铜铸年代,钢铁时代,启蒙时代,蒸汽时代、电子时代等。用这个界定方式来观察整个20世纪,就会了解到,在将近100年内,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智能化产品已经走进大众视野,人们已经由电气时代进入智能时代[1]。

2     智能时代创新公共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其一,与职业发展需求匹配。在新的互联网信息化发展背景之下,职业教育要密切对接职业要求、行业需要,集聚学科群体与行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规范、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要求,以适应当前教育手段信息化、教育资源数字化的趋势,建设虚拟仿真实景培训基地将成为职工教育提质培优的重要途径。

其二,与人才培养要求匹配。在智慧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出现了能力错配的现象,使得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定位容易产生偏差。公共实训基地由于其专业化、系统化管理模式的发展能够有效规避这一问题,使其与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

其三,与教育改革发展匹配。课堂作为职业教学的主阵地,目前却仍然在教学模式革新、授课质量提高等方面存在问题。教育资源是教师提升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但由于目前教师教学资源体系陈旧、类型单一,部分学校没有为教师提供数字化的授课资源。在数字化教学改革背景下,公共实训基地衍生的教育手段将成为教师革新教学模式、完善培养方式的关键措施,通过构建与教育改革相匹配的实训平台,来进行师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教师教学模式的革新、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构建,从而进行教师课堂教学变革。

其四,与社会资源整合同步。智能科学学科的公共实训基地资源面临教育资源分配混乱,部分环节存在重复构建的现象,使用上不具有高效性。公共实训基地通过建立虚拟化仿真实训基地将资源整合、规范,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教育资源智慧化管理,以推动实训基地的资源合作、共享和开放使用。

其五,与产教一体化发展适应。公共实训基地能够提高信息技术服务工作效能,能够提高学生教学发展层次,赋能职教的跨界融合。所以,为了全民教育、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应当利用好校企共建共享实验网络平台,使其成为产教结合创新的重要网络平台与纽带[2]。

3     智能时代下公共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智能时代下公共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现状

公共实训基地作为培养人才、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技能提升的重要场所,是面向社会的新型职业教育机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教育智能化发展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重心也从原来的技能培养向素质全面发展进行过渡。公共实训基地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为建设完善的高职、高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3.2   智能时代下公共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3.2.1   实训基地定位不清晰

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初期,大部分公共实训基地定位模糊,将公共实训基地视为非营利机构或民间组织。但随着国家对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不断的政策支持,公共实训基地逐渐摆脱“政府与社会共同投资”的运营模式,逐渐向“学校与企业共建共享”发展模式转变,这就造成公共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学校教学需求,还要为企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此外,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还面临着“标准不统一”“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水平的日益提升,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着不断增长的需求和压力,尤其是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更多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实践平台。

3.2.2   实训资源配置不合理

目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在于实训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即对实训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配置。国内职业技能训练中心仅在北京地区开展了实训工作,全国其他省市都在积极筹建公共实训基地,以更好地发挥公共实训基地的资源配置作用。但是,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标准不够完善、定位不清晰、设施设备缺乏,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不协调等问题突出。

3.2.3   实训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着硬件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实训环境不完善、专业实训功能不强、运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实训基地建设规模的扩大与发展。在智能时代,智慧实训基地能够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对人才的培养与培训,达到实训基地对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实训基地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实训教学水平,满足学生实训需求,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优质服务。

3.2.4   实训管理手段不科学

公共实训基地主要面向地方职业院校、企业,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企业生产为宗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社会对职业院校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部分实训基地存在功能单一、规模较小、运营成本较高等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高效运行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但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3.2.5   实训基地特色不明顯

公共实训基地是开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我国很多公共实训基地均设有专业课程,但不具备专业特色。如: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公共实训基地的智能技术应用课程设置为专业方向与特色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课程体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实训基地的电子商务专业与服务产业相结合的“专业型”专业课程体系,均以“信息技术+软件工程”作为专业培养方向。公共实训基地专业特色的缺失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在大数据时代下,应用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公共实训基地应更多地考虑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一满足学生实习需求、满足企业生产需求或满足学校教学内容需要。

4     智能时代下公共实训基地创新管理模式策略

4.1   创新公共实训基地的管理理论

实训基地建立后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企业人才品质提高,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是地方人民政府为贯彻“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建设人才产业基地、创新培训基地、产业服务基地的重大举措。关于公共实训基地创新管理的应有原则如下。

一是立体化原则。要实现空间和技术层面的融合,必须通过在线上、线下、技术、空间等几个层面融合与创新,来形成立体化的智慧学习实训平台。

二是仿真化原则。通过把智能产品的设计体系复制到工厂,开展技术专家与高校教师结合的实习,并充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形成实际和虚拟相结合的实训体系。

三是智慧化原则。通过以学习者为核心进行智能教学系统的构建,实现学习者在任何时候、任何位置的智能认知,从而建立以学习者为核心的专业教学模型。

四是共享性原则。要求服务于区域政府对智慧产业教育人才的培训,既能解决职业院校的智慧产业学科重点专业的公共实训,也能解决社区、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的专项培训。

4.2   探索智能时代下的新兴技术

紧盯时代技术发展,探索建立新型的技术课程体系,采用技术前沿的实训课程方法、实训课程案例和实训课程标准等,强化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科技发展趋势、产业前沿、未来技术发展、程序设计实操等专业课程,发展5G、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培养在产业网络与智慧制造等方面的专门型高技术能力人才。以适应不同专业方向对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人才的专业要求为宗旨,强化专业知识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软件开发等知识领域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行业开发能力,努力培育一大批既了解行业知识,也了解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复合型技术开发人才。

运用新型信息化技术与智能装备,推进公共实习基地数字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与普及电子信息应用技能的基础教学,进一步强化对互联网、信息安全、云存储、智能计算等基本信息化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的基础课程培训,培养具备信息化素养的基础数字化技能人才。具体来说,要丰富公共实训过程基地的训练内涵和培养方法。优先在各类公共实训过程基地开展全省、市级和全县的专业技能知识竞赛。引导企业在公众实训活动基地进行新业态、新科技、新理念的技术培训,以促进虚拟现实(VR)、强化虚拟现实(AR)、新一代人工智能(AI)的综合应用[3]。

4.3   明确创新管理模式的战略目标

一是,强化机制创新设计。实现公共服务实训平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因循守旧的管理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要,因此机制创新势在必行。应根据法律和政策的规定,逐步建立健全的机制,包括选拔用人、教育评价等激励机制。

二是,完善制度创新建设。传统的公共实训活动基地体系往往固化了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并契合社会现代共享性与开放性的需要。但事实上,随着公共实训活动成为现代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教育的主要基础,要想有效满足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持续实现其功效,根据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创新型系统,从而建立完善的项目资金投入管理体系;要建立灵活的项目管理运作体制;要建立有效的人员培训入职管理系统。

三是,强化服务的创新能力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实质上是一种服务型平台,服务创新能力建设对平台的整体运营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而做好服务创新能力的提升,重点要关注服务创新的技术标准和目的这两个问题,要根据服务目标,做好横向与纵向对比,进一步介绍与交流先进经验,增加业务的社会知名度。

4.4   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

(1)开展个性化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构建创新型师资队伍。在智能时代下,实训老师需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公共实训基地应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开展个性化培训和专项人才培养服务。一是要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对实践技能进行系统培训,应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强化教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校企共育”的智能时代下所需的智能化设备。要不断提高教师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能力。

(2)加强合作交流,建立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与互动交流。公共实训基地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与特点开展全方位合作。公共实训基地要积极对接企业需求,及时掌握企业人才需求动态信息,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培训服务。同时,要充分利用公共实训基地资源优势,将企业培训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赢。例如,将实习过程中收集到的企业培训数据及信息与职业院校共享,使院校能够根据企业培训反馈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内容;将实习数据与职业院校信息共享应用对接,为学校教师开展培训提供便利条件;结合智能时代下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与要求,及时总结经验和存在问题,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冲击下,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本文研究结论可以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优化公共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助力高质量人才培养,推动高职院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沈国清,程君青.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6):73-77.

[2]范永杰.“互联网+”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版),2021(4):110-112.

[3]杨伶俐.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2):186-187.

猜你喜欢
智能时代管理模式创新
世界机器人总动员
新媒体时代食品安全迎来智能时代
艺术类图书出版与智能时代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