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琰珍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于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应当积极构建双基础、双核算体系,区分财务与决算报告的编制,提高会计数据真实性,奠定成本核算实施中的数据基础。财务管理工作中,成本核算十分重要,与单位履行财政职能、有效支出资金及整体健康发展关联密切。事业单位要想取得更高的运行效率,有必要围绕成本核算认真汇总、严格分析相关数据,确保将单位业务活动全部涵盖在内。本文以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简述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特点及管理控制的意义,并基于大数据背景提出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管理控制策略,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控制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3.014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3-0050-04
0 引 言
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质,其目的非营利,各类工作开展中不仅需要关注服务效能的提升,同时也要重视内部各业务工作的规范,通过优化成本核算效率,能够最大限度应用内部资金资源。然而,综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个别事业单位内控工作有待改进,基础性准备工作开展不到位,成本核算信息单一、数据准确性不足,核算效率大打折扣,阻碍了单位降本增效目标的实现。为保证健康稳定发展,单位领导层应予以重视,探索成本核算效率的提升路径手段,引领单位踏上多元结构改革道路。
1 现阶段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特点
现阶段,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特点具体表现在:一是成本核算活动开展中,需以所处行业特点为根据,结合各项成本具体信息需求,立足于多维度、多层次完成核算对象的确定。例如在确定核算对象时,可从业务活动与项目类型入手。二是成本核算中应当密切关联政府会计制度,以单位会计核算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数据、资料的加工与分配,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促进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1]。三是着重突出成本控制与员工绩效评价。事业单位在保证成本核算准确性的前提下,也要注重成本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在预算标准内控制单位成本,为绩效评价提供依据。
2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控制的意义
事业单位管理控制成本核算的意义包含:一是对国家与社会负责。事业单位是特殊性质的主体,如基础教育单位、文化事业部门、医疗保健单位及卫生防疫部门等,其运营时产生的成本费用中有一部分由国家政府予以补偿,因此事业单位管理控制成本、提高资源使用率、规避或减少浪费,是有效应用国家资金的体现,是对国家资金与社会公民负责。二是优化配置内部资源。事业单位通过对资源配置的优化整合即可实现发展,通过管理控制成本核算,能够规范单位内部资源配置,实现单位服务提供中各种成本支出的精准把握,在节约资金资源方面也极具精准性。三是带动单位运行效率的提高。单位经营是以公益发展作为主要目的,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而言存在较单一的业务范围和过于狭窄的资金来源。以往不少单位存在明显的“等、靠、要”心理和较为简化的财管流程步
骤,且内部不太重视成本管控工作,资金浪费情况严重。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单位理应深入探索成本核算的管理控制策略、产生成本的过程与影响因素,剖析浪费资源的具体环节,突出管控工作开展针对性,规避再次出现浪费的情况[2]。四是可助力绩效评价的开展。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能促进成本管控工作的增强,查明工作实践中的关键环节,提高内部资源运转效率。同时,单位通过绩效考核的开展,能够更严格地约束成本核算工作,而成本核算结果也能为绩效评价的实施提供必要依据。
3 基于大数据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控制
3.1 明晰成本核算目标原则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开展中,明确核算目标与原则、科学建立核算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一是要求成本核算人员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全面收集包含预算与结算成本信息及非财务类成本信息在内的各类成本信息,并综合剖析、全面反映单位产生的各类成本,使资源配置、绩效评价管理需求得到满足。二是遵循可靠性原则,参照单位实际发生的业务与发展成果开展成本核算,着重体现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同时,要坚持适应性原则,要求核算人员以单位领域特点为根据合理选择权责发生制成本核算方法工具,確保能对一定时间段内单位服务状态、业务状况进行动态反映,助力单位管理层制定科学的战略目标。
3.2 全面强化成本核算意识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中,要想进一步体现有序性,强化成本核算意识是不可或缺的前提与基础。单位管理层应提高重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渗透成本核算,如关联部门员工工作绩效与成本核算效率,适当奖励工作能够按时完成且勤俭节约的部门[3]。为促进成本核算中员工参与积极性的提升,单位可在融合财务部及基层部门的基础上构建互相监督、合作的动态融合机制。各部门定期反馈核算数据与信息至成本核算人员,核算人员则反馈核算结果至上层领导,相互协调、层层互补,不仅能促进决策效率的提高,还能保障单位有序开展成本核算工作。
3.3 构建内部核算成本控制系统
一是要落实内控管理平台的构建。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引入云计算技术,围绕非结构化数据展开整合,当结构化数据形成后迁移至平台中统一管理。建设平台时,需要着重协调内部各部门信息,围绕财务工作优化会计工作流程。二是落实多功能报表的建立,科学汇总相关信息数据,为平台运行提供必要支持。现阶段,报表是大数据支持成本核算不可或缺的中间传导媒介,所以在成本核算控制管理中应用大数据管理平台时,要建立能为系统采集、挖掘及分析数据提供便利的制式报表。单位财管部门在分析单位成本核算特征时,可联合大数据供应商共同进行,以预算分析、差异分析及问题分析等工作具体需求为根据落实报表的制作。三是要落实成本核算运行机制的确立。有机结合线下分析与线上统计,定期分析年度内会计控制指标完成情况[4]。同时,引入目标管理法分阶段、分内容落实内控目标,针对形成于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成果,引入月度、季度召开内控会议方式进行分析、监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绩效管理纠正。
3.4 注重信息公开,增强监督成效
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监督活动不断加强,单位决策运营水平不断提升,政府监督成本不断降低,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社会公众结合单位公开的信息可全面了解单位实际情况,并提出适宜的意见,所以单位应当着重关注信息公开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促进监督成效的增强。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信息公共平台,加大数据公布力度。单位通过在网络平台中设立公开信息的模块,引入大数据技术全面、动态化分析经营情况,将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情况、阶段性成果进展等信息公开,并邀请公众参与监督,通过监督控制经营活动中管理缺位、不作为或徇私舞弊等情况。二是落实信息收集与意见反馈渠道的建立。在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下加以公示,引导公众发表意见、合理提出诉求,并以此作为后续决策的参考。通过互联网积极组织交流活动,形成更广泛的意见反馈覆盖范围,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使更多利益群体能够了解事业单位经营发展情况[5]。单位在接受公众监督时,同样需要以大数据为基础,结合多样化的数据获取方式,如互联网或电话调查等,综合调研公众意向,提高信息收集的主动性,摒除以往被动接受信息的状况,以存在于经营决策中的问题为根据拟订有针对性的优化方案。
3.5 建立多层次信息共享机制
首先,单位可将自身大数据管理系统接入政府信息系统,促进从中央至单位串联信息网络的形成,凭借政府大数据信息的支撑,奠定单位对社会公众需求分析的数据基础,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获取更优异的信息成本控制成效。其次,单位应积极提高部门间共享信息的效率,制定并实施跨单位合作机制。而在构建跨部门交流渠道时,财务与经营部门应参与其中,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上级部门可采取建立制度、立法等方式助力有关联的单位间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拓展其决策视角,实现决策与沉没成本的控制与减少。
3.6 明确成本核算对象及项目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中确定对象时,需以单位职能目标、所处领域特点为根据,结合成本需求确定对象,主要是对单位整体、业务活动、提供公共服务或产品、内部职能部门等区分[1]。例如,需满足绩效评价管理的,核算对象应确定为单位整体或项目;需满足公共服务需求的,则确定以公共服务为对象展开核算;需满足成本控制要求的,核算对象应确定为业务活动类型或项目;需满足资源配置需求的,则确定以单位整体或业务为对象展开核算。在确定成本项目时,需以单位成本信息需求为根据,参考政府会计制度明细科目进行科目的设置,同时以单位成本信息需要为根据细致划分成本项目。
3.7 合理归集与分配成本
首先,单位在选择归集核算成本的方法时,应以成本核算对象为根据。完全成本法旨在对所有成本展开归集核算,常用于以单位整体或业务活动为对象的成本核算中。制造成本法基本上仅适用于有关成本对象的成本核算,在核算成本对象为单一部门、单个项目、公共服务或产品时更为适用。其次,单位应突出费用分类的合理性、科学性。费用产生的对象如果能够明确归属,可划入直接费用;费用关联项目、产品及部门较多,则划入间接费用。政府会计实务中,虽然以
“财务会计”范畴划分成本核算,但也依旧可借鉴预算会计中部分核算方法科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
出”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其中“基本支出”涵盖了人员与日常公用等支出,《政府会计制度》针对上述支出进行了预算会计经济支出分类的设置。单位在成本核算中,财会可根据政府会计制度中给出的相关标准,设置对应的明细科目,同时划分辅助核算项,针对“项目支出”一类归属明确的费用,以直接费用进行划分并向成本对象计入。预算会计中,在核算人员或日常公用等支出费用时,由于此类费用通常与多部门、多项目存在关联,因此在具体划分时可结合财务会计中业务活动和单位管理一类的费用进行,以成本对象需求为根据合理分配。最后,单位应以间接费用为对象,合理进行分配标准的确定,并选择适宜的分配方法,突出合理性与科学性。分配间接费用时,不仅要体现灵活性,同时也要体现严肃性。各种费用有不尽相同的形成原因、受益对象范围等,故而也应当设立差异化的分配标准及方法,并遵循因果关系与谁受益谁承担原则,体现灵活性。已确定的分配标准及方法,不可随意变动,要确保其严肃性。
3.8 变革成本核算方式
基于大数据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控制中,单位应以自身发展需求为依据,明确发展方向,合理确定核算方法方式,能够更高效、更准确、更科学合理地核算相关成本,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基于此,单位管理层应当明确自身承担的职责,积极督促落实成本核算工作,尽可能在刀刃上使用资金或资源,加大每笔支出控制的力度,保证资源能够得到更充分、有效的利用。具体管理控制中,需做好数据归类,为成本核算提供有力保障。例如,实际成本核算中,以项目投资费用、研发费用、劳务费用、办公费用等类型归类不同的费用支出,在体现划分有效性的基础上,能更全面、彻底地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更精准地完成成本核算。值得一提的是,为促进核算准确性的进一步提升,还可归类费用支出的原因,拓宽后续跟踪支出的渠道,使成本核算效率不断提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以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各类新技术发展迅猛,事业单位在实行新会计制度后,应从完善成本核算管控机制出发管理控制成本核算工作,明确成本核算的目标与原则,增强思想意识,突出管理精细化,构建内部核算成本控制系统,建立多层次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公开相关信息。同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合理明确成本核算对象及项目,歸集与分配成本,提高核算精确性,使浪费资金资源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提高资金资源利用有效性和合理性,助力自身健康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英.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及控制策略探究[J].财会研究,2021(4):60-62.
[2]赵婧.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研究[J].中国民商,2020(5):75-76.
[3]管昌琼.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22(18):115-117.
[4]李雪芹.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J].环球市场,2022(12):37-40.
[5]吴梅清.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21(19):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