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视听语言分析

2023-09-07 05:54郭方正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视听语言象征隐喻

摘要:视觉与听觉是观众感知影视作品最基本的元素,视听语言是一种合理排列组合视觉和听觉的感性语言。视听语言是影视作品表情达意的重要技法,是电影诞生以来不断探讨革新的技术手段,不同电影流派的视听语言风格各不相同。在先锋电影运动中,法国印象主义电影诞生,该电影流派注重将美学技法融入电影创作之中,注重对电影自身艺术规律的探寻,在艺术表现上对众多电影产生了深远影响。印象派电影独具规律的视听语言风格被导演卢卡·瓜达格尼诺巧妙运用在其影片《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文章以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为例,结合原著小说,从印象派油画与构图、印象派电影与象征、印象派音乐与配乐三个方面分析影片的视听语言,并总结《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与印象派油画、印象派电影、印象派音乐等印象主义艺术流派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为当下印象主义电影研究提出建议。文章通过分析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视听语言,展现导演卢卡·瓜达格尼诺在美学风格层面对印象派电影的发展与延续,探究其在人物形象塑造与人物情感表达上的视听语言艺术创作技法与规律。

关键词:印象派电影;视听语言;《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象征;隐喻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3-0242-03

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少年艾利欧与博士生奥利弗彼此吸引,两人小心翼翼地相互试探并相爱的故事。影片没有过于起伏的戏剧冲突与夸张的视听语言,但导演卢卡·瓜达格尼诺以印象派电影的表现手法,将艾利欧与奥利弗之间的虚无与永恒之爱呈现给观众,将万千情愫永远留在了意大利的那个仲夏,给观众带来了挥之不去的夏日印象。

一、虚幻的印象派构图

“印象派电影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着重创造氛围,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的重要角色。”[1]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就遵循了这一创作理念。导演卢卡·瓜达格尼诺并不急于叙事,而是运用大量充满印象派色彩的镜头语言,以开放式构图向观众们展现了1983年那个炎热的夏天,展现了艾利欧对奥利弗炽热的情感,又以封闭式构图展现了艾利欧内心的苦闷与压抑。

(一)印象派开放式构图

“印象主义电影的兴起以及整个发展过程都与印象派绘画分不开”[2],印象派画家在人物造型塑造上提倡人物与自然的结合。这一造型理念发展至印象派绘画之后,逐渐开始关注人物内在。其以对色彩与自然的结合与再现,还原视觉看到的原貌,在光的作用下,肖像画也不断对色彩、构图、造型进行革新。在表现内在的同时,注重人物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的真实状态呈现在绘画中。因此,在西方肖像画发展历程中,严谨造型的绘画态度一直存在。西方画家在面对被描绘对象时,真实地还原人物的内在,呈现出人物所具有的本质特征,这样的特征体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在性与自然结合的真实性。[3]《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构图参考了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的大量作品,导演对街道、花园、泳池、乡间小路这些充满夏日风情的场景采用开放式构图展现。开放式构图不是视觉内完成均衡,而是把画外空间纳入进来的虚拟的、想象的完整均衡[4]。其注重对光线与自然环境的呈现,目的在于将人物融入自然环境,以营造夏日氛围,从而进一步展现艾利欧对奥利弗如炎炎夏日般热烈的情感。

(二)构图传递“印象”情感

电影在构图上不仅参照了印象派画家作品的形式,也借鉴了其情感表达技巧,通过构图加深观众的情感印象。印象派画作大多将光影与空间融为一体,在整体中体现画面的美感[5]。夜色将至,暑气消散,艾利欧独自一人坐在庭院的葡萄架下无所事事,只是静待奥利弗的归来,此处的构图借鉴了莫奈的油画《阿道夫·莫奈在花園里读书》。随着时间的流逝,夜幕逐渐勾勒出艾利欧孤独落寞的轮廓。此处没有台词,没有情节,观众甚至看不到艾利欧的表情,但我们知道此时艾利欧的内心是苦涩难耐的。四周的葡萄架将艾利欧包围,形成封闭式构图,暗示了艾利欧情感的隐忍克制。但正如明日依旧艳阳高照一般,艾利欧内心热烈的情感依旧会再次涌上心头。导演通过构图巧妙地将这位17岁少年内心的苦闷与压抑融入意大利仲夏的自然环境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因如此,影片结束后,观众依然能感受到那个夏日的美好,记得那些光影浮动、似梦非梦的瞬间,记得艾利欧与奥利弗之间纯真热烈的爱。

二、永恒存在的情感象征

路易·德吕克兴起的法国印象派电影为挖掘影像特征及隐喻扩展电影表现力作出了巨大贡献[6]。路易·德吕克认为电影镜头对某一特定环境的诗意揭示是高于故事本身的存在。导演对情感的表达不会过于直白,其采用象征的手法展现两人之间情感的变化。导演通过雕塑展现了奥利弗对艾利欧的情感变化,以墙壁象征难以磨灭的情感,象征艾利欧与奥利弗永恒鲜活、永恒热烈、永恒存在的情感。

(一)无处不在的雕塑

雕塑这个元素在影片中无处不在,片头闪过的各色各样的雕塑已经向观众暗示了雕塑的特殊意义。艾利欧和奥利弗两人在影片开头处于相看两厌的状态,但两人都知道表面上的厌恶只是为克制爱意选择的主动远离。因此在奥利弗对艾利欧示好时,导演也利用雕塑表现奥利弗对艾利欧克制的情感。艾利欧小心翼翼地询问奥利弗能否握手言和时,奥利弗不敢直接表露心意,而是用雕塑手臂与艾利欧握手言和。镜头中美如画的景色加上考古所特有的浪漫,展现出两人此时的心情[7]。艾利欧的父亲邀请奥利弗一起欣赏罗马时期青年男子的雕塑这一情节,看似是无聊的学术研讨,其实别有用意,此处的雕塑象征着奥利弗对艾利欧情感的明确,不仅表现了奥利弗对雕塑的喜爱,也表现了奥利弗已沉迷于艾利欧无法自拔。两人在帕斯奎诺这座“会说话的雕塑”下拥吻时,奥利弗用行动对艾利欧的情感作出了回应。“这也正是导演欲通过希腊雕塑表达的——一种纯洁且神圣的凡人欲望,隐喻少年之恋的高贵和静穆。”[8]

(二)承载情感的墙壁

墙壁这一元素也是重要的抒情手段。在贝加莫的街头,灯火阑珊,酒意正浓,艾利欧与奥利弗两人不再掩饰自己的情感,尽情享受属于彼此的最后一夜。他们靠在贝加莫的古老墙壁上肆意拥吻,这面饱经风霜的墙壁见证了所有诀别、痛苦、不舍、渴望的情感,二人的情感也永远留在了意大利的那个仲夏夜。无论多少年过去,只要再看一眼墙壁,当时的情感又涌上心头。电影对小说中絮叨的心理情绪作了多处删减,但继承了小说的精华[9]。墙壁这一情感象征的运用也在小说续作《请以你的爱找寻我》中得到了验证,“我靠在这面墙上的时刻,简直是我人生中最神志不清的一刻,我知道,醉成我这个样子,奥利弗抱着我,这就是我的人生了,此前与他人之间的一切甚至连人生的草图或者草稿的影子都不算,如今,十年过去了,当我面对这个老旧灯泡下的墙壁时,我又回到了他身边。我向你发誓,什么都不曾改变”[10]。

三、音乐以虚无传递永恒

对两位主角之间爱意的互表,导演巧妙利用音乐对观众进行引导,将影片的视听语言运用到了极致。导演采用环境音和已有的音乐作品,因此该影片中的音乐除了旋律动听之外,往往还另有深意。印象派音乐大师莫里斯·拉威尔的《海上孤舟》,苏菲洋·斯蒂文斯原创的插曲更是体现了影片虚无与永恒之爱的主题。导演以音乐这种看似虚无缥缈的艺术形式传递了艾利欧与奥利弗之间永恒的爱意。

(一)爱的试探——《降B大调随想曲》

巴赫一生的创作众多,其作品融严密的逻辑思维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于一体,堪称经典。巴赫为其兄约翰·雅克布远赴瑞典而作的《降B大调随想曲》(又名《离别随想曲》)是18世纪最为出名的一首随想曲[11]。导演借这首《降B大调随想曲》让艾利欧完成了对奥利弗的试探,并成功地借琴弦撩动了奥利弗的心弦。“从第一次弹,我就很清楚这部作品的那个乐句撩拨了他。”[12]艾利欧在演奏时分别采用了追求技巧的李斯特风格和厚重激烈的布索尼风格来演奏,无论采用哪种风格就是不按奥利弗的心意弹。导演巧妙地运用这首曲子暗示了两人之间萌生的别样情感。

(二)爱的抉择——《爱我所选之路》

《爱我所選之路》来自英国后朋克乐队The Psychedelic Furs(迷幻皮草),其乐曲曾风靡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地。这一插曲的使用,不仅符合影片1983年的故事背景,也契合当时艾利欧变化的心境。全片两次出现《爱我所选之路》这首歌曲,第一次是在乡村舞会上,艾利欧坐在舞池旁边看着奥利弗纵情起舞,虽然此处没有台词,但《爱我所选之路》的歌词暗示了艾利欧内心的情感变化。在一句句“在哪敞开的房间中,轻浅一吻已不足”“爱我所选之路,这条路风月常新,我只是跟着感觉走”的歌声中,艾利欧对奥利弗彻底沦陷,他选择顺从自己的情感。电影中第二次出现《爱我所选之路》是在贝加莫的街头,艾利欧与奥利弗本在古老墙壁下亲吻,奥利弗却再次被歌声吸引,与街头的年轻人纵情起舞,“收起你的眼泪吾爱,重换笑颜吧”“你永远不会输或赢,若你不亲身体验”。这一次艾利欧坐在一旁看着奥利弗起舞,一切是那么熟悉,但两人的情感早已不同往日,爱意早已在二人心中扎根。在离别之际,虽然艾利欧没有吐露自己的心声,但他的身体无法欺骗自己。如同《断背山》中的恩尼斯无法承受失去杰克的痛苦一样,艾利欧也无法承受结束这段感情所带来的悲痛。尽管没有台词表现艾利欧此时的内心所想,但导演通过这情节的巧妙设计展现了艾利欧内心无法言说的复杂情感。

(三)虚无与永恒之爱——《基甸的幻象》《海上孤舟》

影片中最能体现影片虚无之爱的便是这首《基甸的幻象》,这首曲子在全片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在艾利欧与奥利弗互表爱意的那个夜晚。钢琴的和弦与艾利欧的脚步完美契合,内心所有的汹涌情感都在此刻沉淀,成为基甸的幻象。而第二次出现是在影片的末尾,一曲《基甸的幻象》更是唱出了不甘与幻想,放不下又不得不放下的酸楚[13]。艾利欧独自回忆着夏日里如同基甸幻象般的美好瞬间,无言哭泣。艾利欧所经历的一切只是虚无的幻象吗?导演用莫里斯·拉威尔的《海上孤舟》给出了永恒之爱的答案。《海上孤舟》是关于海的印象派音乐经典之作。“乐曲在人们面前缓缓展开了一幅海上画卷,画面中的海水已不再生动跳跃,取而代之的是无边无际的广阔。水的流向与流速完全不受个人的意愿所控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小舟仿佛显得彷徨无助,与‘汪洋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反差。”[14]乐曲与影片相呼应,奥利弗如一叶扁舟闯入了艾利欧的心海,掀起了艾利欧内心的波涛,尽管其最终不得不驶出艾利欧的心海,但艾利欧心中的爱意依然广阔如海。“海浪在这一次一次突然的停顿中逐渐趋于平静,最后以拉威尔式戛然而止的细小音符结束。”[15]这象征着艾利欧与奥利弗无疾而终的感情,图留观众回味。导演通过印象派的音乐,让观众始终保持着夏日印象,只要有人记得,那么这份永恒之爱便始终存在。

四、结语

爱是奇异恩典,爱是伟大赞颂。但对艾利欧与奥利弗这对恋人来说,爱却是克制与隐忍,是只能以你的名字来呼唤我。爱是影视作品中虚无缥缈的影像,爱是难以克制的永世长存的记忆。爱是如基甸幻象般的虚无,爱也是如碧海蓝天般无法磨灭的永恒。爱存在于永恒与虚无之间,但无论如何爱就是爱。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讲述了一段爱而不得的故事,实现了导演卢卡·瓜达格尼诺对印象主义电影的发展与延续。导演通过印象派构图、隐喻象征、印象派配乐等印象派电影视听手法,以看似虚无的视听语言,展现了艾利欧与奥利弗之间赤诚热烈的情感,展现了这份会始终被铭记的永恒之爱。正是因为导演在视听语言层面采用了诸多印象主义表现手法,才使得影片中的人物情感给观众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夏日印象。

参考文献:

[1] 周星.影视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3.

[2] 胡欣.印象派绘画对印象主义电影的影响[J].美与时代,2008(4):75.

[3] 黄倩倩.中西方肖像画与形神观的比较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2,42(4):113-117,156.

[4] 陈吉德,沈国芳,蒋俊,等.影视视听语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33.

[5] 史雨洋.浅析印象派绘画语言[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0:9.

[6] 邓赟.表意的现实:法国印象派电影的镜头表达与画面风格[J].电影评介,2020(19):100-103.

[7] 宫佳男.浅谈电影中城市与空间镜头的运用:以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为例[J].大众文艺,2018(20):148-150.

[8] 冀婷君.谈影片《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情感表达[J].大舞台,2019(5):88-91.

[9] 种婷婷,李艳.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文学与电影改编浅析[J].艺术科技,2018,31(11):96.

[10] 安德烈·艾席蒙.请以你的爱找寻我[M].姚瑶,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27.

[11] 范茏.巴赫《离别随想曲》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5):21-23.

[12] 安德烈·艾席蒙.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M].吴妍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11.

[13] 李博文,苗政.探析同性电影的影视媒体美学价值:以《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电影为例[J].传媒论坛,2020,3(10):52-53.

[14] 周宁.浅析拉威尔钢琴作品中的“水”的构成和演奏:以《水之嬉戏》《海上孤舟》《水妖》为例[J].钢琴艺术,2015(7):38-41.

[15] 杨小云.拉威尔钢琴组曲《镜子》的交响化演奏:以《海上孤舟》、《丑角的晨歌》为例[D].成都:四川音乐学院,2021:24.

作者简介 郭方正,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

猜你喜欢
视听语言象征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香港神话电影视听语言中民族性分解
《钢琴师》:一个时代的诉说
寻找失落的家园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