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良 边春晖
摘要:数感是人们对数的直接感知能力,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核心素养是一个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表现,是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以“数字编码”一课为例,引导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数感、建立数感、内化数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数字编码;数感;发展;核心素养
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数感,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以“数字编码”为例,笔者谈下自己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感作为数学学科中一个抽象的概念,一直以来,让一线教师甚为困扰。回顾我国一些数学专家、学者对于数感的解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数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既包含感知的过程,又包含思维的过程。为此,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感不失为一种较为恰当的方式。
片段:
“数字编码”一课的导入环节: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生:趙启良。
师:你们怎么知道我是赵启良的呢?
生:屏幕上写的。(阿城区继电小学校赵启良)
师:赵启良这个名字,除了我,还有很多人同样叫这个名字。老师从百度上输入“赵启良”随便搜索了一下,大家看,就有五百多个叫赵启良的人。
师:老师从中挑选了几个,你们能从我给的几条信息中确定,哪一个不是我,哪一个可能是我吗?(预设:学生选择第“4”“5”条信息。)
课件出示:
1.王先生寻找迷路的母亲赵启良。
2.昨天,马路杀手赵启良在某市被枪决。
3.玉泉中心小学学生赵启良被评为“三好学生”。
4.赵启良是阿城区“小学组特色人才”团队负责人。
5.赵启良在2016年、2018年阿城区教师业务考试中获得数学学科第一名。
师:你能肯定第4条和第5条信息里的赵启良一定是我吗?(不能)其实,要想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只要知道一个号码就可以了。
师:什么号码?
生:身份证号码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坐火车、坐飞机、办理证件都需要用到身份证。
师:对,我国每个公民都有一个用来表示自己身份的号码。请看!这是赵老师的身份号码。(课件出示:身份证图片。)你对这些数字所代表的含义了解吗?
师:看来,有的同学知道,有的同学还不太清楚。别急!这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
这个教学片段所涉及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新知。通过这种亲近数学、走进生活的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验数感,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二者之间联系的精彩描述。从其描述中让我们再次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片段:
“数字编码”一课“创编学号”这一环节:
生:老师,我的学号是3318。
师:能解释一下吗?
生:33代表三年三班,18代表在班级的学号。
师:三年级时你的学号是3318,那四年级时你的学号变成多少啦?五年级时呢?
师:也就是说,随着年级的变化,每一年的编码都在发生变化。那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选一个不变的量代替年级编一个号码,能让全校的师生一看这个号码就能知道是几年几班的多少号?
生:老师,可以用入学年份代替年级。比如:我们的入学年份是2020年,所以我的号码就可以编为:2020315。
师:大家同意吗?那好,大家自己编一下!
在创编学号这一环节,学生经历了由思维不缜密到思维缜密这一变化过程。看似一个简单的环节设计,实则通过这种认知冲突,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数学的目的及意义,从而实现了建立数感这一目的。
走进生活,解决问题是体验数感、建立数感、内化数感的重要方式。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在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上,进而增强信心。这既是形成良好数感的重要条件,又是培养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帮助学生走进生活,内化数感。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核心素养,它的形成是渐进的、沉积的、默化的。作为教师,要把培养数感作为首要任务,潜心研究课标,精准探究教参,创新使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数感、积累数感、内化数感,逐步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编辑/魏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