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涛
摘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对器材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充分发挥器材的多种功能,一物多用,一物巧用,物尽所用。以实心球教学内容为例,通过“废弃物”自制投掷器材过程,旨在实现课堂教学的趣效结合。
关键词:废弃物;实心球;多用;巧用;小学体育
新的教育理念下,实心球教学倡导师生结合教学内容、旧物回收的环保思想进行奇思妙想,共同巧妙地创设、制作趣味教学器材,利用轻便、安全的器材教学贯穿整堂课,真正做到一物多用、一物巧用与环保相结合,让学生在欢快的学习气氛中掌握技能,提高身体素质。
1.统一实心球器材,影响教学质量
“不锻炼”与“锻炼不足”是体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当前,实心球器材过于竞技化、过于简陋,统一标准1kg或2kg,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生理、心理特点。体育课堂学练中,这些器材因素严重影响学生的锻炼激情,导致优秀学生锻炼不足。
2.实心球器材数量受限,影响练习密度
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特别对于复杂技术动作项目,更是如此[1]。小学体育实心球投掷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四列队形组织教学,而部分学校实心球数量有限,教师只准备两列甚至一列队形的器材数量进行轮换练习,导致练习时间和练习密度受限,这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
3.安全隐患较高,影响教学选择
安全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一直以来困扰学校教学的一大难题[2]。体育活动中意外事件的频繁发生,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部分课程教学不易开展。尤其在投掷一定重量的实心球等教学内容上,针对班级人数较多、不易管理、容易出现意外等一系列因素,部分教师则选择忽略此内容的教学,以此降低安全隐患。这一系列措施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学习,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偏向于选择有趣味性的体育器材,但同时,学生的活动能力和运动技术相对比较薄弱。对于运动技能的学习,需要教师进行直观地讲解与展示。小学生对新教学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又容易被别的兴趣点吸引。对于小学实心球教学而言,旧物改造制作新器材,并运用于投掷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物多用,采用软质器材。教学安全性具有一定保障,有助于消除学生对器械的恐惧心理。小学实心球教学中,师生可结合学练内容将海绵、废旧报纸等回收利用制作相关有效器材投入教学。新颖的教学模式,加之有趣的投掷器材的使用,必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在技术上,对于器材的选择,其类型喜好因人而异。实心球教学中,如大小适中,再加之巧妙地构思和发挥“一物多用”特效,这相对于一些标准器材而言,更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难度降低,易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这种器材选择与使用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较低、相对比较合理,只要专心学练,多数学生都可以做到“一学就会”,对于协调性较差的学生而言,轻便的投掷器材反而利于随身携带练习,更容易出成绩。
开展拓展训练。利用一物多用、一物巧用、物尽所用的器材特点,可以开展一些拓展训练,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对不同学练内容的求知欲。在投掷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双腿夹实心球(自制简单轻便的实心球)跳来锻炼学生的腿部力量以及身体协调性。
废旧物的回收再利用。提倡一物多用,有效降低器材成本,同时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开发学生想象力,为以后的器材回收、创设再利用做好铺垫。
体育器材的选择与利用对于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起着决定性作用,个性化而有趣的体育器材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国家从环保、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倡导设计旧物回收并改造创新再利用,真正做到一物多用、一物巧用、物尽所用。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道具,通过教师的引导,将轻便、安全的材质制作成便于携带的器材,将之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中,并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有利于学生充分学练、掌握技能,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一物多用与巧用其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趣味十足,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兴趣是指一个人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倾向和对体育信息优先关注的倾向[3]。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环境熏陶过程中获得的。如何调动学生体育兴趣,这就需要师生自制五彩缤纷、鲜亮醒目、质地柔软安全的器材,重点抓一物巧用,合理布置好场地,打造良好课堂环境,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互动性。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开展教学,将统一器材合理贯穿到整节课堂学练中,既可以作为体育器材来学练技能动作,也能运用到游戏环节,有效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让学生由“要我练”转化为“我要练”,激发学生兴趣并主动参与课堂学练,从而达到预设教学目标。
2.自制器材,保证数量
学生通过自制体育器材可以有效地解决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短缺的问题,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保证学生进行正常的体育锻炼。在小学投掷实心球教学中,师生可以使用废旧方便袋,结合自身能力灌入适量泥沙并包扎紧,然后用报纸包裹成圆形球状,最后使用胶带将圆形纸球包扎固定,制作不同重量的纸球参与学习,简单方便、易学易练。这样因人而异,不同重量且新颖的纸球投入使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解决“吃不了”与“吃不饱”的学练问题,真正有效提高了器材的使用頻率、练习密度、学练成效,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真正意义上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3.学练技能,增强体质
巧设器材,通过“一物多用,一物巧用”,让学生对新颖的体育器材充满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乐于主动地去体验,认真看示范、听讲解,积极主动参与学练,快速、准确掌握动作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不断增强体质。实心球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充分挖掘自制实心球的可用之处,让轻便的实心球有效运用到游戏中去,让因人而异的实心球贯穿整堂课。
4.安全有效,降低风险
安全无小事。通过体育课学习,应让健康安全意识在学生心中扎根。体育教师开设趣味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体育器材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器材制作更要考虑安全易携带的问题。在实心球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因人而异原则,自制不同重量的软質器材,这样安全隐患大大降低,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自制器材要新颖有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颖有趣的自制器材类型要根据体育教学内容来选择,使用废旧物品制作新颖器材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前:废旧材料,合理选择
中小学体育课程中部分体育项目难度较高,如果器材过于标准化、竞技化,则影响了学练质量。而废旧物品回收设计作为新的器材运用于体育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难度系数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材质、厚度和形状大小上选择合适的具有简易性、可操作性、安全性的材料制作合适的教具,尽可能用最简便的器材辅助体育课堂教学,做到一物多用、一物巧用和一用到底。如在趣味投掷教学单元的前一课即将下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讨趣味投掷教学中怎样设计器材,参考学生各种建议,最终决定使用何种方式制作什么样的器材。同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理念,考虑因人而异,对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自设不同的器材,让其在学练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样就为下一节课投掷教学做好器材上的充分准备工作。
2.课中:注重环节,提升质量
课堂氛围,激情活跃。课程教学,教师首先自身要熟悉教材,精心设计每个内容环节,挖掘趣味学练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堂的活力,体验到情感的熏陶。可考虑从一物多用与巧用角度合理设置并布置场地器材,课堂教学中灵活调动队伍,多模式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练,提升教学效果。
运动负荷,因人而异。根据学生不同身体机能与心理态势情况合理选择一物多用的“物”和合理安排“多”,有效掌控运动负荷。
错误动作,及时纠正。既要充分做好一物多用与物尽所用,也要保障教学中动作的正确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对动作不熟悉或初次接触教具,感到好奇、好玩,不专心学练,易造成错误动作,需要教师及时纠正。真正让学生在课堂学练中安全地掌握技能,锻炼自我。
评价互动,实现高效。评价涉及面要广,要考虑学生心理个体差异,对学生制作出的器材既要怀有赏识的态度,又能指出其制作不足之处,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课堂中,教师对学生使用器材创新的想法应该及时提出表扬,以此鼓励学生学会探究。激励的评价语言应能激发学生自觉锻炼,以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
3.课后:教师学习,提升能力
教师是自制活动材料开发利用的主要执行者,其自身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自制活动材料开发成果的质量和利用成效。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主动探究制作新颖教学用具,做到一物多用与巧用。当然,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要不断提高,要用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激励自己不断钻研,不断学练,不断进步与提高。
总之,在小学教学中引入新颖性的自制器材,做好一物多用与一物巧用是十分有效的。教师应该看到当前传统教学的弊端所在,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巧设体育课堂,妙用体育器材,通过使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竞争中不失乐趣,享受快乐的同时,又能提高身体素质,并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燕娜.PVC管在小学跨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巧妙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20(7).
[2]赖中娜.中学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现状和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3).
[3]胡松.一物多用趣效同功———体育常态课开发短绳多元练习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7(Z1).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