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思考

2023-09-07 14:00惠静
时代商家 2023年34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问题

惠静

摘要:行政事业性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行政事业性资产的所有权归属是国家,但是其使用和管理一直由各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因此,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的管理非常必要且势在必行,不仅有助于提高国家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和完整,还有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完成。长久以来,各单位一直在不断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性资产的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2021年2月1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正式颁发,规定从2021年4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得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实际操作向着政策性、法规化、科学性走出一大步。基于此,本文通过阐明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深入分析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认识不到位、账实易不符、管理不規范、内控不健全、信息化滞后等问题,从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落实管理制度、完善管理细则、强化后期监督、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有参考性的措施,希望能为各单位在行政事业性资产的管理上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我国行政事业性资产的总额和体量非常庞大,因此如何加强使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其在推动单位发展和提高保障能力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2021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其对行政事业性资产管控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各单位应该以该条例的出台为契机,全面加强贯彻落实,并在条例基础上研究出适合本单位的具体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

一、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意义

行政事业性资产主要指行政事业单位通过一定方式取得并使用管理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及无形资产等,它对于各单位的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各单位的行政事业性资产的管控,意义重大。一是有力地保障了国家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有效的避免了国家财产发生损失,从而浪费国家各项资源;二是能够促使各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行使其职能,保障各项行政事业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有效地节约了国家的资源资金,实现闲置资产的合理配置;最后,实现了国家资产的保值增值,更好地发挥国家资产的效益。多年的经验证明,只有不断地健全资产管理的体制,完善管理制度制度,改进管理措施,落实资产的合理配置、科学使用、规范处置及积极调配等,才能有效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用,降低单位的行政运行成本,减轻重复购置的负担,推动各行政事业单位健康长久的发展。

二、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清,管理意识淡薄

一直以来,很多单位都存在着“重预算、轻资产”、“重购买、轻管理”、“重投资、轻效益”等现象。这充分暴露出了各单位所属人员对资产管理存在着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在认识上不够全面,在管理上不够专业的问题。有的单位受以往资产管理理念的影响,特别容易产生资产的重复添置、盲目购置、随意处置、账实不符、闲置浪费、损毁流失等现象。如果资产的使用保管人员的责任心和管理意识都不强,就会造成资产的损坏、丢失等现象的不断出现。如果单位领导忽视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就会导致整个单位的资产管理更加混乱,甚至无人管理。

(二)家底不清,账实易不符

各单位经过长期建设积累,尤其是通过新购新建、调剂接收、上级配发和接受捐赠等渠道积攒了大量的资产,种类繁多,规模庞大,资产使用管理的工作量特别大。但因工作调整等原因资产的管理人员往往变动非常频繁,更换成为常态,虽然工作中有履行交接手续的具体要求,但是对于资产的交接往往走过场,多数都是数一数数量,很难做到逐一盘点资产的个数、逐一核实资产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伴随着改革调整和转隶交接,因历史年份久远,部分资产账实不符、遗失盘亏的原因难以核实追溯。有的单位对取得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入账,尤其是接受其他地方捐赠的资产或者是上级调拨的资产很多都没有及时记账;有的资产已经报废或者损毁,处置时但却没有作账务处理;有的单位会计账目和固定资产账目登记不同步,导致固定资产核算账实不符;有的单位资产清理核算工作流于形式,只进行简单的资产账目核对,并未与实际相

对应。

(三)职责不清,管理不规范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负责资产管理的专门部门,多半会由综合办公室或者是后勤管理部门负责,财务部门一般只负责登记资产价值管理,会同管理部门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和盘点,共同核实资产账目并对盘盈、盘亏的资产按规定进行处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自上而下都认为资产管理就是财务部门的责任,由于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职能的脱节,在上级的审计和巡视巡察中经常会发现资产登记信息失真的现象。各单位资产清查也未形成制度化,由于资产来源的复杂性,资产占有使用单位不主动挖掘、报告存量资产,财务部门很难掌握实际情况来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资产处置有待进一步细化,现行规定明确,资产进行调剂、转让、置换、报废等需要达到一定条件,但对“条件”的标准不好把握,比如因技术原因确需提前报废的资产该如何界定?各单位报废资产标准也不一,很难达到统一标准。资产难以盘活,由于缺乏有效的资产调配流转机制,各单位均把资产看为自己所有,往往不愿进行闲置资产调剂,财务部门只能是建议,缺乏调配的实际权利,致使闲置资产调剂无法实现,从而造成资产的重复购建和闲置

浪费。

(四)缺乏监督,内控不健全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管理职能的交叉,容易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造成办事效率低。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内外监督机制,审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外部监管主要是看各单位是否严格落实财务制度、财务预算的收支是否平衡及预决算的编制执行情况;内部监督制度不完善的,监督模式陈旧,很难发挥内部监督工作的作用。只有将内外部监督相融合,实现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更好的防范和控制风险。虽然条例中规定应当对资产的管理实施监督,但并未出台监督考评的具体办法,资产的绩效评价可操作性差,各单位把握程度也不一样,造成很难将资产管理的监督考评制度落到实处。如何实现资产管理的科学考评、如何实现内外监管都缺乏有力的统一的可操作的法规依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建立有效的监督考评机制。

(五)缺乏人才,信息化滞后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员,多数为兼职,他们的专业水平普遍不高,不太了解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及办法,经常出现登记不全、出入库记录不及时,盘点抽查跟不上,容易出现资产管理滞后的现象。各行政事业单位目前使用的会计核算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是分开独立,无法实现资产登记信息的互通互用。信息数据不同步,无法实现资产存量、资产标准、资产购置处置等重要数据数据的共享,导致重复劳动、效率不高。目前资产管理系统无法对资产的需求做到实时可知,对资产的存量做到实时可视,对资产的保障做到实时可控,资产清查只能对照资产登记表格,依靠人力进行“勾选”比对,方法原始,容易出现错误,造成准确率差且清查效率低。

三、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意见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解决主观能动性问题

尽管资产管理已推行多年,但多数单位资产管理的工作局面还是打不开,制度机制运转不起来,保障效益出不来,归根结底还是观念的问题、认知的问题。各单位要加强资产管理政策的宣传,通过制定下发资产管理政策小册子,定期举办资产管理培训和经验交流等活动,以此纠正所属人员在资产管理认识上的偏差,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促进积极性,强化单位所有资产不是“我有”,而是“国有”,管好资产是单位必行的责任,始终把管好用好资产,确保“物在其位、物尽其能”,提升到反映党性修养、自身思想觉悟的层面上来,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二)明晰权限职责,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要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清晰区分并明确各部门在管理环节之中的各自的权限和职责。建立健全资产卡片管理登记制度,认真做好资产管理账表及相关资料,做到账实、账账、账卡相符。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清查,严格落实定期资产清查工作,改变以往“突击式”、“通知式”、“应付式”资产清查的做法。要将资产清查变为常态化工作,通过制定年度资产清查计划,将资产管理纳入到日常的管理规范中,保证时刻有人管、时刻有人问、时刻有人查。通过每一次的清查,切实摸清单位的资产底数,确保资产账实相符,及时查找核对不符原因,不因工作拖沓、相互推卸責任而造成资产的损失和浪费。财务部门和资产占有使用单位共同组织资产清查,可以在完善资产信息标签的基础上,引入手持机定期进行资产信息采集,实现资产数据的快速精确采集,各单位要及时对报废、新增、闲置、盘盈、盘亏的资产进行标注和登记,保证清查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公平公正地处置报废资产,建立统一报废标准,各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处置报废的资产,通过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鉴定,依据鉴定结果再按要求处理。建立资产报废毁损追责机制,如因人为原因造成资产报废、毁损、丢失等现象,要根据情况追究相关责任。

(三)完善管理细则,明确各部门职责

要实现资产管理过程的全程可溯,应当区分单位性质和规模,制定科学统一的资产配备标准,避免各单位标准不一的现象。在资产配置、登记、使用、管理、报废、处置等环节,制定规范统一的全过程流程图,简明扼要,清晰明了,让资产管理人员一看就懂,一看就会,拿来能用。要严控资产管理的配置关、使用关、处置关,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盘活存量资产,由资产管理使用单位负责拟制资产的调剂利用、购置处置计划,财务部门负责审核,通过分析存量资产,优先实现内部调剂,充分盘活存量资产。引入资产评估机制,让资产评估部门在资产购建处置的过程中全程参与,通过对拟购置、处置资产的价值、功能、效益、能否调剂进行分析对比,论证必要性,为决策管理提供意见建议,避免经费的浪费,提高使用效益。分清管理权责。要进一步明确区分资产使用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权限分工,实现资产谁使用谁负责,让部门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作。资产使用管理部门负责资产购置、保管、处置的申请、报批等事项,财务部门负责资产价值管理的登记,办理资产购置、处置的账务处理。

(四)强化后期监督,实施管理绩效考评

严格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单位内部从上而下层层签订资产管理责任书,将管理责任、领导责任、经济责任三者有效的结合,实现责任到人。通过定人、定位、定岗加强资产管理,落实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在资产管理人员调动、岗位调整变更时,必须履行书面的交接手续并签字确认,确保不留遗留问题。资产的监督和管控要敢于较真,敢于碰硬,如果发现有人故意损毁资产、私自报废处置资产或者私分、隐匿、转移资产等现象的,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人员问责处理。严格落实资产管理监督,将定期检查与专项检查、本级自查与上级复查相结合,把检查监督的重点放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及时纠正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偏差和问题。通过跟踪问责,督促整改,让监督检查结果落到实处。实施资产绩效评价制度,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结合资产管理的目标,建立统一的考评量化指标,对资产使用管理的质量和效益进行评价,把考评结果与单位建设水平、个人工作绩效挂钩,以考评促管理,通过绩效评价实现资产管理的科学化、正规化。

(五)加强人才队培养,提高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资产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业务水平要求很高的工作,非常重要,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好坏。当前,资产管理人员多为兼职,对相关财务知识和资产管理知识了解不多、研究不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管理整体工作。为确保资产管理工作高质量的推进,资产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领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文件精神,定期参加正规专业知识培训,全面熟悉和掌握资产管理工作的内容、要求、程序和方法,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提高责任心,到先进单位实地观摩学习,借鉴资产管理好的做法,确保能管、会管。通过提升资产管理系统信息化水平,实时掌握资产情况、动态跟踪资产变动。通过网络平台把各单位的资产管理终端连接起来,实现资产管理系统的联动,利用管理权限的设置,实现单位上下级之间的资产信息的数据共享,实现财务部门和使用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从而实现资产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

四、结束语

二十大以来,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下,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加强预算管控把住资产配置关,通过健全内控制度把住资产管理关,通过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把住资产处置关,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把住资产全过程,最终实现资产管理全程的信息化和可视化,全面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确保资产完整

安全。

参考文献:

[1]胡国知.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质量与管理,2022 (06):163-165.

[2]简顺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 (12):97-98.

[3]石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浅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 (06):104-106.

[4]王渊敏.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 (07):6-8.

[5]胡忠玲.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 策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2 (07):172-174.

[6]陈明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产经,2021 (01):149-150.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问题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